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效應」是如何影響的你行為?

2021-01-12 行為邏輯方法論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同從哈佛大學退休。

有一天,他們兩個人打賭。詹姆斯說:「我有個辦法,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

聽完詹姆斯的話,卡爾森根本就不相信,因為他從來沒有養鳥的計劃和打算。

沒過幾天,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就送給了卡爾森一份禮物,是一隻精緻又漂亮的鳥籠。

卡爾森笑著對詹姆斯說:「即使你給我鳥籠,我還是不會養鳥,它就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而已,你會輸的。」

但是沒料到,從此以後,卡爾森家裡只要來客人,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都會不解地問卡爾森:

「教授,你養的鳥去哪裡了,是飛走了嗎?」

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

「不是這樣的,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每次卡爾森這樣回答,都會換來客人困惑懷疑的目光,讓卡爾森苦笑不得。

久而久之迫於無奈,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那麼,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這麼成功了。

「鳥籠效應」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無意識地受其操控。

大家想一個問題,上面故事中卡爾森看似是不耐其煩的回答客人的問題,才買了鳥。其實,他自己也認為買一隻鳥放入漂亮的鳥籠是合理的,這樣才買的鳥。

「鳥籠效應」影響著我們的潛意識,我們的潛意識也同時受其他人的影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年輕人專注力越來越差。並不是現在的人相比以前變笨了,而是更聰明了,畢竟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計算機普及之前,玩遊戲只能玩大型遊戲機、「小霸王」遊戲機、索尼系列遊戲機等,總之,要想玩遊戲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的。

現在一部手機就可以暢玩各種炫酷的遊戲,各種品牌的手機處理器迭代非常迅速,加上5G和無線網絡的普及,玩遊戲、看視頻的很容易,因為時間成本極大的降低了。

那麼,你新買了一部手機,運行十分流暢,你會用它幹嘛?

你肯定會下載抖音、快手的短視頻軟體,配置這麼高的手機至少也要下載一個「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鬥地主或消消樂等遊戲吧,畢竟很多人都在玩。

就算你不喜歡看短視頻,不喜歡玩手遊,也會下載這些app,哪怕是單純想檢驗一下手機運行效果,可是呢,當你看上短視頻,玩上手遊,你覺得手機的確運行的非常流暢,遊戲也越來越吸引你,重要的是一點也不卡,你就這樣被吸引住了。

一般人的思維是新手機內存大,就要多裝一些東西,哪怕是幾乎不用的app。

還有一個原因,在你的意識裡,你把手機當成了休閒工具。當你一有空閒或者無聊就會不自主的打開手機。

另一個例子是「剁手黨」。

網購平臺的各種優惠券、直播、節日活動等,這些也會暗示你去購買東西,甚至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這些都是「鳥籠效應」。

如果你自制力差,認知能力低,倒不如不要頻繁更新手機,不然,你一定會被新手機白白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鳥籠效應」通常來說是暗示的原理。

但是這不是最本質的原理,最底層原理是能量、信息的相互影響。

一個漂亮的鳥籠,它本身是一個信息,當這個信息進入我們的意識,就變成了能量。

鳥籠養鳥這種意識能量吸引過來的就是同種相關類型的事物——鳥。

更何況,每位客人看見鳥籠,都發射出去養鳥這種能量,能量疊加變強,會更快的吸引過來鳥這個事物。

針對這種效應我們應該怎麼做?

極簡主義。

把無用、不相關的東西去掉,比如,鳥籠沒用就直接收起來,書桌上和電腦桌面上不要放無用的東西,手機不要裝無用的app,甚至鍾情於舊手機。而且,專心學習時候,手機要靜音、儘量斷網或者關機。

如此,才能幫助你避免「鳥籠效應」。從根本上不受此效應的影響唯有提高自制力和認知能力,明白這個效應的底層邏輯,那麼,你就會用自己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會受次效應影響,因為你已經看穿一切。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大家。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鳥籠效應。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無意識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況,也是鳥籠效應的體現。 你有沒有發現要是收到一束美麗的鮮花,你肯定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家還沒有花瓶,當買了花瓶後,你可能又會覺得桌布和花瓶的風格不搭,又要去買桌布,買完桌布,又覺得房間的整體風格不搭,但是你從沒想過這束花可能過幾天就會枯萎,就扔掉了,沒有想過放棄這個花瓶,而是要改變整個裝修風格來配合這一束花,這樣就是被一束花給困住了。
  • 職場效應之:青蛙效應、首因效應、鳥籠效應
    青蛙效應——避免溫水煮青蛙,在舒適中死去職場青蛙效應: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他會因為疼痛立刻跳出,但是如果扔進溫水裡,他會很享受不願跳出來,最後被溫水慢慢熱死。對於企業而言,如果一味沉寂在往日的輝煌,而不是去緊跟市場,奮力拼搏,最後就會被市場淘汰。
  • 思維|鳥籠效應:遠離鳥籠,拒絕固步自封
    01 心理學家詹姆斯有天和好友卡爾森打賭,他說:「我敢保證不久後,你會養一隻小鳥。」卡爾森一聽覺得很荒唐就笑著說:「你在開玩笑吧,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
  • 如何擺脫「鳥籠效應」,記住四點,輕鬆應對
    鳥籠效應,是哈佛大學教授詹姆斯發明的。它的規律就是,一個人偶然間擁有了漂亮的鳥籠,就會不斷地往裡添加一些與之相關的東西。就像擁有了一個精緻的鳥籠,總會不由自主地再買一隻鳥來養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鳥籠效應」很多。例如有個朋友,她之前一直秉承勤儉持家的作風,在一次偶然的活動中,得到了一條珍貴的項鍊。
  • 鳥籠效應-學會打破慣性思維的限制
    這個過程就是鳥籠效應在起作用。「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指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買一隻鳥回來養。即使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並不彆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麼回事,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
  • 背後的「鳥籠效應」,你明白麼?
    提前消費是「鳥籠效應」的泥潭?所有人都知道低買高賣,但為何還有人不賺錢呢?「上癮」是有人刻意為之?零和、正和、負和,股市到底是哪種遊戲?如果對金融財經知識感興趣,點開抖音,在財經科普達人@財才說 這裡都能找到答案。
  • 使兒童主動學習,才能真正愛上學習,「鳥籠效應」要恰到好處
    鳥籠子效應在教育孩子方面效果很好,但許多父母對此還有點陌生。起初,「鳥籠效應」來自於一場賭局,一個叫詹姆士的著名心理學家和一個叫卡爾森的物理學家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詹姆士堅定地說,卡爾森很快就會主動去養鳥,卡爾森覺得這簡直是胡說八道,畢竟他從未想過要養鳥。幾天後,詹姆士在Carlson生日那天送給他一個鳥籠作為他的生日禮物,但Carlson說他只把它當作裝飾物。
  • 家長試試「鳥籠效應」,比強迫孩子好用多了
    其實從心理學上來講,我們可以利用一個效應——"鳥籠效應",來解決這個問題。 鳥籠效應是由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提出的,事情源於詹姆斯和好友卡爾森的一場賭約,前者表示,自己一定會讓好友在不久之後養一隻鳥,結果卡爾森根本不相信,因為自己根本沒有養鳥的想法。 不久後,詹姆斯在卡爾森的生日宴會上送給他了一個精美的鳥籠,從那以後只要去卡爾森家裡做客的朋友,都會問他籠子裡的鳥是啥時候死的。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鳥籠效應由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提出。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退休後,與他的好友卡爾森打賭:「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
  • 淺淡鸚鵡鳥籠對鸚鵡的影響
    因為不同品種的鸚鵡,體型大小與習性都不同,甚至需要考慮鳥籠擺放的位置,再去選擇適合的籠子。由於無法說的很細,所以只能舉例幾種常見的鸚鵡作為案例。 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嬌小可愛,在挑選鸚鵡籠的時候,要考慮鳥籠籠絲間距,一般都是在1.5釐米,太寬了鸚鵡能夠鑽出來,鳥籠材質一定要堅硬,木製、竹製的肯定不行。
  • 掌握這12種心理效應,讓用戶對你的品牌「上癮」!
    為什麼網紅店越是排隊、越能吸引你?為什麼很多月光族少女願意透支信用卡買名牌包?  答案即人性使然。  在我們身邊,利用心理效應做營銷的例子,比比皆是。掌握消費者的心理及行為模式,會讓營銷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足彩的五大心理效應你中了哪個
    這十大心理效應是: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虛假同感偏差。 前面說的十大心理效應,我分析了一通,還是有那麼幾個效應是能跟玩足彩掛上鉤的,下面就來說說這些個心理效應反映在玩足彩上有什麼表現。 我選取了其中的五大心理效應,分別是:鳥籠邏輯、破窗效應、暈輪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虛假同感偏差。
  • 企業管理十大常見效應
    啟示:越往上遊,變化就越大,距終端客戶越遠,影響就越大。這種信息扭曲如果和企業製造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疊加在一起,將會導致巨大經濟損失。鳥籠效應 (Birdcage Effect)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這就是鳥籠邏輯。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
  • 心理學: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科學,涉及人的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等,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及心理學時,往往都會覺得不可琢磨,難以窺探,但實際上心理學並沒有那麼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 那些有名又有趣的所謂「效應」
    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 一些有趣的效應原理
    換句話說,一個人,無論你有多大的聰明才智,也無論你如何努力進取,總會有一個你勝任不了的職位在等待著你,並且你一定會達到那個位置。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7鳥籠效應鳥籠效應: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 10個有趣味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拆屋效應魯迅曾在1927 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無聲的中國》的演講中,文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來,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拆屋效應」,也被稱為「門檻效應」5.
  • 80後小夥10年收藏數十張鳥籠 最好鳥籠可換寶馬
    記者昨了解到,揚州一80後趙先生因從小喜愛養繡眼鳥,從10多年前就開始關注鳥籠,目前已從全國各地收藏數十張鳥籠,最好的一張鳥籠可換一輛寶馬三系車。  很驚奇!  收藏年份最早鳥籠  民國制籠大師乾榮所制  「後來,我收藏的第一個鳥籠就是顏虎金做的繡眼鳥籠。」趙先生介紹,他養的是繡眼鳥,正好配繡眼鳥籠,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花300塊錢買了這個鳥籠,「只在偶爾出門遛鳥時才拿出,遛過後就立馬收起。
  • 新鳥入遷新居注意事項——你還在把鳥籠放在室內嗎?
    如何照顧新鳥小鳥搬入新家之前,要提前為它做好準備:清潔鳥舍,並且裝好棲木。注後用意一定要從原飼養者處了解它的飲食習慣,以方便為它提供適宜的食物。如果家中餵養其他小鳥,先不要將新鳥放人已餵養的鳥群中。因為新鳥的體內可能潛伏著某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