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效應-學會打破慣性思維的限制

2020-12-05 創新與心理成長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鳥籠效應

人們在沒有得到某種物時,心理保持平衡,而一旦得到了,反而開始不滿足,認為自己應該可能得到更多。比如外出購物時明明只想買一樣東西,結果卻買回了一大堆。舉例:外出只想買一件上衣,但買下上衣後,又覺得跟褲子不配套,於是又去買了一條新褲子。穿上褲子,又覺得鞋子的式樣不般配,只好又去買雙鞋。最終實際購物遠超出預算。這個過程就是鳥籠效應在起作用。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指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買一隻鳥回來養。即使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並不彆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麼回事,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終於他不願意忍受每次都要進行解釋的麻煩,於是他只好買只鳥回來相配:因為買一隻鳥比解釋為什麼有一隻空鳥籠要簡單。「鳥籠效應」也會造成人心理上的壓力,使其主動去買來一隻鳥與籠子相配套。

簡單的說,鳥籠效應就是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往往會產生一種心理需求,促使他們不斷配置與這件新物品相適應的其他物品,以達到物品之間的平衡。

2

鳥籠效應的作用

傳說商王紂叫人做了一雙象牙筷子。他的叔父箕子看到了十分擔心,因為他覺得象牙筷子肯定不會和土製的器皿在一起使用,必然是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象牙筷子和玉杯也不可能會用來盛普通的豆蔬菜類,那麼必然是用來盛山珍海味。

既然吃的是山珍海味,肯定不會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肯定是綾羅綢緞的衣服,高大堂皇的房子。箕子認為這樣下去就會不得了,而結果五年後,紂果然像他預見的那樣亡國了。

其實島籠效應也有積極的一面,如一個城市要舉辦大型的體育盛會,這個城市的周邊的自然環境、城市內外的建設景觀、城市人口的精神面貌、城市的開放包容和諧等文明程度,等等都會因而變好!

有人買了一塊名貴的手錶,那麼我們就會想買一輛名貴轎車,自己擁有了一種東西,要是不購買配套的東西,心理就會覺得過意不去,就算心裡過意得去,而當朋友把這種不相配指出來之後,自己心裡也會有壓力。

3

消除鳥籠效應的消極作用

蘇格拉底的幾位學生慫恿蘇格拉底去熱鬧的集市逛一逛。他們說:「集市裡的東西可多了,有很多好聽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您如果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他想了想,同意了學生的建議,決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蘇格拉底一進課堂,學生們立刻圍了上來,熱情地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穫。他看著大家,停頓了一下說:「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蘇格拉底說了這樣的話:「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比如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需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4

感悟

鳥籠效應其實是人們在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每個人的本能屬性。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追求這種完美而陷入鳥籠效應的慣性思維中去,這樣才能更加自由、無壓力的面對生活!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

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

伴你走過如詩的

歲月

相關焦點

  • 使兒童主動學習,才能真正愛上學習,「鳥籠效應」要恰到好處
    鳥籠子效應在教育孩子方面效果很好,但許多父母對此還有點陌生。起初,「鳥籠效應」來自於一場賭局,一個叫詹姆士的著名心理學家和一個叫卡爾森的物理學家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詹姆士堅定地說,卡爾森很快就會主動去養鳥,卡爾森覺得這簡直是胡說八道,畢竟他從未想過要養鳥。幾天後,詹姆士在Carlson生日那天送給他一個鳥籠作為他的生日禮物,但Carlson說他只把它當作裝飾物。
  • 3分鐘讀懂慣性思維,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以及看見一個鳥籠,會下意識覺得會有一隻未回來的鳥。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空鳥籠效應」: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
  • 思維|鳥籠效應:遠離鳥籠,拒絕固步自封
    幾天後卡爾森過生日,朋友們都來為他慶祝,詹姆斯也來了,還帶了一支精緻的鳥籠作為生日禮物。 卡爾森接過鳥籠想起前幾天詹姆斯說的話,就會意地笑了笑,說:「好你個詹姆斯,你還真想讓我養鳥啊?可惜最後你肯定會失望的,不過還是要謝謝你的鳥籠,我很喜歡他。」說完便將鳥籠掛在了自己的書桌旁。
  • 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鳥籠效應」作為一種思維邏輯,它往往會限定人們的想像空間,束縛人的創造力,讓人們形成刻板守舊的思維模式。它至少包含兩種心理現象:其一,是慣常心理,也就是所謂的思維定勢。其二,是從眾心理。
  • 四大最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1.鳥籠邏輯,當你在房間最顯眼的地方,買了一個鳥籠。那麼過幾天要麼你會買一隻鳥,要麼你會把鳥籠扔掉。實際上就是利用人們的慣性思維,可見一個人的慣性思維有多麼重要,平時養成積極有效的慣性思維對自己以後處理事情會有很大的幫助。2.破窗效應。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職場效應之:青蛙效應、首因效應、鳥籠效應
    青蛙效應——避免溫水煮青蛙,在舒適中死去職場青蛙效應: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他會因為疼痛立刻跳出,但是如果扔進溫水裡,他會很享受不願跳出來,最後被溫水慢慢熱死。對於企業而言,如果一味沉寂在往日的輝煌,而不是去緊跟市場,奮力拼搏,最後就會被市場淘汰。
  • 「鳥籠效應」是如何影響的你行為?
    久而久之迫於無奈,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那麼,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這麼成功了。「鳥籠效應」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無意識地受其操控。大家想一個問題,上面故事中卡爾森看似是不耐其煩的回答客人的問題,才買了鳥。其實,他自己也認為買一隻鳥放入漂亮的鳥籠是合理的,這樣才買的鳥。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八種最常見的思維你是哪種?要學會培養對隱藏世界的洞察能力,例如我們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只看到一些文章的表面,我們要用作者思維去思考問題:寫作的背景、寫作的動機、寫作的手段、寫作的策略等,一旦熟練掌握這種技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入腦入心的知識體系很難被打破,這也是歷史和實踐證明的。我們可以從經驗中獲取有價值的內容,會幫助我們積極的生活和開展工作,可是一味地依賴慣性思維,便很難有創新,最終也只能在這樣的工作中把興趣和希望消磨殆盡。記得那個有趣的實驗嗎?把六隻蒼蠅和六隻蜜蜂同時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於桌上,瓶底朝向有光亮的窗口。
  • 心理學家說:慣性思維有四種類型,但希望你能跳出來,成為第五種
    慣性思維無處不在,每人每天都在這樣看問題。有一次,我去採訪一個畫家,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個做工精美的鳥籠子,但裡面沒有鳥,就隨口問道:「先生,您的可愛的小鳥是不是死了?」畫家說:「我不養鳥。」「那這個鳥籠子是怎麼回事?」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 足彩的五大心理效應你中了哪個
    這十大心理效應是: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虛假同感偏差。 前面說的十大心理效應,我分析了一通,還是有那麼幾個效應是能跟玩足彩掛上鉤的,下面就來說說這些個心理效應反映在玩足彩上有什麼表現。 我選取了其中的五大心理效應,分別是:鳥籠邏輯、破窗效應、暈輪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虛假同感偏差。
  • 經驗主義是老沉穩重還是膽小怕事慣性思維看到的都是困難和問題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也就是慣性思維。張利實戰私塾思維革命有句老話,老江湖怕江湖。就是因為了太多的經驗和閱歷反而影響了人的發揮和創新。1、經驗是可以被打破的很多時候人們停步於自己的經驗,對任何事物都採取慣性思維,影響了我們的深層次的理解和創新。也會讓人們安於現狀。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這就是慣性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什麼是慣性思維呢?慣性思維,也稱為固定型思維。即人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在考慮和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 背後的「鳥籠效應」,你明白麼?
    提前消費是「鳥籠效應」的泥潭?所有人都知道低買高賣,但為何還有人不賺錢呢?「上癮」是有人刻意為之?零和、正和、負和,股市到底是哪種遊戲?如果對金融財經知識感興趣,點開抖音,在財經科普達人@財才說 這裡都能找到答案。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鳥籠效應由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提出。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退休後,與他的好友卡爾森打賭:「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
  • 斯坦福學霸的認知方法論:打破慣性模式,主導自我人生
    但在工作、生活中,很多習以為常的慣性模式經常會造成不好的結果,比如控制不住自己要吃大量的甜食(慣性行為),不想爭吵的時候卻又怒火莫名其妙的起來(慣性情緒),老是出現負面思想(慣性思維)等等。更嚴重的是,還有一些長期的慣性思維模式,通常會比較隱蔽,甚至自己都沒有發現,但是已經給工作、事業、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小李和張三的情況。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全球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的過程,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日益狹小。特別是依靠貨幣寬鬆並不能自動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反而還會延緩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全球結構化改革正在凝聚共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如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