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美國製造機器人妻子」的消息一度在國內引發熱論。在長約一分鐘的視頻中,這位「女性機器人」宣稱自己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並且可以作為助理完成大部分生活工作。
出於對現有技術的懷疑,哈尼沒有相信這條消息,同樣,這則消息被官方迅速證偽。不過,哈尼相信,隨著仿生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這樣的機器人必將成為現實。

五十年前,針對機器人的外形與人類外形愈發接近的現象,日本仿生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了「恐怖谷假說」:當仿生機器人的外表極其接近人形,但又有著略微的差別時,這種微乎其微的差別會被無限放大,如同面對行屍走肉,使人產生厭惡或是恐懼的心態。
正因如此,許多科學家在研究製造機器人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恐怖谷效應」,會將機器人的外表進行柔和化處理。
恐怖谷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如今眾說紛紜。古代的雕塑藝術已經具有相當的高度,西方的人物雕刻作品享譽世界,我國的秦兵馬俑同樣震撼人心。我們進入商場必然會看到並排擺放的塑膠人形模特,並不認為其可怖,宅男們的手辦被他們視作珍寶,閒暇時間常常拿出來把玩一番。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恐怖谷效應似乎並不存在。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的恐怖谷效應,其實不外乎兩個原因。
其一:當我們在視覺上感知到了不正常個體時,就會做出本能的迴避反應,這種反應從人類的長期進化而來,恐高症和密集恐懼症等等同樣來源於此。
其二:我們會產生一種認知失調的心理,當我們預期仿真機器人應該像機器人一樣但實際上卻像人類一樣做著各種表情時,我們就會感受到心情變得矛盾或是混亂,如果在認知上不能馬上解決這種矛盾,就會催生不安恐懼等心理。
換句話說,我們觀察死物未必恐懼,觀察活人卻有可能驚恐。我們在購買手辦時心情愉悅,在視頻中看到顏藝表演時也許會被嚇得迅速換臺。如今的恐怖谷效應已經從機器人領域向外延伸,成為了恐怖類視覺藝術的重要一環。

《最終鬼畜藍藍路》作為我國「鬼畜」類作品的啟蒙之作而廣為人知,扭曲的人物表情使人感受到一種恐怖的滑稽感,一度爆火的"雞你太美」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動漫領域對於恐怖谷效應同樣應用已久,著名的動漫作品《惡之華》熟練運用了這種風格,電影《行屍走肉》中的喪屍曾把哈尼嚇得睡不著覺,如果我們看過《進擊的巨人》,想必對於其中的"奇行種"印象頗深。從拼夕夕上買到的「邪神手辦」,我覺得你只想把它扔進垃圾桶。

對於人類而言,值得恐懼的不是恐懼本身,而是未知。昔日神秘無比的「恐怖谷效應」,如今成為了我們用於娛樂的一個手段,可以說是已經被我們玩壞掉了。世界上依然有著太多的未知等待我們探尋,所以,千萬不要停下來啊!
這裡是哈尼次元說,期待大家的關注與指教,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