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理學家詹姆斯有天和好友卡爾森打賭,他說:「我敢保證不久後,你會養一隻小鳥。」卡爾森一聽覺得很荒唐就笑著說:「你在開玩笑吧,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
幾天後卡爾森過生日,朋友們都來為他慶祝,詹姆斯也來了,還帶了一支精緻的鳥籠作為生日禮物。
卡爾森接過鳥籠想起前幾天詹姆斯說的話,就會意地笑了笑,說:「好你個詹姆斯,你還真想讓我養鳥啊?可惜最後你肯定會失望的,不過還是要謝謝你的鳥籠,我很喜歡他。」說完便將鳥籠掛在了自己的書桌旁。
從此以後來拜訪卡爾森的客人都會問他同一個問題:教授您養的鳥死了嗎?而且每位客人與他談話的時候都會提一些與鳥相關的話題。比如告訴他,養鳥的知識、委婉地規勸他養鳥需要責任心和愛心,還有養鳥的時候一些注意事項等。每當此時卡爾森就一遍一遍地向客人解釋,他從未養過鳥,但是客人們都不相信他,認為他心理出現了問題。
卡爾森百口莫辯有苦難言。想扔了這鳥籠又不捨得,它那麼漂亮,而且還是別人送的禮物,不扔,這鳥籠又惹出那麼多惱人的猜測、莫須有的事端。想來想去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按著詹姆斯的預測走買了一隻鳥兒放在籠子裡,這總比整天解釋和被人誤解好多了。
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詹姆斯用他的心理學知識,涮了好友一把。
02
其實鳥籠效應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常常遇到。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在自己的心裡先掛上一隻鳥籠,再不由自主地往籠子裡放小鳥,人們大部分情況下很難親眼看到事情的真相,所以很多事情都會靠著常規思路進行推理。你認為,努力工作的人就應該天天加班,而更多的人卻覺得工作量正常還每天加班,那就是工作效率低下。
在職場規則中,加班和加薪沒關係,決定加薪的是你的能力,能力才是最好的語言,業績才是最好的證明。只有具有紮實的本領,你才有發言權,否則無論你說再多都是無用的。做任何事情不費一番功夫就不會有收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職場上佔據優勢地位,都希望自己能夠升職加薪。然而只有這種上進的思想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需要努力去彌補,只有掌握的紮實的本領,才能在工作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