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同從哈佛大學退休。
有一天,他們兩個人打賭。詹姆斯說:「我有個辦法,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
聽完詹姆斯的話,卡爾森根本就不相信,因為他從來沒有養鳥的計劃和打算。
沒過幾天,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就送給了卡爾森一份禮物,是一隻精緻又漂亮的鳥籠。
卡爾森笑著對詹姆斯說:「即使你給我鳥籠,我還是不會養鳥,它就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而已,你會輸的。」
但是沒料到,從此以後,卡爾森家裡只要來客人,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都會不解地問卡爾森:
「教授,你養的鳥去哪裡了,是飛走了嗎?」
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
「不是這樣的,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每次卡爾森這樣回答,都會換來客人困惑懷疑的目光,讓卡爾森苦笑不得。
久而久之迫於無奈,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那麼,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這麼成功了。
「鳥籠效應」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無意識地受其操控。
大家想一個問題,上面故事中卡爾森看似是不耐其煩的回答客人的問題,才買了鳥。其實,他自己也認為買一隻鳥放入漂亮的鳥籠是合理的,這樣才買的鳥。
「鳥籠效應」影響著我們的潛意識,我們的潛意識也同時受其他人的影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年輕人專注力越來越差。並不是現在的人相比以前變笨了,而是更聰明了,畢竟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計算機普及之前,玩遊戲只能玩大型遊戲機、「小霸王」遊戲機、索尼系列遊戲機等,總之,要想玩遊戲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的。
現在一部手機就可以暢玩各種炫酷的遊戲,各種品牌的手機處理器迭代非常迅速,加上5G和無線網絡的普及,玩遊戲、看視頻的很容易,因為時間成本極大的降低了。
那麼,你新買了一部手機,運行十分流暢,你會用它幹嘛?
你肯定會下載抖音、快手的短視頻軟體,配置這麼高的手機至少也要下載一個「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鬥地主或消消樂等遊戲吧,畢竟很多人都在玩。
就算你不喜歡看短視頻,不喜歡玩手遊,也會下載這些app,哪怕是單純想檢驗一下手機運行效果,可是呢,當你看上短視頻,玩上手遊,你覺得手機的確運行的非常流暢,遊戲也越來越吸引你,重要的是一點也不卡,你就這樣被吸引住了。
一般人的思維是新手機內存大,就要多裝一些東西,哪怕是幾乎不用的app。
還有一個原因,在你的意識裡,你把手機當成了休閒工具。當你一有空閒或者無聊就會不自主的打開手機。
另一個例子是「剁手黨」。
網購平臺的各種優惠券、直播、節日活動等,這些也會暗示你去購買東西,甚至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這些都是「鳥籠效應」。
如果你自制力差,認知能力低,倒不如不要頻繁更新手機,不然,你一定會被新手機白白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鳥籠效應」通常來說是暗示的原理。
但是這不是最本質的原理,最底層原理是能量、信息的相互影響。
一個漂亮的鳥籠,它本身是一個信息,當這個信息進入我們的意識,就變成了能量。
鳥籠養鳥這種意識能量吸引過來的就是同種相關類型的事物——鳥。
更何況,每位客人看見鳥籠,都發射出去養鳥這種能量,能量疊加變強,會更快的吸引過來鳥這個事物。
針對這種效應我們應該怎麼做?
極簡主義。
把無用、不相關的東西去掉,比如,鳥籠沒用就直接收起來,書桌上和電腦桌面上不要放無用的東西,手機不要裝無用的app,甚至鍾情於舊手機。而且,專心學習時候,手機要靜音、儘量斷網或者關機。
如此,才能幫助你避免「鳥籠效應」。從根本上不受此效應的影響唯有提高自制力和認知能力,明白這個效應的底層邏輯,那麼,你就會用自己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會受次效應影響,因為你已經看穿一切。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