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是什麼影響我們給他人的印象?

2021-01-10 社會心理學分析

為什麼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總是強調要穿著得體,舉止自然大方,要給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呢?為什麼我們對陌生人的初次見面總是會留意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呢?為什麼老同學或是之前熟悉的同事最近和你的聯繫會一下子讓你改變之前所有對他的看法呢?

這些都是關於第一印象和最近的印象的案例,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學上的兩個心理學效應: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都屬於人際交往範圍的心理學效應,而且互為相反的兩種效應。

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的,也叫做首次效應,優先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社會心理學家SE阿希在有關印象形成的實驗研究中首先發現這種現象存在,但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在50年代後期,洛欽斯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不僅證明它的普遍存在性,而且證明了它的作用強烈性和持久性。它是指首次認識客體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出現在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它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最鮮明,深刻的,牢牢地留在人的腦海裡。

首因效應證明了第一印象對我們起的重要性,因此在社交場合,工作,面試等前景下,我們如果想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須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因為這初次的見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我們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糟糕的,那之後往往不會被他人喜愛,或失去更多的機會,比如在面試中,大部分給hr,面試官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的人往往失去了心儀公司的青睞,被遠遠拋在同批面試者身後。

那和它相反的近因效應是什麼樣的呢?

近因效應是指最近出現的刺激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應,它是出現在熟悉的人之間的。是由心理學家A.盧瑟斯在1957年首次提出。它主要是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在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比如之前要好的朋友,最近因為一些事情發生爭吵,于是之前積累的印象又重新改變,關係有所影響;之前印象裡一直是又黑又胖的老同學,突然出現在你面前卻又是另一番面貌,這是你又會形成新的印象。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都是一種刺激出現從而造成心理的一種固定的認知印象,那麼當兩種刺激都出現,認知者會產生首因效應還是近因效應呢?

1960年,心理學家J.懷斯納實驗證明,這取決於認知者的價值觀念,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依附於主體價值選擇和評價。1964年,心理學家C.梅約和W.克勞克特的實驗進一步證明,認知結構簡單的人,容易出現首因效應;認知結構複雜的人,容易出現近因效應;有關學者還指出,認知者在與熟人交往時,近因效應起較大作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起較大作用。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都是片面的,容易以偏概全,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全方面觀察了解,接觸,才可以更加了解他人。

今天關於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就介紹到這裡,大家有什麼感想或心得都可以一起交流分享,想了解更多心理學方面知識,可以點擊關注我,小編會經常推送關於心理學各個方面的知識。

相關焦點

  •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哪個更重要?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對於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相親時穿上時尚的服裝、戴上漂亮的首飾,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對我們影響很大;與戀愛對象小別時,對方說「再見」時的形象,在我們腦海裡久久浮現,揮之不去。那麼,這兩個效應哪個更重要,我首先要從這兩個效應的定義講起。
  • 常見心理學效應辨析
    心理學效應是在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非常重點的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等客觀題型來進行考察。在社會心理學玲玉,各類效應可謂是數量繁多,今天只結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來幫助大家梳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一些幹擾選項,注意相近知識點之間的辨析,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考試。接下來就常考的心理學效應進行簡要介紹和辨析。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4大心理學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位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教育心理學的效應
    4.首因效應:也稱最初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例子:第一印象。某學生第一次聽一位老師上課,覺得這位老師講得不錯,就覺得以後這位老師的授課也挺好的。5.近因效應:也稱最近效應,在總體印象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什麼是《人際關係心理學》?我們與他人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續,在人際交往中,有人總是邁不開交際這一步,一開口就能把天聊死,而有的人似乎是天生的「外交家」。書中提到的五大心理學定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掌握這五大定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1、 首因效應:良好的第一印象贏未來首因效應,又稱作「第一印象效應」,指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對對方的印象會對兩個人之後的交往產生影響。
  • 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據說全部記住可不簡單……
    四、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九、首因效應也稱最初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常見的各種效應,你知道多少?
    (二)暈輪效應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三)首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四)近因效應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也叫最近效應。
  • 心理學神秘十大效應!
    詹森效應——別讓壓力成為心靈的羈絆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被寄予奪金厚望的中國男子體操世界冠軍李小鵬在男子單項比賽中發揮失常,僅獲得一枚雙槓銅牌。而在2003年世界體操錦標賽時,他卻獲得了這兩個項目的冠軍,而且也是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雙槓金牌得主。由此我們不能說他沒有奪金的實力,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這次「失誤」呢?
  • 五大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
    01, 巴納姆效應當你在進行星座性格測試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他說的簡直就是你本人,事實上,這就是很典型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馬太效應也是經濟學家常用的術語,反應社會現象的兩極分化。戀愛中的馬太效應表現為: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
  • 知道五大心理學效應會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因此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婚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從眾效應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從眾效應是一種追隨別人行為最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盲目從眾,會給你婚姻帶來很大後遺症。
  • 首因效應證明,想追一個人,需要讓對方印象深刻,才更有機會
    什麼是首因效應?在情感中又該如何解釋? 01)、首因效應又被稱之為是優先效應,它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人初次見面的時候,雙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對後續關係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雖然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並不全面,但是它卻可以極大程度地影響兩個人關係發展的進度,由於首因效應產生的先入為主,因此,第一印象在彼此的潛意識裡是最鮮明且牢固的存在。
  • 初次見面,女人會不會喜歡你,「首因效應」很重要
    人們認識一個人,首先看見的就是一個人的外表,而外表的好壞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這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首因效應」。「首因效應」不僅僅是一個人給對方的短期印象,很大程度上,它會影響對方對你以後的看法。但是可以看得出來的是,「首因效應」在初次見面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夠給女人「先入為主」的觀念,直接影響著女人對男人的評價。
  • 只要掌握「首因效應」的原理,就能讓對方產生愛上你的感覺
    心理學家認為,只要我們能夠去掌握「首因效應」的原理,就可以讓對方產生愛上你的感覺。什麼叫做首因效應?首因效應也叫做「第一印象效應」,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或優先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社會心理學家阿希再1964年通過研究提出的。意思就是指第一次見某人或者做某事後,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後通過第一印象對以後認識這些人或事物產生的影響或者作用。心理學家——阿希我們有時候會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接觸一些新鮮的人,通過一次交流之後,就會分辨這個人屬於哪種性格。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野馬效應(小事擴大化) 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指因一些細微小事情而造成情緒的巨大波動,以致因他人的外在因素導致自己受傷害的現象。理論證明人的情緒是有成本的,情緒是人選擇的結果。
  • 職場效應之:青蛙效應、首因效應、鳥籠效應
    青蛙效應——避免溫水煮青蛙,在舒適中死去職場青蛙效應: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他會因為疼痛立刻跳出,但是如果扔進溫水裡,他會很享受不願跳出來,最後被溫水慢慢熱死。對於企業而言,如果一味沉寂在往日的輝煌,而不是去緊跟市場,奮力拼搏,最後就會被市場淘汰。
  • 你不知道的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有很多,但有些心理學的效應卻不一定會被人們所熟知,有些效應可以幫助你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也有些會讓你明白自己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活動,了解心理學的一些效應可以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些心理學的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