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人類》:恐怖谷理論之下,我們準備好面對質問了嗎

2020-12-04 梁良公子影評

機器人離我們還遠嗎?也許他可以陪伴你的兒女過一生。

《真實的人類》是由Lewis Arnold執導,嘉瑪·陳、科林·摩根等主演的八集科幻迷你劇,豆瓣評分高達8.5分。

該劇講述了在未來社會,當機器人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相互影響。

劇情從霍金斯一家中展開,當霍金斯購買了一個機器人之後,人類和機器人的恐怖谷理論,開始層層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家庭倫理和現代科技

電影海報

在劇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導演就為觀眾製造了一個矛盾。

這個矛盾沒有刻意的渲染,也沒有強烈的衝突,導演用一種平鋪直敘的方式將其展現出來,卻能夠牢牢地抓住觀眾的心,究其原因,根本在於這個矛盾的特殊性。

這天,霍金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去購買一個女機器人。他給出的理由是,妻子蘿拉經常出差,家裡需要由保姆來處理家務。

出發點好像很好,但他的家庭卻因為這而亂了套。

蘿拉知道自己的丈夫之所以選擇一個女機器人,是因為他的私心。大女兒學習成績優異卻一直排斥機器人的存在。小兒子處於青春期的懵懂之中,面對美麗的女機器人,他蠢蠢欲動。

美麗的機器人

家庭內部的矛盾,隨著機器人與他們的生活時間而逐漸增加。

機器人的出現讓蘿拉的家庭角色功能逐漸淡化,她長期處於這種缺失感中,逐漸變得敏感多疑。霍金斯也在蘿拉再一次出差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對機器人下了手。

沒有人說的清蘿拉的考慮是否是多餘的,也沒有人說得清霍金斯的行為是否是出軌。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矛盾,它看上去好像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卻仿佛是一根刺,橫亙在當事者的喉嚨裡,上下都難。

倫理是約定俗成的,它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科技是客觀的,它是社會物質的一部分。

可當家庭倫理和現代科技產生碰撞的時候,我們甚至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來衡量所謂的對錯。

社會評判的標準趨於模糊,黑白之間出現了第三個灰色地帶,這第三個地帶,引來的是人們的恐懼。

恐怖谷理論

機器人被激活

森政弘是一位機器人專家,在他多年的研究中,他提出了一個假設。

「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反感。」

這就是「恐怖谷理論」。

在劇中,機器人和人類在外貌上幾乎一模一樣,它們從事著人類的工作,甚至有些機器人擁有了人類的意識,它們隱藏在人群中,過著人類的生活。

比如霍金斯買回來的機器人,安妮塔。

機器人安妮塔

擁有意識的安妮塔和人類幾乎無異,她本能地按照人類的認知所存在,自然而然地對霍金斯一家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大女兒一直堅信有天機器人會統治人類,因此她對機器人極為反感。

面對機器人帶來的科技便利,她的這種焦慮,並不是單個的行為,她在網上一呼百應,抵抗機器人的呼聲屢屢不斷。

蘿拉更加發覺安妮塔雖然身為機器人,卻顯然已經成為了家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漸漸取代自己的家庭地位。

這種看似荒誕實則確實發生的現象,正在悄無聲息地存在著每個擁有機器人家庭的婦女,或者丈夫身上。

蘿拉和大女兒的這種恐懼,就是「恐怖谷」理論的一個體現。

當機器人和人類極為相似的時候,我們走在街上,無法辨別出迎面走來的是人還是機器,也無法判斷出工作同事是否為真正的人。

甚至連自己的愛人,我們都無法確定。

這種相互猜疑和相互避讓會毫無疑問地讓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拉遠,只留下陌生,冷淡,猜忌和隔閡。

人們無法想像被這些情緒填滿地社會會是何種樣子,面對未知,人類本能的恐懼,反感。

恐怖谷理論驟然成為現實。

導演將「恐怖谷理論」安排到劇情之中,並且通過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方面所表現出來,這是這部劇的最大亮點,也是這部劇更為深層次的內涵。

與其說人們是在害怕機器人,倒不如說人們是在害怕自己。

當機器人和人類趨於相同的時候,人們真正害怕的不是那堆組成合成的冰冷機器,而是機器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性。

在這部劇中,導演通過大膽的想像和有跡可循的理論來營造了一位充滿科技的未來世界。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似乎已經離不開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在極大程度地追求智能科技的發展,可是,我們真的做好面對智能科技的準備了嗎?

我們真的做好面對人性質問的準備了嗎?

《真實的人類》主線清晰,劇情驚險,在一個又一個的情節演變中,隱藏著的是一個又一個的社會問題,綜合來看,其十分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恐怖谷理論到底有多恐怖?
    還有更恐怖的你做好心理準備看了嗎?  真的?     再確定一下?我來告訴你為啥你會趕腳很害怕~——恐怖谷理論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其說明了當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程度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反感,即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從而整個機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覺,有如面對行屍走肉。
  • 機器人或將取代人類?恐怖谷理論解釋,人類產生恐懼的真正原因
    這樣做究竟是好是壞呢?人類會對機器人產生積極的情感,是因為機器人在外表和動作上與人類相似。在剛開始與機器人接觸時不會有太多的牴觸,但是隨著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的點時,人們對它們的反應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厭惡反感。
  • 恐怖谷理論:莫名對機器人產生恐懼?你並不是一個人
    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恐怖谷理論。(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或許單看名字,只能知道這是和人恐懼相關的理論,或許會認為是人在恐怖的峽谷裡產生的反應所衍生出來的理論。
  • 是「恐怖谷理論」又犯了嗎?
    最後,貝拉在眾多電子狗的圍剿之下被逼自盡。為什麼有武器的人類會鬥不過電子狗?電子狗數量佔優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電子狗的能力太過BUG。電子狗在啟動時會自動對目標發射含有近百個微型追蹤器的爆破雷,目標只要被植入一顆追蹤器,它就會跟隨目標到天涯海角,距離再遠也不會影響它追蹤的準確度。
  •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篇關於奧特曼與恐怖谷理論的文章,說真的,這種說法還是非常新穎的,因此在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恐怖谷理論,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進一步擴充,所謂的恐怖谷理論,其實就是日本機器人大師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來的一種理論,所指的其實就是我們人類對於機器人,以及許多非人類形象的一種假設,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說當一個機器人,如果它的動作和形象與人類接近的時候
  • 恐怖谷理論——人類的另一種恐懼
    前段時間我們都被AI智慧機器人Sophia接受採訪的視頻大量刷屏,Sophia不僅擁有人類的皮膚,而且還有許多面部表情,更能夠識別人的面部跟人進行眼神的交流,儘管她表現的非常友好,但是仍有大量網友表示恐怖。
  • 【新·理論】The Uncanny Valley 恐怖谷理論
    正在從事高仿真機器人研究的麥克多曼拿到這篇用日語寫成的論文便沉迷其中,論文中提出,如果把機器人做的過於和人類逼真,可能會使人產生反感。這令麥克多曼十分感興趣,他和他的同事很快把這篇35年前的老論文翻譯成了英文,並將論文中提到的這種現象稱作——「恐怖谷」現象。
  • 恐怖谷理論為何飽受爭議?
    恐怖谷理論於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的,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機器人,洋娃娃等和人類的相似度:如果和人類相差甚遠,我們會覺得它可愛,或者一些正面的情感;如果它和人類的相似度極其相似,我們會對它產生負面情感,甚至感到恐懼;若相似度持續上升
  •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像《精靈寶可夢》,《蠟筆小新》,甚至是《貓和老鼠》這樣的卡通形象,都有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因此奧特曼系列有許多的爭論,以及跳脫出劇情之外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恐怖谷效應了,可能對於有的朋友來說,恐怖谷效應,或者說恐怖谷理論,還不是很熟悉,在這裡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進一步了解
  • 類似人類的機器人,為何笑得你心底發寒?紅了半世紀的恐怖谷理論
    事實上,這樣的不舒服感受有個專有名詞可以解釋,叫做「恐怖谷理論」(亦稱詭異谷)。什麼是恐怖谷理論?「恐怖谷」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學教授Masahiro Mori於1970年提出。該理論以一曲線(下圖)說明,人們面對越像自己(人類)的對象,好感度會越高。
  • 「恐怖谷」究竟有多恐怖?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恐怖谷效應」。所謂恐怖谷效應,是指當我們看到逼真度近似人類、卻又不是人類的實體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是由日本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的一種假說。那麼,恐怖谷效應切實存在的證據何在?人型機器人又有哪些特質會引發我們如此強烈的不適感呢?自1970年以來,上至哲學、心理學層面,下至機器人應用領域,各路專家紛紛從不同角度對恐怖谷效應展開了探索。而對恐怖谷的研究成為主流則是從2005年開始的。
  • 你知道「恐怖谷效應」嗎?
    1969年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假設:當機器人與人類相像超過95%的時候,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都相當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之反感。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行屍走肉的感覺。
  • 現實的擬人事物會有恐怖谷效應,為什麼看動畫卻沒有恐怖谷效應?
    來自日本的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恐怖谷理論」,指出當機器人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類相似時,人類就會對機器人產生反感,當他們越過反感的低谷,達到真實的程度時,人類就會對機器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所以很多機器人在製造的時候,都會儘量避免因為太人性化而造成的恐怖谷。說到虛擬角色越來越像人,不得不提動畫中的角色,尤其是3D動畫中角色的刻畫。
  • 《阿麗塔》:恐怖谷是個什麼谷?
    電影裡的阿麗塔形象運用了 CG (計算機動畫)+動作捕捉特效製作,是一個完全虛擬的真人形象,但是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完全感受不到虛擬形象帶來的不適感,影片上映後不少影評人驚呼,無法跨越的恐怖谷被跨越了!恐怖谷是個什麼谷?為什麼跨越它如此令人激動,難道它比東非大裂谷還要大?恐怖谷其實是一個心理學理論,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
  • 科普視頻:恐怖谷是個什麼谷?
    隨著AI時代的到來,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逐漸變成現實,我們生活中慢慢出現越來越多」言行舉止」像人的智能產品,面對它們,你是感到喜悅、期待,還是不安呢?人類在面對與自己相似的機器時,會產生一種有趣的心理反應,叫做——恐怖谷。
  • 夜深了,千萬不要盯著娃娃看丨恐怖谷效應
    如果我們把這種相關性繪製成一條曲線,會發現在「似人非人」階段,會有一個好感度快速下降區間,也就形成來所謂的「恐怖谷」。在恐怖片中常會出現的屍體、假手、殭屍、能劇面具都處在這個谷底,讓人不舒適到不願意注視。
  • 人類對於仿真機器人心有畏懼?恐怖谷理論告訴你,人類恐懼的原因
    人類目前對於科技的依賴程度不說我們也是知道的,無論是世界的發展,還是人類的生活娛樂,這些都離不開科技,也正是因為此,。仿生機器人也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我們人類對於這些仿真機器人還總是會心生畏懼。不過我們今天不討論機器人會不會代替人類,而是來討論一下人類為什麼會對仿生機器人產生恐懼。人類對於仿真機器人心有畏懼?
  • 人類對於仿真機器人心有畏懼?恐怖谷理論告訴你,人類恐懼的原因
    人類目前對於科技的依賴程度不說我們也是知道的,無論是世界的發展,還是人類的生活娛樂,這些都離不開科技,也正是因為此,。仿生機器人也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我們人類對於這些仿真機器人還總是會心生畏懼。不過我們今天不討論機器人會不會代替人類,而是來討論一下人類為什麼會對仿生機器人產生恐懼。人類對於仿真機器人心有畏懼?恐怖谷理論告訴你,人類恐懼的原因。
  • 研究院 | 恐怖谷效應
    解釋恐怖谷現象成因的角度各異,但是大致都可以劃歸入兩個陣營。第一個陣營認為恐怖谷效應是我們長期進化的產物,是對於從視覺上感知到的不正常個體的本能迴避反應,以此來保護自己。另一個陣營則認為恐怖谷源於我們基本的認知加工過程,是預期和現實之間不匹配所造成的一種認知和情緒的綜合反應,類似於認知失調(同一時間持有兩種矛盾的觀點從而引起不舒服的感覺),即當我們預期仿真機器人應該像機器人一樣但實際上卻像人類一樣做著各種表情時,我們就矛盾了、混亂了,認知上不能馬上解決這種矛盾,進而催生了不安,甚至是恐怖等負性情緒。
  • 「恐怖谷理論」要成真了?機器人和人類將無法被區分 | 精選
    隨著人類製造的機器人越來越仿真,人們對「恐怖谷」的興趣有所增加。2004年,只有35篇學術論文提到了這個理論。到2015年,大約有510篇相關論文被採用。學者們爭論的是它的來源,以及它為什麼存在。據認知科學家Ayse Saygin說,關於這一現象,我們還知之甚少。她說:「這是我們一開始就理解它的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