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小說,不喜歡讀文學作品,這是我讀書的一大毛病。文學作品枯燥,讀不懂,讀不通,還是小說看起來更有意思,我之前的一貫想法就是這樣。大一的第一個學期,我開始看書了,請注意,這裡的「書」不是專業課的書,而是學業以外的書。嵇小姐的讀書之路從此開始……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大學四年我要讀完100本書,遺憾的是,最後我並沒有完成這個目標。我讀書的範圍很廣,一開始喜歡外國小說,諸如《麥田裡的守望者》、《島上書店》、《偷影子的人》等等;中間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日本文學,尤其是村上春樹老師的作品;後期讀了魯迅老師的作品後,我慢慢開始看中國文學,《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時候來到我身邊的。
三本又厚又重的書讓我一開始覺得可能讀下去會有點困難,畢竟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麼長篇幅的書,但我還是一點一點開始了我的閱讀之路。
貧瘠厚重的黃土高原上,有這樣一群苦難的人。他們落後,貧窮,沒有方向,沒有出路,每天埋頭苦幹,只為年底能多分一些糧食。今天有一個政策可以塑造他們,明天一個決定也可以摧毀他們。小說中的雙水村和雙水村人民是中國和中國勞動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月裡,文化革命結束了,鄧小平上臺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作者路遙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緻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
故事的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家境窘迫,但他們並沒有因為貧困而放棄了自己的追求與理想。孫家家住一口破窯,孫家老奶奶常年臥病在床,每天都捧著自己的藥瓶子,把藥倒出來數一數,數完了又倒回去,這樣一個窮家著實讓人心疼。孫少安和自己的妻子秀蓮開辦了磚廠,雖經歷失敗,好在他們沒有放棄,最後把孫家的光景過得紅火起來;孫少平有責任有擔當,招工的辛苦與煤礦的勞苦工作並沒有讓他放棄讀書,即使生活很苦,他依舊堅守初心。
我最心疼也最揪心的大概就是少平了。在哥哥少安的磚廠開始盈利的時候,他身上背負的壓力也是逐漸增加,他身後的背景也在不斷的改變:一開始是樸素平常的原西縣,再者,就是繁華的街頭,但是這次少平是以攬工者的身份出現,荒涼而又窮苦。而當他終於到了大牙灣,終於成為了一名正式工人,拿著高薪似乎終於如願以償時,在他的生活中卻出現了一個晴天霹靂:他深愛著的曉霞卻被洪水吞噬了生命!
現代城市的年輕人可能已經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的曾經,現在與未來是他們最應該關注的。勞動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年代,這都是不變的真理。
《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來,歸附於平凡中去,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真諦。
(嵇維娜:靈寶市人民檢察院辦公室計財部門書記員)
編輯 孫海龍 審核 王宏傑
建議及供稿 lbjcyxck@163.com
靈網備【2016】Z00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