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恐怖谷效應」?同樣是和人類似,為何不適用於奧特曼?

2020-12-04 行者講歷史官方

在講到奧特曼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我想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熟知的了,要說正是由於他在電視螢屏之上的呈現,讓我們也是有了足夠的認知的。這也是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之作,從1966年誕生,到如今也是有著相當廣泛的影響力的。當然有這樣能量的作品,他的存在是能夠在更深層次上面有一個號召力,他在關鍵的時候能夠出現超能力,而在面對怪獸的時候,那也是毫不畏懼的,這個動畫系列可以說是被人津津樂道,且不乏有諸多人鍾愛。

可是對於他的評價,其中也是有諸多的一個爭議的,而最為人們所關注的就是「恐怖谷效應」,大家對於這個效應有印象嗎?要說他的出現還真是要比這部動畫還要早,在大致1919年的時候,弗洛伊德就已經是發文闡述了這樣的一種觀念的。實際上他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說我們人類在看到一些個機器人的時候,或許是與我們人類相似的東西的時候,一般是有親近之感,但是這其中是有一個度的,一旦逾越就會讓人產生厭惡,甚至是表現出恐懼心理。

要說這種理論也是一直存在的,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是在無意之間就接觸到的,就好比是在一些個電視劇之中,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個布娃娃等,某種程度上就能夠讓觀眾產生一定的恐怖心理。那麼這種效應和奧特曼之間是否有聯繫呢?我們在這個系列之中,是能夠看到他們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設計的和人類一般,外形等方面還是比較相像的,可似乎是沒有上面我們所講到的那種心理發生,即使是不喜歡這個人物,但也應該是談不上厭惡,更不會出現恐怖心理。

實際上這都是當初在設計時候所使用的一些個藝術手法,首先雖說是人物的一個特性,但是他是借鑑了佛像的一個輪廓,這樣看起來就比較有一定的慈祥感;而他整個的嘴型是往上揚的,在這一點上應該是比較令人動容的,這樣看起來就會覺得他是在微笑。而我們所看到的奧特曼的形象基本上都是紅色和銀色為基礎,這樣是有科技感;而最為會神的自然就是眼睛了,這一點是能夠直接傳達出來他的一個神態的,他整個的眼睛是比較圓潤的,在我們看到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有這樣的一個設計,顯然也就不會出現那恐怖谷效應,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像《精靈寶可夢》,《蠟筆小新》,甚至是《貓和老鼠》這樣的卡通形象,都有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因此奧特曼系列有許多的爭論,以及跳脫出劇情之外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恐怖谷效應了,可能對於有的朋友來說,恐怖谷效應,或者說恐怖谷理論,還不是很熟悉,在這裡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進一步了解
  •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
    奧特曼與恐怖谷:你認為奧特曼適用於恐怖谷理論嗎?為何說不一樣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篇關於奧特曼與恐怖谷理論的文章,說真的,這種說法還是非常新穎的,因此在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恐怖谷理論,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進一步擴充,所謂的恐怖谷理論,其實就是日本機器人大師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來的一種理論,所指的其實就是我們人類對於機器人,以及許多非人類形象的一種假設,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說當一個機器人,如果它的動作和形象與人類接近的時候
  • 現實的擬人事物會有恐怖谷效應,為什麼看動畫卻沒有恐怖谷效應?
    人們不僅要警惕鬼斧神工谷帶來的負面影響,還要利用鬼斧神工谷的曲線來追求想要的效果。簡而言之,恐怖谷效應就是人們在觀看一個逐漸變得真實的物體時,一開始不在乎,然後慢慢喜歡,中間不喜歡,最後喜歡的過程。為了證明這個理論,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給猴子看三種3D圖像,一種是真猴子,一種是仿真度低的猴子,一種是仿真度高的猴子。
  • 被玩壞的「恐怖谷效應」
    正因如此,許多科學家在研究製造機器人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恐怖谷效應」,會將機器人的外表進行柔和化處理。恐怖谷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如今眾說紛紜。古代的雕塑藝術已經具有相當的高度,西方的人物雕刻作品享譽世界,我國的秦兵馬俑同樣震撼人心。
  • 研究院 | 恐怖谷效應
    解釋恐怖谷現象成因的角度各異,但是大致都可以劃歸入兩個陣營。第一個陣營認為恐怖谷效應是我們長期進化的產物,是對於從視覺上感知到的不正常個體的本能迴避反應,以此來保護自己。具體來說,當我們看到仿真機器人的外觀和動作既不像人類也不像典型的機器人時,我們就會覺得不正常,從而本能地產生了厭惡和恐懼的情緒——迴避反應的典型情緒反應。
  • 你知道你為何如此恐懼嗎?是時候了解恐怖谷效應了!| 日本觀察
    這種心理現象很有意思,因為在當時所有人基本都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直接認為人類對於一個物品或者生物的好感和是否外觀接近人類是成正比的,太接近人類時讓人類陡然覺得恐懼的轉折點就是「恐怖谷」。
  • 夜深了,千萬不要盯著娃娃看丨恐怖谷效應
    導演有意將這些角色,設計成「與人相似、卻又不完全類人」的樣子,把觀眾帶到「恐怖谷效應」之中。壹恐怖谷效應:似人非人,最恐怖所謂「恐怖谷效應」,由時年 43 歲的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 1970 年首先提出。
  • 恐怖谷理論為何飽受爭議?
    恐怖谷理論於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的,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機器人,洋娃娃等和人類的相似度:如果和人類相差甚遠,我們會覺得它可愛,或者一些正面的情感;如果它和人類的相似度極其相似,我們會對它產生負面情感,甚至感到恐懼;若相似度持續上升
  • 奧特曼:圓谷瘋狂消費貝利亞,這一次出場方式居然是「提頭來劍」
    奧特曼:圓谷瘋狂消費貝利亞,這一次出場方式居然是「提頭來劍」? 喜歡奧特曼的小夥伴們大家好! 從這個情報中我們可以看到,貝利亞這一次被消費的方式非常的新奇,之前都是當BOSS被其他奧特曼刷經驗,而這一次居然是「提頭來劍」,何謂「提頭來劍」?
  • 你知道「恐怖谷效應」嗎?
    可是,當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亦會變回正面,貼近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恐怖谷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事物與自然的、活生生的人或動物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似的時候,它會在一些人中產生反感厭惡的情緒反應。
  • 這是一種「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效應是指,當機器人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時候,我們對它們的好感也會因此提升 在第一項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根據喜愛程度和與人類的相似程度對這些照片排序。下一步,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從這些照片中選出一對,選擇標準是他們願意從這一對機器人那裡收到禮物。根據恐怖谷效應,志願者通常會比較喜歡那些更像人的候選者,但這種趨勢在遇到「人造人」時中斷了。類似的「恐怖谷」趨勢也出現在參與者更想從哪些機器人手上得到禮物的判斷中。
  • 《阿麗塔:戰鬥天使》與恐怖谷效應,為啥阿麗塔的大眼睛有點恐怖
    不過不少人看完了以後確會吐槽:感覺女主的大眼睛有點恐怖。為什麼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有這種感受呢?日漫中非常受歡迎的「大眼睛」,為什麼一轉眼就成了讓人感到不適的地方,甚至覺得有點恐怖呢?這就要從心理學中的恐怖谷效應說起了。(1)什麼是恐怖谷呢?
  • 泰羅被斬首,雷歐和傑克被分屍,小時候的奧特曼是真的恐怖!
    奧特曼作為一部異常經典的特攝作品,深受一些漫迷朋友的喜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奧特曼的劇情也越來越溫和,尤其是新生代的奧特曼,看的時候完全沒有什麼緊張感。小怪小時候看得最多的還是昭和時期的奧特曼,那個時候的奧特曼是真的恐怖,膽小的人根本就不敢看。本期小怪就跟這位分享一下,昭和時期《xx奧特曼》中的恐怖劇情!
  • 機器人太像人,也會令人不適……科學家探究「恐怖谷效應」的秘密
    谷歌的Duplex助手就可以打電話給餐廳預訂座位,並且據說許多接聽電話的人都反應不過來正在與自己對話的是個AI。這是技術進步的象徵,不過,機器人太像人,有時也會令人不安。「恐怖谷」效應「恐怖谷」理論就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
  • 「恐怖谷」究竟有多恐怖?
    當機器人太像人類,但又不是人類時,就會使人在心理上產生出不適感。如果機器人與人的近似度繼續提高,變得和人類幾乎毫無分別的時候,這種情緒上的不適又會消失,人類又轉而對機器人持積極態度。機器的類人程度和人類情緒反應之間的這種明顯曲線變化,就叫作「恐怖谷(uncanny valley)」。
  • 人工智慧之恐怖谷效應,智慧機器人是否應該擬人化?
    Masahiro Mori是恐怖谷效應的提出者,他認為當一個智慧機器人的外表越像人類的時候,在一定區域範疇內(大多數人認為這個範疇穩定在觀察者可以輕鬆區別機器人與真人的分別之間)人類會對機器人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感情反饋,比如更加富有同理心、更加具有好奇心。
  • 從哥斯拉到奧特曼,圓谷打開了怪獸世界
    2013年《圓谷怪獸全圖鑑》收錄了50年間所有的圓谷怪獸奧特曼系列的出現,開闢了特攝片的一個時代。它的成功,還帶動了特攝片的火爆。其他公司很快也注意到了這塊市場,圓谷公司的第一次挑戰來臨了。1971年4月,東映推出了《假面騎士》系列和《超級戰隊》系列,瓜分收視率。
  • 類似人類的機器人,為何笑得你心底發寒?紅了半世紀的恐怖谷理論
    科技日新月異,我們或多或少都在新聞、報章雜誌中看過外貌激似真人的人型機器人。例如,日本石黑浩教授建造與自己如同雙胞胎的機器人、第一個獲得公民權的阿拉伯機器人蘇菲亞,以及日本長崎奇飯店的人型機器人房務。但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在看到這些人型機器人時有種詭異、不寒而慄的感覺,尤其是那些越接近真人的機器人,越令人毛骨悚然!事實上,這樣的不舒服感受有個專有名詞可以解釋,叫做「恐怖谷理論」(亦稱詭異谷)。什麼是恐怖谷理論?「恐怖谷」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學教授Masahiro Mori於1970年提出。
  • 雷歐奧特曼的劇情很陰暗,而這幾件事同樣陰暗
    雷歐奧特曼的劇情很陰暗,而這幾件事同樣陰暗說到雷歐奧特曼,我們最想想到不是雷歐奧特曼的故鄉,也不是雷歐奧特曼的弟弟,更不是雷歐奧特曼的父親,而是雷歐奧特曼的悲慘戰鬥經歷。在雷歐奧特曼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次雷歐奧特曼被宇宙人和怪獸虐的場景,而留給我們最大的陰影就是雷歐奧特曼被分屍了,但是這是最恐怖的嗎?雷歐奧特曼的劇情很嚇人嗎?不是,還有這幾件事,同樣陰暗。
  • 盤點五隻被圓谷拋棄的頂級怪獸,假如再次出現奧特曼也拯救不了!
    對於如今的新一代奧特曼來說,怪獸的重複率可以說越來越高,就比如傑頓,哥莫拉與宙達等,從新生代的角度來看,這皮套都要用爛了,當然官方自然有他們的說法:「當時接管圓谷的時候,接管了部分怪獸皮套。」這也是為何如今某些怪獸的出鏡率會瘋狂提高的原因,而對於真正的原創怪,也就那麼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