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本意為和大家分享交流,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不喜勿噴,謝謝!
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恐怖谷理論。(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或許單看名字,只能知道這是和人恐懼相關的理論,或許會認為是人在恐怖的峽谷裡產生的反應所衍生出來的理論。但其實恐怖谷理論說的是人對於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仿真程度的感覺所呈現的心理狀態。
這個理論由森昌弘提出。森昌弘是一位日本機器人專家,他對人類對非人類物件的感情反應做出了首創工作。他對宗教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也有貢獻。由於森昌弘是一位佛教徒,所以結合佛學,寫出了《機器人中的佛》一書,討論了機器人的哲學意義,寫道:「我相信機器人有佛性,他們有成為佛的潛力。」1988年他創立了日本第一個國家級的機器人製造競賽,由此極大地推動了此後的機器人競賽。
那麼恐怖谷理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其實說的是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而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反感,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從而整個機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覺,猶如面對行屍走肉;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恐怖谷理論有個曲線圖,縱向代表了人類的好感度,橫向代表了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我們可以看到,當機器人與人類非常相似的時候,好感度驟降。但相似程度幾乎等同於人類的時候,好感度又重新上去了。恐怖谷定理就因為這個谷狀曲線而命名。
恐怖谷理論不單單只說機器人,還可以擴大到了所有非人類物體,圖片和影視也包括在內。想想大家平時是不是容易被人型的物品嚇到,特別是在黑暗中,如果是和人類很相似的就更會增大恐懼感。在看恐怖片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恐怖角色出來的時候就嚇一跳,其中一個原理就是運用了恐怖谷理論。平時甚至看到一些人型的圖片或者場景都會有不適的感覺,其實這些也都是因為恐怖谷理論。
動畫影視和遊戲都大量的想要呈現更真實的人類形象。但是卻又很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論中,所以除非可以做到以假亂真,不然大多數都是處理得萌一點或者誇張一點來避免給觀眾帶來不好的感受。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呢?原因有好幾個,我們來一一分析。
1. 源自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脅迫感
這些假人猶如真人,卻又不是真人,給人的感覺飄忽不定,似真似假,不知道真假的未知,讓人們有了防備心。如果相似程度低,那麼即使會動,我們也不怕,因為我們肯定那是假的。但是相似程度高,卻又差那麼點意思的物體,就算告訴人們是假的,也一動不動,那麼讓人們接近,人們也會預防著它,防止它突然動起來,嚇自己一跳。
2. 當成真正的人類看待而形成的一種心理上的抗拒
這些假人差一點點的相似度,會讓我們聯想到一些畸形的病人,甚至是S體。面目上的怪異加上冷冰冰且僵硬的肢體,給人帶來的感官就更加強烈。人會有這種反應是人的一種本能,對不好事物的抗拒,甚至是對死亡的一種恐懼。
3. 無法產生眼睛之間的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的交流是人與人交流的最關鍵的一部分。然而這些機器人或者非人類物體眼睛是空洞的,無論是對視還是看著它們的眼睛,都無法接收到最直接的情感反饋。這種冷冰冰的感受,讓人覺得恐怖,很難讓人喜愛。
大家想像一下,為什麼要製造出仿真人類的機器人呢?目的不就為了可以更好的融入人類社會和人類相處。非人型機器人就無法融入社會了嗎?並不是的,現在社會上很多地方都用到機器人,他們為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甚至取代了人類成為勞動力。
而仿真人類的機器人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讓機器人「成為人」和人類相處而設計。比如保姆型機器人要和人類共處一室,每天照顧人類生活起居。再比如,朋友型機器人陪伴人類吃喝玩樂。這樣的機器人越像人類就越能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使用和被陪伴的人有更真實的體驗。
如果可以把機器人真正做到和人類一樣,那麼機器人肯定會替換掉部分人類。什麼意思呢?現在勞動力的替換相信大家已經親身體會了,雖然都是一些非人型機器人替換。當仿真人類機器人出現,肯定會有人會用來替換身邊的朋友。人際交往可謂是一門極難的功課,通過仿真人類機器人來逃避這一課題,肯定大把人在。一個可以全心全意在你一個人身上,甚至可以任你擺布的朋友,誰不想要呢?
而把機器人擬人化,另外還有AI技術的加入。這個內容就留到下一篇文章講,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個人覺得是重點的總結:
1. 森昌弘是一位日本機器人專家,他對人類對非人類物件的感情反應做出了首創工作。他對宗教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也有貢獻。由於森昌弘是一位佛教徒,所以結合佛學,寫出了《機器人中的佛》一書,討論了機器人的哲學意義,寫道:「我相信機器人有佛性,他們有成為佛的潛力。」1988年他創立了日本第一個國家級的機器人製造競賽,由此極大地推動了此後的機器人競賽。
2. 恐怖谷理論說的是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而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反感,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從而整個機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覺,猶如面對行屍走肉;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3. 恐怖谷理論有個曲線圖,縱向代表了人類的好感度,橫向代表了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我們可以看到,當機器人與人類非常相似的時候,好感度驟降。但相似程度幾乎等同於人類的時候,好感度又重新上去了。恐怖谷定理就因為這個谷狀曲線而命名。
4. 恐怖谷理論不單單只說機器人,還可以擴大到了所有非人類物體,圖片和影視也包括在內。
5. 產生的原因:源自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脅迫感;當成真正的人類看待而形成的一種心理上的抗拒;無法產生眼睛之間的交流。
6. 製造更真實的人型機器人其實是人類的願望,所以一直在為之努力。
我是舒宜昂,希望你喜歡,歡迎留言討論,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