#寫作#
很多人的內心都藏著一段不吐不快的故事,更有不少人想把這段故事變成一段文字。
我們太想把這個故事寫好了,最好是寫成一個不平凡的傳世之作。以至於心理負擔過重,構思了又構思,布局了布局。然而,內心千轉百回、跌宕起伏的故事,寫出來後卻只有個情節梗概。
究其原因,還是缺少具體的對話、人物、背景等細節的支撐。這種只有骨架的故事,估計任誰都看不下去。
其實,很多故事抽去血肉,骨架基本上長得差不多。正式無數個細節,給故事的骨架包了一層血肉,讓故事富有生機,鮮明靈動,才能把讀者帶進作者創造的故事世界。
不信,我們可以分析分析當前的一些影視劇。故事套路也就那幾樣,只是因為細節不同而變得多姿多彩,也因為細節而被賦予非凡的意義。
正如《寫出我心》這本書裡講到的,一樣東西不管有多大、多瑰麗,都還是平凡的事物。我們以為細節是日常俗物,然而有覺察力的人通過神奇的眼光看出去,奇蹟同樣也只是塵俗之事而已。新奇的細節其實很平凡,只有一些人能看出其中的不凡之處。我們需要以不同的眼光來審視已有的事物。我們處理細節時,不會把它們當成是個別的物體,而是對萬事萬物的反映觀照。
說得通俗一點也就是,任何不平凡的事物都是由一個個細節構成。我們要用聯繫的眼光去看待一個個細節。描寫時要關注細節與萬事萬物的聯繫,這樣也就能賦予細節不平凡的意義。
蝴蝶效應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洲的一場龍捲風」。用來比喻,日常生活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動作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在我們的故事中,細節就是南美中蝴蝶扇動的幾下翅膀。單看蝴蝶的這個行為,也就是扇動了幾下翅膀。然而,如果把這幾下扇動與周圍的萬事萬物聯繫起來,它的意義就是一場龍捲風。
所以,如果想要寫出一個不平凡的故事,還是要回歸生活,觀察生活,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搜集豐富的細節。
那麼如何才能積累故事細節?
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留心身邊的事物,而且說得出它們的名字。這樣我們勾勒出來的故事場景將變得更加清晰。
比如,不要說「蔬菜」,而是「那是一顆洋蔥」;不要說「窗臺上的花」,而是「窗臺上的吊蘭花」;不要說「那裡有一輛車」,而是「那裡有一輛吉普車」。
當然,知道事物的名字,還只是觀察細節的初始階段。接著,我們還要不斷地靠近眼前的事物,仔細地端詳。
如果我們正在端詳一盆君子蘭,不僅要覺察到它的顏色、葉片、花朵,還要覺察到它的生長態勢、對環境的反應,等等。也許,我們就能從一盆君子蘭的花開花落這麼一個細節中,感知到「一花一天堂」。那麼,這樣的故事就不平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