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歸類
社會心理學
二、內涵
(一)社會刻板印象
對一群人的特徵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的特徵歸屬於團體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都具有這種特徵,而無視團體成員的個體差異。這種現象稱為社會刻板效應。
(二)暈輪效應
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
(三)首因效應
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
(四)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也叫最近效應。
(五)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因個體具有某種特性而推斷他人也具有與自己相同特性的社會心理現象,即「以己度人」、「將心比心」,認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別人也一定會有類似的言行和需要。
在現實生活中,投射效應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有人總是從好的方面來解釋別人的言論和行為;二是有人總是從壞的方面來解釋別人的言論和行為。
(六)登門檻效應(低球效應)
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七)羅森塔爾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待效應。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但這一暗示卻改變了教師的看法,使他們通過眼神、微笑、音調等將信任傳給那些學生,這種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個實驗,後來被譽為「羅森塔爾效應」。
(八)醞釀效應
有人反覆探索一個問題的解答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星期,然後再回過頭來解決,這時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決方法。許多科學家在研究工作中都報告過許多這類經歷。這種現象稱之為醞釀效應。醞釀效應打破了解決問題不恰當思路的定勢,從而促進了新思路的產生。
(九)安慰劑效應
所謂安慰劑,是指既無藥效、又無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形似藥的製劑。安慰劑多由葡萄糖、澱粉等無藥理作用的惰性物質構成。安慰劑對那些渴求治療、對醫務人員充分信任的病人能產生良好的積極反應,出現希望達到的藥效,這種反應就稱為安慰劑效應。使用安慰劑時容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的人,稱為「安慰劑反應者」。這種人的特點是:好與人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經常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
(十)順序效應
亦稱「序列效應」。實驗誤差效應。以固定順序施加一系列處理時,有機體的行為反應受到施加處理的先後順序的影響。即自變量的呈現順序對因變量產生的影響。面試考官在對多名應試者依次進行評定時,往往會受面試順序的影響,而不能客觀評定應試者的情況。例如,一個考官在面試了三個很不理想的應試者之後,第四位應試者即使很一般,考官也會對他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反之,如果一位考官連續面試了三位很理想的應試者,即使第四位應試者水平很高,考官也會認為他的實際水平一般。
(十一)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指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十二)德西效應
是指在某些情況下,當外加報酬和內感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使工作的動機力量培增,積極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變成是二者之差,外加報酬(主要是獎勵)反而會抵消內感報酬的作用。
【實驗】德西在1971年作了專門的實驗。他讓大學生做被試,在實驗室裡解有趣的智力難題。實驗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所有的被試都無獎勵;第二階段,將被試分為兩組,實驗組的被試第完成一個難題可得到1美元的報酬,而控制組的被試跟第一階段相同,無報酬;第三階段,為休息時間,被試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動,並把他們是否繼續去解題作為喜愛這項活動的程度指標。
【結果】實驗組(獎勵組)被試在第二階段確實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階段繼續解題的人數很少,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減弱,而控制組(無獎勵組)被試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時間在繼續解題,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增強。
【分析】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即內感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加報酬),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
關於德西效應的可能解釋:
1、原有的外加報酬距有關需要滿足的水平太遠,對外加報酬的要求太強烈;
2、直接激勵的原有強度不足;
3、價值觀(思想信念)的某種偏差,未能將需要層給結構調整得合乎工作要求。
【應用】處理好這幾個因素,一般會降低外加報酬對內感報酬的消極影響,外加報酬會在不影響內感報酬的情況下發揮自身的作用。
三、例題呈現
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小狗算算術的表演,聰明的小狗可以通過叫聲來告訴大家計算的結果,實際上小狗是通過觀察主人的表情來進行表演的,心理學中這是( )。
A.順序效應 B.安慰劑效應 C.霍桑效應 D.羅森塔爾效應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理學的一系列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狗狗通過主人表情來判斷屬於主人對狗狗的期望的反應。
選項A,順序效應亦稱「序列效應」。實驗誤差效應。以固定順序施加一系列處理時,有機體的行為反應受到施加處理的先後順序的影響。即自變量的呈現順序對因變量產生的影響。面試考官在對多名應試者依次進行評定時,往往會受面試順序的影響,而不能客觀評定應試者的情況。例如,一個考官在面試了三個很不理想的應試者之後,第四位應試者即使很一般,考官也會對他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反之,如果一位考官連續面試了三位很理想的應試者,即使第四位應試者水平很高,考官也會認為他的實際水平一般。
選項B,安慰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選項C,霍桑效應指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綜上所述,排除錯誤選項ABC,正確答案為D。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