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最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2020-12-04 燕姐看娛樂評

1.鳥籠邏輯,當你在房間最顯眼的地方,買了一個鳥籠。那麼過幾天要麼你會買一隻鳥,要麼你會把鳥籠扔掉。實際上就是利用人們的慣性思維,可見一個人的慣性思維有多麼重要,平時養成積極有效的慣性思維對自己以後處理事情會有很大的幫助。

2.破窗效應。

一般房間一扇窗戶被打破之後,如果不及時修補,那麼其餘的窗戶基本上都會被打破。這種情況下就是需要在事情出現不好的徵兆之後要及時補救,要不然情況會每況愈下。

3.責任分散效應,一位女子在夜班結束工作回家遇刺,當女子大聲呼救的時候,在她周圍的一家窗戶亮起了燈,然後兇手逃走了。等女子回到自己樓上,再次遇到兇手,她大聲呼救,周圍的鄰居幾乎家裡都亮起了燈,但是沒有人救助,她被殺了。

這就是責任分散效應,當只有一個人亮燈時,因為就只有自己能夠救起女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進行救助,因為不救助帶來的心理代價太大。但是當周圍的很多人都可以救助的時候,自己反而不想當第一個,因為自己心裡覺得反正我不救其他人可以救助,往往這種後果就是集體冷漠。

4.帕金森定律。一個不稱職的官員,自己在事情解決不了的時候,一般會有三種選擇,第一種選擇自己離職,然後讓公司找一個適合這個崗位的人來。第二條路是找一個比自己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第三條路是找兩個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來協助自己。總體上來看基本上都會選擇第三條路,因為第一條代價太大,第二條會有競爭壓力,而第三種出路是最為穩妥的。這樣的作為由上級逐級往下就形成了一個臃腫的機構。

相關焦點

  • 常見心理學效應辨析
    心理學效應是在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非常重點的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等客觀題型來進行考察。在社會心理學玲玉,各類效應可謂是數量繁多,今天只結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來幫助大家梳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一些幹擾選項,注意相近知識點之間的辨析,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考試。接下來就常考的心理學效應進行簡要介紹和辨析。
  • 心理學:懂得了這四大心理效應,你就會越來越快樂
    1、邊際效應——不要過度用一件事情刺激我們情緒邊際效應是指我們的投入與產出關係。還記得朱元璋的故事,當他肚子最餓的時候,在民間的一碗麵被他譽為是最好吃的面,而他後來在皇宮由於天天山珍海味,對於好吃的飯菜免疫力也會逐步下降,反而會懷念曾經那碗飢腸轆轆的面來。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你有遇到過嗎?
    有些事情不斷重複,即使複雜難解,但是其本質,依然可以總結出神奇的心理效應醞釀效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基米德,我們只知道他發現了浮力原理。但是他發現原理的過程,卻是非常有意思。他是先通過常識去試,然後思維進入一種死胡同。沒有頭緒,大腦一直重複之前想的。但是問題卻沒有解決掉。
  • 愛情中最常見的四種效應你知道嗎
    其實在很多的戀愛當中也存在著像墨菲定律一樣的效應,這種效應也稱之為戀愛心理學效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靠譜四個常見的戀愛心理學效應。第一: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父母越是幹預,未婚青年男女就越是相愛,這種事例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很多情侶或者夫妻,他們的感情遭到來自家庭的壓迫和阻礙,往往這種壓迫會使戀愛關係更加牢固。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4大心理學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位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 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       旁觀者效應也稱為責任分散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後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 心理學: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科學,涉及人的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等,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及心理學時,往往都會覺得不可琢磨,難以窺探,但實際上心理學並沒有那麼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 佔卜術的心理學本質是巴納姆效應!
    最近幾十年,公眾對心理學信息的興趣,為「心理學囈語」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偽科學和騙術被心理學或所謂科學的語言粉飾。而我們的常識,從媒體中獲得的信息,甚至個人經歷,並非唯一導致我們誤解人類行為的原因。心理學有許多毫無科學根據的競爭者:看手相、筆跡學、預知未來、數字佔卜術,還有最受追捧的佔卜術。像心理學家一樣,這些競爭的發起者也嘗試著解釋人們遇到的問題,預測他們的行為。如果你在戀愛中遇到困難,佔卜家會建議你選擇白羊座或者水瓶座的戀愛對象。而一個通靈者可能會說那是你被前世拋棄了。這些非科學的觀念普遍存於人們心中,即便在發達國家也傳播甚廣。
  • 知道五大心理學效應會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心理學效應在產品中的應用,可以讓產品經理向洞察人性更進一步。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最常見的情況是,設計過程中老闆或者不懂行的上級突然拍腦袋,想要加入某個創意;或者在開發中途更改開發方向,導致原有設計全部作廢,必須重新開始設計,從而導致項目延期……類似這類情況可謂屢見不鮮。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公司的老闆不行,那麼是很難做出成績的,項目也很難保證成功。選公司先看老闆,特別是小公司的老闆尤其重要(與之相對的大公司,則是看項目的直屬上級)。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是什麼影響我們給他人的印象?
    這些都是關於第一印象和最近的印象的案例,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學上的兩個心理學效應: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都屬於人際交往範圍的心理學效應,而且互為相反的兩種效應。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的,也叫做首次效應,優先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在之前的節目裡有聽眾反饋能不能出一期家庭心理學,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辦?要知道,人的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心理奧秘。學習心理知識,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1- 超限效應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暈輪效應—— 「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所以也形象地稱之為光環效應。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五大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
    01, 巴納姆效應當你在進行星座性格測試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他說的簡直就是你本人,事實上,這就是很典型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馬太效應也是經濟學家常用的術語,反應社會現象的兩極分化。戀愛中的馬太效應表現為: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