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恐怖谷效應」嗎?

2021-02-22 師大心靈成長導師團隊

隨著科技的發展,關於機器人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有不少機器人研究員傾向於研究開發仿真機器人,甚至是仿人機器人,想要把機器人做得像「真人」一樣。

1969年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假設:

當機器人與人類相像超過95%的時候,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都相當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

直至到了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之反感。

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行屍走肉的感覺。

人形玩具或機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超過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懼,直至谷底,稱之為恐怖谷。


可是,當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亦會變回正面,貼近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恐怖谷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事物與自然的、活生生的人或動物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似的時候,它會在一些人中產生反感厭惡的情緒反應。


恐怖谷效應可以用於解釋我們在仿真機器人和電腦特效CGI中常見的,非常像真人但又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使人感到反感不適的現象。

有人對恐怖谷效應產生原因的解釋是:

 

這是源於高仿真形態下真假的不確定帶來的不安。

仿真度很低,人們不怕,因為知道那是假的,仿真度高到一定程度,人們有時候就不確定真假,把真人當假人,把假人當真人,都會嚇到人。

另外,源於一種威脅感。和人類如此相似卻非人類,會讓人覺得會遭到潛在的威脅。

 

也有人嘗試用進化心理學的言語來解釋恐怖谷效應:

 

首先,處於恐怖谷的實體已足夠地擬人,能被視為人類物種的一員。

根據進化心理學的理論,經過數百萬年的物競天擇,沒有被大自然淘汰的現存人類腦部中有一種邏輯偏袒性,提供一種高度能力去感應並且排斥那些反映遺傳性疾病或缺乏健康的整體外表上微觀或宏觀人類畸型。

因此無意之中(也可以有意地,假如觀察者明確地對此作出思考),那些反常的類人實體在人類基因庫中會產生潛在衝擊,響起觀察者的警告。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總很難覺得進行性接觸的類人實體十分有魅力。

也有人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

有些機械人科學家曾重重地批評恐怖谷理論,指出森昌弘圖表中最右邊的部分毫無根據,因為至二十一世紀初的技術只能做到擬人性不高的機械人。

曾製造仿真女友機械頭顱,美國機械人研究者David Hanson說,恐怖谷的概念「完完全全地是一個偽科學,但人們卻待之以科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人類-機械人互動研究者Sara Kiesler質疑恐怖谷的科學地位,提出「我們有證據顯示出它是對的,也有證據顯示它是錯的」

他們提出的反對意見的重點是:

·由於對人的視覺產生恐懼,導致人可能會出現消極情緒。

·對科技的不完善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

在了解完這些之後,你是怎麼看待這個既有人同意,又有人反對的「恐怖谷效應」呢?

----END

湖南師大心靈成長導師團隊

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

教授領銜

知名專家主力

心理學研究生後盾

學習、分享、成長、應用

涉及心理諮詢師成長系列督導培訓及實操技能培訓、心理諮詢、親子教育、婚戀成長、團體心理輔導、企業EAP、高考減壓、情緒管理、壓力管理、智力開發、潛能開發、職業生涯規劃、學習心理輔導、社會公益、講座報告等團隊合作

請聯繫團隊秘書長【龍翔】:15388072958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你為何如此恐懼嗎?是時候了解恐怖谷效應了!| 日本觀察
    第一次正式將「恐怖谷效應」這個理念引用在學術文章中是在
  •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像《精靈寶可夢》,《蠟筆小新》,甚至是《貓和老鼠》這樣的卡通形象,都有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因此奧特曼系列有許多的爭論,以及跳脫出劇情之外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恐怖谷效應了,可能對於有的朋友來說,恐怖谷效應,或者說恐怖谷理論,還不是很熟悉,在這裡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進一步了解
  • 研究院 | 恐怖谷效應
    解釋恐怖谷現象成因的角度各異,但是大致都可以劃歸入兩個陣營。第一個陣營認為恐怖谷效應是我們長期進化的產物,是對於從視覺上感知到的不正常個體的本能迴避反應,以此來保護自己。2009年,普林斯頓大學的阿西夫·葛贊法實驗室用長尾獼猴進行了一個實驗,試圖揭示恐怖谷是否是人類所獨有的,從而探討其是否是進化的產物。他們在實驗中給猴子呈現了不仿真、仿真和真實的三種不同仿真程度猴臉影像,記錄猴子觀看這些影像的次數和時間,結果發現猴子們對於中間的仿真猴臉的注視次數和注視時間最短,出現了恐怖谷現象。
  • 被玩壞的「恐怖谷效應」
    正因如此,許多科學家在研究製造機器人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恐怖谷效應」,會將機器人的外表進行柔和化處理。恐怖谷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如今眾說紛紜。古代的雕塑藝術已經具有相當的高度,西方的人物雕刻作品享譽世界,我國的秦兵馬俑同樣震撼人心。
  • 夜深了,千萬不要盯著娃娃看丨恐怖谷效應
    導演有意將這些角色,設計成「與人相似、卻又不完全類人」的樣子,把觀眾帶到「恐怖谷效應」之中。壹恐怖谷效應:似人非人,最恐怖所謂「恐怖谷效應」,由時年 43 歲的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 1970 年首先提出。
  • 現實的擬人事物會有恐怖谷效應,為什麼看動畫卻沒有恐怖谷效應?
    為什麼我們看動畫的時候沒有恐怖谷效果?事實上,早在森政弘提出恐怖谷理論之前,弗洛伊德就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恐怖谷》的論文,詳細闡述了這種心理現象的成因。這是一種心理學,後來被森政弘應用到機器人的研究中,成為非常著名的理論。現在恐怖谷的理論不再局限於機器人學和心理學研究,而是已經應用到社會學、傳播學、數字藝術等領域。
  •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篇關於奧特曼與恐怖谷理論的文章,說真的,這種說法還是非常新穎的,因此在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恐怖谷理論,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進一步擴充,所謂的恐怖谷理論,其實就是日本機器人大師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來的一種理論,所指的其實就是我們人類對於機器人,以及許多非人類形象的一種假設,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說當一個機器人,如果它的動作和形象與人類接近的時候
  • 《阿麗塔:戰鬥天使》與恐怖谷效應,為啥阿麗塔的大眼睛有點恐怖
    不過不少人看完了以後確會吐槽:感覺女主的大眼睛有點恐怖。為什麼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有這種感受呢?日漫中非常受歡迎的「大眼睛」,為什麼一轉眼就成了讓人感到不適的地方,甚至覺得有點恐怖呢?這就要從心理學中的恐怖谷效應說起了。(1)什麼是恐怖谷呢?
  • 人工智慧之恐怖谷效應,智慧機器人是否應該擬人化?
    智慧機器人領域或者說人工智慧領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恐怖谷效應。這個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理論,其實是人類心理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一種直觀體現,表現的是人類內心深處對於人工智慧或者高度擬人化機器人的一種恐懼心理。
  • 「恐怖谷」究竟有多恐怖?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恐怖谷效應」。所謂恐怖谷效應,是指當我們看到逼真度近似人類、卻又不是人類的實體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是由日本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的一種假說。那麼,恐怖谷效應切實存在的證據何在?人型機器人又有哪些特質會引發我們如此強烈的不適感呢?自1970年以來,上至哲學、心理學層面,下至機器人應用領域,各路專家紛紛從不同角度對恐怖谷效應展開了探索。而對恐怖谷的研究成為主流則是從2005年開始的。
  • 何謂「恐怖谷效應」?同樣是和人類似,為何不適用於奧特曼?
    可是對於他的評價,其中也是有諸多的一個爭議的,而最為人們所關注的就是「恐怖谷效應」,大家對於這個效應有印象嗎?要說他的出現還真是要比這部動畫還要早,在大致1919年的時候,弗洛伊德就已經是發文闡述了這樣的一種觀念的。
  • 《阿麗塔》:恐怖谷是個什麼谷?
    電影裡的阿麗塔形象運用了 CG (計算機動畫)+動作捕捉特效製作,是一個完全虛擬的真人形象,但是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完全感受不到虛擬形象帶來的不適感,影片上映後不少影評人驚呼,無法跨越的恐怖谷被跨越了!恐怖谷是個什麼谷?為什麼跨越它如此令人激動,難道它比東非大裂谷還要大?恐怖谷其實是一個心理學理論,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
  • 機器人太像人,也會令人不適……科學家探究「恐怖谷效應」的秘密
    「恐怖谷」效應「恐怖谷」理論就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該假設認為,人形玩具或機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超過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然降低,越像人越令人反感恐懼。這種效應真實存在。但關於其產生的原因確實眾說紛紜。
  • 這是一種「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效應是指,當機器人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時候,我們對它們的好感也會因此提升根據恐怖谷效應,志願者通常會比較喜歡那些更像人的候選者,但這種趨勢在遇到「人造人」時中斷了。類似的「恐怖谷」趨勢也出現在參與者更想從哪些機器人手上得到禮物的判斷中。 大腦掃描顯示,參與價值判斷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PFC)的活動反映了人們的「恐怖谷」反應。
  • 科普視頻:恐怖谷是個什麼谷?
    隨著AI時代的到來,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逐漸變成現實,我們生活中慢慢出現越來越多」言行舉止」像人的智能產品,面對它們,你是感到喜悅、期待,還是不安呢?人類在面對與自己相似的機器時,會產生一種有趣的心理反應,叫做——恐怖谷。
  • 獲奧斯卡的皮克斯、卡梅隆也曾頭疼恐怖谷?研究發現大腦另有乾坤
    其實,這和「恐怖谷效應」有很大關係。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並非所有像人的物體都會讓人感覺怪異,也就是說這種感覺因人而異。研究還發現了有助於解釋恐怖谷效應的大腦內部機制,這可能幫助類人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減少使用者的不安。
  • 恐怖谷理論為何飽受爭議?
    >可如果是下方這個小孩子,就會讓人感覺到親切與善意,從而對她有喜愛的情感,這正是脫離了恐怖谷,到達了正常的視覺感受:正如下面這個比較抽象可觀的圖表,而橙黃色區域就是「恐怖谷」:達到恐怖谷的機器人或動漫人物都會使人恐懼與不安,可一旦到達了「健康人」的區域,那種厭惡的感覺就會消失。
  • 《態度娃娃》:帶上面具的娃娃,小心已經陷入「恐怖谷效應」
    」「你人真的太好了」。1、我們應該打破常規認識的「恐怖谷效應」恐怖谷效應在認知方式的解釋中,被定義為一種認知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源於類別界限的模糊。當一個事物無法輕易被放在「人」或「機器」的類別時,就會讓人產生認知焦慮。
  • 恐怖谷理論到底有多恐怖?
    還有更恐怖的你做好心理準備看了嗎?  真的?     再確定一下?我來告訴你為啥你會趕腳很害怕~——恐怖谷理論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其說明了當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程度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反感,即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從而整個機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覺,有如面對行屍走肉。
  • 恐怖谷理論:莫名對機器人產生恐懼?你並不是一個人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恐怖谷理論。(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或許單看名字,只能知道這是和人恐懼相關的理論,或許會認為是人在恐怖的峽谷裡產生的反應所衍生出來的理論。但其實恐怖谷理論說的是人對於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仿真程度的感覺所呈現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