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為何如此恐懼嗎?是時候了解恐怖谷效應了!| 日本觀察

2021-01-17 日本物語


第一次正式將「恐怖谷效應」這個理念引用在學術文章中是在1970年。


原因是日本的機器人研究員Masahiro Mori發現,當我們製造出的機器人在外觀上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時候,人類對於他們的好感是在穩步上升的。但是當機器人太接近人類時,超越某一點時,人類對於這種機器人的好感就陡然下滑,甚至能夠達到恐懼的程度。


這種心理現象很有意思,因為在當時所有人基本都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直接認為人類對於一個物品或者生物的好感和是否外觀接近人類是成正比的,太接近人類時讓人類陡然覺得恐懼的轉折點就是「恐怖谷」。

    


由於這個函數圖像形似一個山谷,且處於谷底的的好感度最低,所以人們稱之為「恐怖谷」。


日本作為第一個首先將「恐怖谷效應」正式確定的國家,那麼對於「恐怖谷」的運用也是爐火純青。


 日本恐怖片為何那麼恐怖? 

其實日本的恐怖大師是對人類的「恐懼心理」拿捏的十分到位,其中不乏「恐怖谷」的使用。


例如我們近些年所熟知的一種日本亞文化,被稱之為「精神汙染」。

如果是淺顯的理解的話,大致可以理解為「聲光電用一種十分不規則而又詭異的方式轟炸你的感官」,讓你感受到恐怖,但是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如果是這種說法,那許多先鋒派的電子音樂節也符合。


究其「精神汙染」的根本在於「恐怖谷效應」。


我們來研究一下B站的「萬惡之源」之首「創價學會視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佔據主要畫面的一張人臉,你首先會感受到「莫名的恐懼感」,等恐懼散去,你會發現僅僅是這張人臉的眼睛和嘴巴做了一個簡單的九十度轉向。

仔細想想也並沒有多麼恐怖。



「萬惡之源」中的「究極藍藍路」和「日本麥當勞宣傳視頻鬼畜」也是同理


乍一看上面這兩個圖片,你會發現僅僅是對我們熟知的麥當勞叔叔面部做了一個扭曲效果,小孩子的臉也是同理,然後都加上了異乎常理的藍色,或者說是做了一個「反轉色」。


做出了這樣一些微小的改變就能讓普通人立即陷入「莫名的恐懼中」,這個就是日本的「恐怖谷效應」的實際運用。

日本有一種說法把這種奇怪的感覺歸功於「認知失調」。


這種說法認為人類最恐懼的不是恐懼本身,相反的,人類對於人類所恐懼的事物能夠做出快速反應並且加以預防,例如我們知道獅子會吃人,熊會殺人,但是我們在電視上或者圖片裡看見這兩種動物並不會產生恐懼感。


放上圖片感受一下。



這種說法認為人類最恐懼的是「未知區域」


例如大到宇宙的黑洞,小到凌晨幽暗的沒有一點光亮的過道,這也是人為何怕黑的原因,其實怕的並不是「黑」本身,而是不知道黑暗中藏著人類不能通過肉眼觀察到的「未知區域」。



日本人甚至搬出了「進化心理學」來解釋「恐怖谷效應」

現存的人類基本全都是「智人」這一支進化而來的,而許多人類的近親例如「尼安德特人」早就滅絕了。


假想一個場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進行滅族滅種的地盤爭奪,擁有「恐怖谷」基因的一支就更有存活的把握。

擁有這種基因的人能夠迅速對同類裡患有惡性疾病和異族人種做出快速「恐懼」的反應,然後迅速想出處理辦法。



當然,反過來想,「智人」的大腦最內層杏仁核的區域是負責「恐懼」的。

但擁有「恐怖谷」基因的人類種族應該不止我們「智人」一支。


而正因為這個基因的存在,「智人」這一支才會堅決地滅絕自己的近親物種,因為他們對「智人」的恐懼可能也和「智人」對他們一樣。



麥克多曼試圖使用「恐懼管理理論」來驗證日本的「進化心理學」說法。


「恐懼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人腦中關於「死亡」的概念。


這個理論認為「恐怖谷」是最容易觸動人腦中或者說是「智人」腦中遠古的基因中刻下的「死亡」的概念。


想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些驚奇,原來「恐怖谷」的基因早在幾百萬年前就已經深深植根在我們祖先的體內了。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恐怖谷效應」嗎?
    人形玩具或機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超過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懼,直至谷底,稱之為恐怖谷。可是,當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亦會變回正面,貼近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像《精靈寶可夢》,《蠟筆小新》,甚至是《貓和老鼠》這樣的卡通形象,都有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因此奧特曼系列有許多的爭論,以及跳脫出劇情之外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恐怖谷效應了,可能對於有的朋友來說,恐怖谷效應,或者說恐怖谷理論,還不是很熟悉,在這裡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進一步了解
  • 被玩壞的「恐怖谷效應」
    正因如此,許多科學家在研究製造機器人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恐怖谷效應」,會將機器人的外表進行柔和化處理。恐怖谷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如今眾說紛紜。古代的雕塑藝術已經具有相當的高度,西方的人物雕刻作品享譽世界,我國的秦兵馬俑同樣震撼人心。
  •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篇關於奧特曼與恐怖谷理論的文章,說真的,這種說法還是非常新穎的,因此在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恐怖谷理論,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進一步擴充,所謂的恐怖谷理論,其實就是日本機器人大師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來的一種理論,所指的其實就是我們人類對於機器人,以及許多非人類形象的一種假設,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說當一個機器人,如果它的動作和形象與人類接近的時候
  • 夜深了,千萬不要盯著娃娃看丨恐怖谷效應
    導演有意將這些角色,設計成「與人相似、卻又不完全類人」的樣子,把觀眾帶到「恐怖谷效應」之中。壹恐怖谷效應:似人非人,最恐怖所謂「恐怖谷效應」,由時年 43 歲的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 1970 年首先提出。
  • 恐怖谷理論:莫名對機器人產生恐懼?你並不是一個人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恐怖谷理論。(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或許單看名字,只能知道這是和人恐懼相關的理論,或許會認為是人在恐怖的峽谷裡產生的反應所衍生出來的理論。但其實恐怖谷理論說的是人對於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仿真程度的感覺所呈現的心理狀態。
  • 你不是一個人:家裡的玩偶和娃娃讓人莫名恐懼!
    可愛的洋娃娃,搞笑的木偶人,仿真動漫人物……看到它們,你是否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何仿真機器人有時會令人毛骨悚然?為何人們看到殭屍會心生恐懼?也許你已經猜到,這都是「恐怖谷」搗的鬼。該理論提出已有多年,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 人工智慧之恐怖谷效應,智慧機器人是否應該擬人化?
    智慧機器人領域或者說人工智慧領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恐怖谷效應。這個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理論,其實是人類心理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一種直觀體現,表現的是人類內心深處對於人工智慧或者高度擬人化機器人的一種恐懼心理。
  • 「你有沒有一瞬間,突然覺得mc特別可怕?」我的世界:恐怖谷理論
    我們每天都在和mc中的生物打交道,殭屍、骷髏、牛、羊… 我們朝夕相處,彼此親近,但總有那麼一瞬間,我們突然開始覺得恐懼,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這個以代碼構成軀體裡的靈魂在獨自思考著什麼。01來自玩家的一段詭異自述:很早的時候玩mc,因為不會挖礦,我在Minecraft出生點的附近中挖了一個巨大的坑。後來學會了生存後,就把那個坑填上只有兩格深。
  • 恐怖谷理論為何飽受爭議?
    恐怖谷理論於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的,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機器人,洋娃娃等和人類的相似度:如果和人類相差甚遠,我們會覺得它可愛,或者一些正面的情感;如果它和人類的相似度極其相似,我們會對它產生負面情感,甚至感到恐懼;若相似度持續上升
  • 恐怖谷理論告訴你,人類恐懼的原因
    人類目前對於科技的依賴程度不說我們也是知道的,無論是世界的發展,還是人類的生活娛樂,這些都離不開科技,也正是因為此,。仿生機器人也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我們人類對於這些仿真機器人還總是會心生畏懼。不過我們今天不討論機器人會不會代替人類,而是來討論一下人類為什麼會對仿生機器人產生恐懼。人類對於仿真機器人心有畏懼?
  • 恐怖谷理論告訴你,人類恐懼的原因
    人類目前對於科技的依賴程度不說我們也是知道的,無論是世界的發展,還是人類的生活娛樂,這些都離不開科技,也正是因為此,。仿生機器人也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我們人類對於這些仿真機器人還總是會心生畏懼。不過我們今天不討論機器人會不會代替人類,而是來討論一下人類為什麼會對仿生機器人產生恐懼。人類對於仿真機器人心有畏懼?恐怖谷理論告訴你,人類恐懼的原因。
  • 恐怖谷理論——人類的另一種恐懼
    前段時間我們都被AI智慧機器人Sophia接受採訪的視頻大量刷屏,Sophia不僅擁有人類的皮膚,而且還有許多面部表情,更能夠識別人的面部跟人進行眼神的交流,儘管她表現的非常友好,但是仍有大量網友表示恐怖。
  • 何謂「恐怖谷效應」?同樣是和人類似,為何不適用於奧特曼?
    當然有這樣能量的作品,他的存在是能夠在更深層次上面有一個號召力,他在關鍵的時候能夠出現超能力,而在面對怪獸的時候,那也是毫不畏懼的,這個動畫系列可以說是被人津津樂道,且不乏有諸多人鍾愛。可是對於他的評價,其中也是有諸多的一個爭議的,而最為人們所關注的就是「恐怖谷效應」,大家對於這個效應有印象嗎?
  • 《阿麗塔》:恐怖谷是個什麼谷?
    電影裡的阿麗塔形象運用了 CG (計算機動畫)+動作捕捉特效製作,是一個完全虛擬的真人形象,但是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完全感受不到虛擬形象帶來的不適感,影片上映後不少影評人驚呼,無法跨越的恐怖谷被跨越了!恐怖谷是個什麼谷?為什麼跨越它如此令人激動,難道它比東非大裂谷還要大?恐怖谷其實是一個心理學理論,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
  • 《阿麗塔:戰鬥天使》與恐怖谷效應,為啥阿麗塔的大眼睛有點恐怖
    不過不少人看完了以後確會吐槽:感覺女主的大眼睛有點恐怖。為什麼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有這種感受呢?日漫中非常受歡迎的「大眼睛」,為什麼一轉眼就成了讓人感到不適的地方,甚至覺得有點恐怖呢?這就要從心理學中的恐怖谷效應說起了。(1)什麼是恐怖谷呢?
  • 研究院 | 恐怖谷效應
    解釋恐怖谷現象成因的角度各異,但是大致都可以劃歸入兩個陣營。第一個陣營認為恐怖谷效應是我們長期進化的產物,是對於從視覺上感知到的不正常個體的本能迴避反應,以此來保護自己。具體來說,當我們看到仿真機器人的外觀和動作既不像人類也不像典型的機器人時,我們就會覺得不正常,從而本能地產生了厭惡和恐懼的情緒——迴避反應的典型情緒反應。
  • 恐怖谷理論解釋,人類產生恐懼的真正原因
    在1969年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了恐怖谷理論,這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或者非人類物體產生感覺的假設,其實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當人型玩具或者機器人的外形與人類越相似,人們對它的好感度就高。而這個好感度是有臨界值的,一旦到達這個臨界值,任何情感都會跌到谷底,喜愛瞬間轉變為恐懼,所以被稱為恐怖谷。
  • 機器人太像人,也會令人不適……科學家探究「恐怖谷效應」的秘密
    「恐怖谷」效應「恐怖谷」理論就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該假設認為,人形玩具或機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超過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然降低,越像人越令人反感恐懼。這種效應真實存在。但關於其產生的原因確實眾說紛紜。
  • 「恐怖谷」究竟有多恐怖?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恐怖谷效應」。所謂恐怖谷效應,是指當我們看到逼真度近似人類、卻又不是人類的實體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是由日本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的一種假說。如果機器人與人的近似度繼續提高,變得和人類幾乎毫無分別的時候,這種情緒上的不適又會消失,人類又轉而對機器人持積極態度。機器的類人程度和人類情緒反應之間的這種明顯曲線變化,就叫作「恐怖谷(uncanny v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