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消費是「鳥籠效應」的泥潭?
所有人都知道低買高賣,但為何還有人不賺錢呢?
「上癮」是有人刻意為之?
零和、正和、負和,股市到底是哪種遊戲?
如果對金融財經知識感興趣,點開抖音,在財經科普達人@財才說 這裡都能找到答案。
「花式分析社會現象,人話講解商業邏輯,講述品牌故事,挖掘品牌價值。」簡明易懂的語言,打破了財經商業知識的門檻,讓普通人也能從故事中,學習到商業背後的規則與「門道」。目前,@財才說 已在抖音攬粉360萬粉絲,獲贊1500多萬,並製造了不少「爆款」。
比如,所有人都知道投資、做生意要「低買高賣」,但還是有人賺不到錢。@財才說 指出,這就是金融行業的「有效市場理論」:一切有價值的信息,都已經及時準確地反映在股價的走勢當中。所以在有效市場內,投資者很難根據已有消息,判斷短期的市場變化幅度。
由於並非每個人都對所投資的行業有深入了解,比起專業人士,普通人獲取「利好消息」的時效性也相對滯後。當你帶著早已過時的「利好消息」匆匆入場時,機智的投資者們可能已經在準備收網了。
@財才說 建議散戶投資者:一定要把「有效市場」視為鐵律,經常關注新聞與公告、該公司的過往表現、財務報表、運營規劃等已披露的公開數據,來對自己的投資標的進行判斷,評估其在未來是否會有持續的良好表現,繼而再決定是否下場投資。這也正是1993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提到的「模糊正確的堅持」。
@財才說 提醒大家:市場瞬息萬變,隨機性極強,切勿看到投機帶來的暴利,就盲目跟風,「真要是摔下來,就是粉身碎骨」。
生動直白的語言,讓有意投資的小白多學知識,少走彎路。大家紛紛評論各抒己見:「雖然還沒走創業的路,但是就喜歡看這些經濟學知識。」、「模糊的正確,有時候真的高於精準的錯誤」。
在投資理財方面,@財才說 也倡導大家保持理性。在「收入從何時開始追不上欲望」這一期視頻中,@財才說 結合自己真實案例,給大家講解「鳥籠效應」。他在留學時,受學長影響,也想購置豪車。學長說,在國外留學一定要開好車。但如果真的買了一輛好車,就會去挑更多奢侈的服飾與之相配,開車去的場所和自己行為舉止也要配得上這輛名車,這就是「鳥籠效應」。
看似只是買了一輛車,但這卻已經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了人的思想作風。當今社會中,可讓人們提前消費的渠道又太多,再加上各類商家通過不同的手段,不斷刺激用戶的購買慾和享樂欲。讓更多人開始提前消費,然後再追求新的刺激,[email protected]�� 表示唯一的破解方法就是,看清套路,控制欲望,投資自己,增加收入。
@財才說 一語道出了不少人當下面對的「物質誘惑」,大家留言表示:「商家先給顧客優惠券,讓顧客回頭再消費,先送鳥籠,讓顧客回來買鳥。」,「以前看過個段子,說是在路上撿了一個滑鼠墊,請問大家我要配置一臺電腦需要花多少錢!聽你這麼一提點,感覺處處皆學問。」
此外,@財才說 也會介紹日常生活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如,針對「上癮」。@財才說 用經濟學邊際效應遞減原理,分析人們對上網和減肥或學習的不同態度。由於學習和減肥帶給人們的反饋成果較漫長、更加「煎熬」,而網絡世界能提供更快速的反饋,因此在學習和減肥時,人們更容易被網絡世界所吸引,半途而廢。
「大家應該清楚這些讓人『上癮』的流程,因為當我們學會這些符合人性流程的東西後,不僅可以及時止損,還可以讓自己對工作、對學習『上癮』。」
很多人都喜歡談論現象,而忽略本質。現象是表面的,異變的,膚淺的;而本質是深層次的,穩定的,深刻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要有對比分析和邏輯推理。關注@財才說 ,一起發現社會現象背後的故事和商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