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兒童主動學習,才能真正愛上學習,「鳥籠效應」要恰到好處

2021-01-12 小張家的感覺

無論何時,當孩子長大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成績。大部分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頭腦聰明,學習態度積極,並且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實際上總是事與願違,許多孩子並不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樣積極。所以,父母應該怎樣讓孩子提高學習興趣,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呢?

鳥籠子效應在教育孩子方面效果很好,但許多父母對此還有點陌生。起初,「鳥籠效應」來自於一場賭局,一個叫詹姆士的著名心理學家和一個叫卡爾森的物理學家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詹姆士堅定地說,卡爾森很快就會主動去養鳥,卡爾森覺得這簡直是胡說八道,畢竟他從未想過要養鳥。幾天後,詹姆士在Carlson生日那天送給他一個鳥籠作為他的生日禮物,但Carlson說他只把它當作裝飾物。

可想而知,此後每次有客人來卡爾森家,都會問卡爾森籠裡的鳥到哪兒去了。即便Carlson一再強調他沒有養鳥,但客人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不養鳥的人家裡會有鳥籠。

因此,卡爾森不假思索地去買了一隻鳥,把它放進鳥籠裡,這叫做「鳥籠效應」。

所謂「鳥籠效應」,就是一個人偶然得到一件東西,即使這個東西並不是他本來想要的,但它仍然會被附加在其他東西上。這種心理慣性使人從一件事自然聯想到另一件事,不自覺地進入「鳥籠效應」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方式用於兒童的教育,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怎樣生活使用「鳥籠效應」?

1.心理暗示

鳥的籠子暗示著人要養鳥,所以,從常理來看,書櫃裡應該放滿了書,有了鋼琴就應該學會彈奏,這種自然而然產生的心理暗示,不需要父母強加給孩子,孩子在日常認知中也會慢慢領悟。

第二,潛移默化。

運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潛移默化的學習,好過父母強迫孩子去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就變成了自己的選擇,而非父母的強迫。

所以,父母要活用這一邏輯,就要先在家中準備好「鳥籠」。如果希望孩子音樂好,家裡可以多準備些樂器,如果希望孩子擅長繪畫,可以用木板和筆刷來代替。一直以來,希望孩子有什麼方面的學習能力,首先給孩子準備這些東西,放在顯眼的地方讓孩子主動感興趣。

相關焦點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而其中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不會主動去學習。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讓父母們著急,看書做作業,每次都被逼著學習。 雖然嘗試過「快樂的教育」,但是孩子沒有任何變化,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自主學習。我從以前開始就擔心女兒學習英語。 不管怎麼教,孩子的英語總是學不好。甚至已經開始出現厭煩的跡象。
  • 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試試「鳥籠效應」,比強迫孩子好用多了
    許多家長都很頭痛,自家的孩子學習上不積極、自覺性差。比如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要家長在後面督促。大人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要全程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催他們學習,別說有多累了。 許多父母會打罵孩子,孩子越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遷怒於學習上,變得對學習更加厭惡,可以說效果很差。
  • 鳥籠效應-學會打破慣性思維的限制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鳥籠效應人們在沒有得到某種物時,心理保持平衡,而一旦得到了,反而開始不滿足,認為自己應該可能得到更多。比如外出購物時明明只想買一樣東西,結果卻買回了一大堆。這個過程就是鳥籠效應在起作用。「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指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買一隻鳥回來養。即使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並不彆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麼回事,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
  • 「鳥籠效應」是如何影響的你行為?
    久而久之迫於無奈,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那麼,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這麼成功了。「鳥籠效應」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無意識地受其操控。大家想一個問題,上面故事中卡爾森看似是不耐其煩的回答客人的問題,才買了鳥。其實,他自己也認為買一隻鳥放入漂亮的鳥籠是合理的,這樣才買的鳥。
  • 被「我愛學習」刷屏了?怎樣才能真的愛學習?
    學霸學習激活了獎賞中心,而學渣則沒有。原因或許在於,學霸學習是享受,是主動的行為;而學渣學習是為了不掛科,是被迫的行為。知道了這一點,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學習真正變成自己的興趣呢?也就是說,怎樣讓學習激活我的獎賞迴路呢?在心理學中,當人作出某一決策後如果被證實正確並產生了好的結果,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這被稱作「獎賞效應」。
  • 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鳥籠效應。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無意識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況,也是鳥籠效應的體現。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結婚和房子總是放在一起被談論,身邊的人普遍認為有房子才能幸福。 即使女孩明白,房子跟婚姻幸福並沒有絕對的聯繫。但是他的父母還是經常在她耳邊念叨著:有房子才有安全感,沒房子孩子上學會不方便。正是因為鳥籠效應,才使得這種心理壓力被放大。 人們常常說自己要「剁手」,卻仍不停地買著本不需要的東西。
  • 構建情境教育兒童學習範式
    1.拓寬教育空間為兒童情境學習營造一個開放的空間,選擇富有美感的適宜他們成長的空間。只有走進真實的世界,才能為兒童營造寬闊的學習空間。在這樣多元的空間裡,擴大了兒童視野,身心俱適。兒童在這樣的環境裡,是學習,也是活動,獲取知識的源泉和豐富的審美感受,從而提高教育的整體效應。
  • 如何擺脫「鳥籠效應」,記住四點,輕鬆應對
    鳥籠效應,是哈佛大學教授詹姆斯發明的。它的規律就是,一個人偶然間擁有了漂亮的鳥籠,就會不斷地往裡添加一些與之相關的東西。就像擁有了一個精緻的鳥籠,總會不由自主地再買一隻鳥來養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鳥籠效應」很多。例如有個朋友,她之前一直秉承勤儉持家的作風,在一次偶然的活動中,得到了一條珍貴的項鍊。
  • 思維|鳥籠效應:遠離鳥籠,拒絕固步自封
    幾天後卡爾森過生日,朋友們都來為他慶祝,詹姆斯也來了,還帶了一支精緻的鳥籠作為生日禮物。 卡爾森接過鳥籠想起前幾天詹姆斯說的話,就會意地笑了笑,說:「好你個詹姆斯,你還真想讓我養鳥啊?可惜最後你肯定會失望的,不過還是要謝謝你的鳥籠,我很喜歡他。」說完便將鳥籠掛在了自己的書桌旁。
  • 這個方法能讓你主動愛上學習-內在動機理論
    前幾天我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女兒很不喜歡學習,一聽到要去上課,就開始哭鬧,於是孩子的父親就給她制定了一個規則,這個規則是這樣的,只要女兒考試能考到零分,那麼就聽女兒的,說不去上學就不去上學,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不能選擇不寫試卷,女兒懷著滿滿的自信答應了,這時我們不禁感嘆真是個有趣的父親。
  • 職場效應之:青蛙效應、首因效應、鳥籠效應
    青蛙效應——避免溫水煮青蛙,在舒適中死去職場青蛙效應: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他會因為疼痛立刻跳出,但是如果扔進溫水裡,他會很享受不願跳出來,最後被溫水慢慢熱死。對於企業而言,如果一味沉寂在往日的輝煌,而不是去緊跟市場,奮力拼搏,最後就會被市場淘汰。
  • 你的學習用「腦」了嗎
    時不時地回憶、評估和反思自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狀態,對自己的記憶狀況進行感知和監控評估,並利用分散學習提高學習成績、鞏固學習效果,將有利於提高記憶質量,幫助學生減負。  每到考試季,學生都會深刻領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硬核道理。臨陣磨槍、熬夜刷題、考試焦慮都成了學生考前的「家常便飯」。若「功夫」用在平時,大可不必為了考試而措手不及。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日常複習,才能避免考前慌亂呢?
  • 背後的「鳥籠效應」,你明白麼?
    提前消費是「鳥籠效應」的泥潭?所有人都知道低買高賣,但為何還有人不賺錢呢?「上癮」是有人刻意為之?零和、正和、負和,股市到底是哪種遊戲?如果對金融財經知識感興趣,點開抖音,在財經科普達人@財才說 這裡都能找到答案。
  • 論怎樣培養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
    鋼琴是所有樂器中唯一能讓兒童以最輕鬆 自然 的姿勢坐著演奏的樂器,更重要的是學習鋼琴是開發右半腦和兒童智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學習鋼琴不但能使十個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兒童腦、眼、手、腳、耳乃至全身心投入並協調配合,這種高難度配合的長期訓練必將使孩子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 分析 能力、注意力、靈活程度等各方面都得到明顯的發展。
  • 班杜拉觀察學習的五種效應
    所以,在親歷學習中,反應結果主要是作為居先的而不是後繼的決定因素髮揮作用。這樣,班杜拉將由反應結果引起的試誤學習和由示範作用引起的觀察學習統一起來了。班杜拉分析了觀察學習的五種效應。現分別介紹如下:(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第一,習得效應。習得效應是指通過觀察習得新的技能和行為模式。
  • 學霸養成秘訣,利用心理張力來激發兒童學習興趣
    最近我的一個朋友頻頻為孩子的學習而抓狂,事情是這樣的:她家有個超漂亮的5歲小正太,從還在娘胎裡就天天循環聽莫扎特、貝多芬的交響曲,小傢伙4歲時確立了要成為第二個郎朗,並主動要求學鋼琴。但是一年後興趣銳減了,一到了練琴時間就各種理由想偷懶,沒練多久就開始喊累,因此沒少被他的虎媽吼。
  • 費曼學習法,聰明人在用的學習方法
    如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優先主動地掌握臨界知識,掌握事物背後重要的基本規律,那學習效率就會高得多。2.基本原則掌握臨界知識的基本原則是:要了解知識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要確保這個規律是可靠,經過了廣泛地驗證,並且清楚這個規律的適用和不適用的領域。
  • 怎麼像玩遊戲一樣愛上學習?原來學習真的讓人快樂!
    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方法可以讓你在一定程度上愛上學習!並且你會發現,學習真的能使人快樂!不只是對於學生有效,同樣適用於上班族,建議收藏本文。③ 附屬內驅力:指為了保持長者們(如教師、家長)或集體的讚許或認可,而表現出要把學習或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在這樣的「附屬內驅力」下,我形成了「為了獲得父母的讚許和認可,我不得不學習」這樣的觀念,學習自然快樂不起來。
  •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呱呱閱讀千本趣味讀物讓孩子愛上英語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呱呱閱讀千本趣味讀物讓孩子愛上英語閱讀 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如果把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比喻成一顆大樹,啟蒙是主幹,用來激發孩子的興趣,畢竟學習一門語言,
  • 孩子不學習?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和智力三元理論,助孩子愛上學習
    也許父母真的需要反思,孩子成績差,不是孩子天生不愛學習,還可能有其他原因。人類生來就樂意模仿國內幾所著名的師範大學曾有研究人員曾組織108名兒童參與實驗。實驗過程中,他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個站立的小人,和兩塊大小相同的白色硬紙板,但將其中一塊紙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分別放置了一面開口的粉色立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