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太像人,也會令人不適……科學家探究「恐怖谷效應」的秘密

2020-11-26 前瞻網

目前,許多與人交互的機器人都在竭力模仿人類。谷歌的Duplex助手就可以打電話給餐廳預訂座位,並且據說許多接聽電話的人都反應不過來正在與自己對話的是個AI。

這是技術進步的象徵,不過,機器人太像人,有時也會令人不安。

「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理論就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

該假設認為,人形玩具或機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超過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然降低,越像人越令人反感恐懼。

這種效應真實存在。但關於其產生的原因確實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機器人太過仿真會令人難以判斷,無法確定真假;或是機器人和人類如此相似卻非人類,這會讓人有一種潛在的威脅感。

還有理論認為,類人機器人跟某些病患或屍體存在一定的視覺上的相似度,會令人聯想到死亡、畸形甚至傳染病,產生負面情緒。

2011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艾斯·薩伊琴(Ayse Saygin)的一項研究則認為,人的大腦會預先根據觀察對象的外表預測對方可能的動作。而發現一個外表像人,走路卻像機器人的物體時,這會超出大腦的預期,產生錯亂。這時大腦需要做額外的工作來調和預判與現實的衝突,這可能就是不適感的原因。

機器人科學家卡爾·麥克多曼(Karl MacDorman)則認為,詭異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人腦中的"移情機制"出現了錯亂。麥克多曼發現,當志願者跌入"恐怖谷"時,他們更加難以對視頻中角色的情感狀態做出判斷。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的心理學家科特·格雷(Kurt Grey) 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丹尼爾·維格納(Daniel Wegner)也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機器人「擁有感情」的特質最令人感覺不安。

格雷認為類人機器人使我們感到緊張是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人類情感的影子,但我們卻無法理解這樣的情感。

秘密藏在人類大腦裡?

近日,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人類大腦中可能有助於解釋「恐怖谷」現象的機制。他們的研究結果還表明,有些人對類人機器人的反應比其他人更負面。

在《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發表的一系列實驗中,英國和德國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已經確定了大腦內部的機制,他們表示,這些機制有助於解釋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甚至可能提出幫助開發人員改善人們反應的方法。

「對於神經學家來說,『恐怖谷』是一種有趣的現象,」劍橋大學生理學、發育和神經科學系講師、法比安•格拉本霍斯特(Fabian Grabenhorst)博士解釋道。

「這意味著一種神經機制,它首先判斷給定的感官輸入(比如機器人的圖像)與我們所感知的人類或非人類智能體的邊界有多接近。然後,這些信息將被一個單獨的評估系統用來確定機器人的受歡迎程度。」

為了研究這些機制,研究人員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對21名健康個體進行了兩次不同的測試,研究了他們的大腦模式。

在第一個測試中,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包括人類、人造人、安卓機器人、類人機器人和機械機器人在內的一系列圖像,並要求他們對這些圖像的可愛程度和與人的相似度進行評分。

然後,在第二個測試中,參與者被要求決定他們相信哪一個機器人會為他們選擇一份個人禮物,一份人類會喜歡的禮物。在這裡,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通常更喜歡來自人類或更像人類的人工智慧體的禮物——除了那些最接近人類/非人類邊界的機器人的禮物,符合恐怖谷現象。

通過測量這些任務中大腦的活動,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哪些大腦區域參與了製造恐怖谷的感覺。他們將這一現象追溯到大腦迴路,這些迴路在處理和評估社交信號(如面部表情)時非常重要。

大腦中靠近視覺皮層的一些區域負責解讀視覺圖像。研究人員通過追蹤這些區域的活動來判斷這些圖像與人類的相似程度。為了評判一個機器人有多像人類,他們創造了一個參數:「人類感」。

在大腦左右半球交匯的額葉中線上,有一層神經組織,稱為內側前額皮質。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表明,這個大腦區域裡有一個通用的評估系統,可以判斷各種刺激。例如,他們之前的研究表明,在吃了高脂肪奶昔及感受到令人愉快的觸摸後,這個大腦區域會發出信號。

在本研究中,內側前額葉皮層的兩個不同部分對恐怖谷非常重要。其中一部分將人類感的信號轉換為「人類探測」信號,該區域的活動過度強調了人類和非人類刺激之間的界限——對人類的反應最為強烈,而對非人的反應則要弱得多。

第二部分,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PFC),將這一信號與可愛度評估相結合,產生了一種與恐怖谷反應密切匹配的獨特活動模式。

「我們驚訝地發現,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對類人機器人的反應就像恐怖谷假說預測的那樣,對更像人類的因素反應更強烈,但隨後在接近人類/非人類邊界的地方——即典型的『山谷』——活動就會出現下降。」Grabenhorst博士說。

當參與者決定是否接受機器人的禮物時,大腦中同樣的區域是活躍的。另一個區域——負責情緒反應的杏仁核——在參與者拒絕來自更像人的機器人的禮物時尤其活躍。杏仁核的「拒絕信號」在那些更有可能拒絕機器人禮物的參與者中最強。

這一結果可能會對意圖設計更受歡迎的機器人的廠家產生影響。Grabenhorst博士解釋說:「我們知道,這些大腦區域的估值信號可以通過社會經驗來改變。所以,如果你體驗到人工智慧為你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比如選擇了最好的禮物——那麼你的腹內側前額皮質可能會對這個新的社交伴侶做出更有利的反應。」

Rosenthal-von der Pütten教授表示:「這是第一個研究表明,恐怖谷效應的強度存在個體差異,這意味著一些個體對類人機器人反應過度,而另一些個體對類人機器人反應不那麼敏感。」

「這意味著,沒有一種機器人設計能適合所有用戶,或者讓所有用戶都感到害怕。在我看來,智慧機器人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些被證明不夠聰明和沒有用的機器人將會被用戶拋棄。」

該研究由Wellcome和德國學術獎學金基金會資助。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現實的擬人事物會有恐怖谷效應,為什麼看動畫卻沒有恐怖谷效應?
    來自日本的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恐怖谷理論」,指出當機器人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類相似時,人類就會對機器人產生反感,當他們越過反感的低谷,達到真實的程度時,人類就會對機器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所以很多機器人在製造的時候,都會儘量避免因為太人性化而造成的恐怖谷。說到虛擬角色越來越像人,不得不提動畫中的角色,尤其是3D動畫中角色的刻畫。
  • 人工智慧之恐怖谷效應,智慧機器人是否應該擬人化?
    Masahiro Mori是恐怖谷效應的提出者,他認為當一個智慧機器人的外表越像人類的時候,在一定區域範疇內(大多數人認為這個範疇穩定在觀察者可以輕鬆區別機器人與真人的分別之間)人類會對機器人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感情反饋,比如更加富有同理心、更加具有好奇心。
  •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過度逼真的機器人?這是一種「恐怖谷」效應
    ,然而一旦這種相似性超過某個點,人類便會對這些像人但又不是人的機器產生厭惡甚至恐懼。實驗分為兩部分,志願者在每一部分中都要觀看人類、類人機器人以及模擬超逼真機器人外觀的「人造人」的圖片。 在第一項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根據喜愛程度和與人類的相似程度對這些照片排序。下一步,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從這些照片中選出一對,選擇標準是他們願意從這一對機器人那裡收到禮物。根據恐怖谷效應,志願者通常會比較喜歡那些更像人的候選者,但這種趨勢在遇到「人造人」時中斷了。
  • 你知道「恐怖谷效應」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關於機器人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有不少機器人研究員傾向於研究開發仿真機器人,甚至是仿人機器人,想要把機器人做得像「真人」一樣。1969年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假設:當機器人與人類相像超過95%的時候,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都相當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
  • 「恐怖谷」究竟有多恐怖?
    現場觀眾裡有人興致勃勃,有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皺眉直呼「太嚇人了」。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恐怖谷效應」。所謂恐怖谷效應,是指當我們看到逼真度近似人類、卻又不是人類的實體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是由日本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的一種假說。
  • 被玩壞的「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假說」:當仿生機器人的外表極其接近人形,但又有著略微的差別時,這種微乎其微的差別會被無限放大,如同面對行屍走肉,使人產生厭惡或是恐懼的心態。正因如此,許多科學家在研究製造機器人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恐怖谷效應」,會將機器人的外表進行柔和化處理。恐怖谷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如今眾說紛紜。古代的雕塑藝術已經具有相當的高度,西方的人物雕刻作品享譽世界,我國的秦兵馬俑同樣震撼人心。
  • 《阿麗塔》:恐怖谷是個什麼谷?
    他假設伴隨著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提升,人類對機器人的好感會逐漸上升,當相似度到達臨界值時,人類對機器人的好感會突然向負面增長。當機器人無限接近普通人時,人類對機器人的情感才會回到正面。這樣的情感曲線好像一個U型的山谷,所以被稱作恐怖谷。
  • 《阿麗塔:戰鬥天使》與恐怖谷效應,為啥阿麗塔的大眼睛有點恐怖
    不過不少人看完了以後確會吐槽:感覺女主的大眼睛有點恐怖。為什麼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有這種感受呢?日漫中非常受歡迎的「大眼睛」,為什麼一轉眼就成了讓人感到不適的地方,甚至覺得有點恐怖呢?這就要從心理學中的恐怖谷效應說起了。(1)什麼是恐怖谷呢?
  •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像《精靈寶可夢》,《蠟筆小新》,甚至是《貓和老鼠》這樣的卡通形象,都有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因此奧特曼系列有許多的爭論,以及跳脫出劇情之外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恐怖谷效應了,可能對於有的朋友來說,恐怖谷效應,或者說恐怖谷理論,還不是很熟悉,在這裡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進一步了解
  • 研究院 | 恐怖谷效應
    解釋恐怖谷現象成因的角度各異,但是大致都可以劃歸入兩個陣營。第一個陣營認為恐怖谷效應是我們長期進化的產物,是對於從視覺上感知到的不正常個體的本能迴避反應,以此來保護自己。具體來說,當我們看到仿真機器人的外觀和動作既不像人類也不像典型的機器人時,我們就會覺得不正常,從而本能地產生了厭惡和恐懼的情緒——迴避反應的典型情緒反應。
  • 何謂「恐怖谷效應」?同樣是和人類似,為何不適用於奧特曼?
    當然有這樣能量的作品,他的存在是能夠在更深層次上面有一個號召力,他在關鍵的時候能夠出現超能力,而在面對怪獸的時候,那也是毫不畏懼的,這個動畫系列可以說是被人津津樂道,且不乏有諸多人鍾愛。可是對於他的評價,其中也是有諸多的一個爭議的,而最為人們所關注的就是「恐怖谷效應」,大家對於這個效應有印象嗎?
  • 機器人或將取代人類?恐怖谷理論解釋,人類產生恐懼的真正原因
    人類會對機器人產生積極的情感,是因為機器人在外表和動作上與人類相似。在剛開始與機器人接觸時不會有太多的牴觸,但是隨著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的點時,人們對它們的反應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厭惡反感。就算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格外刺目,整個機器人顯得極其僵硬和恐怖,猶如面對行屍走肉。
  • 獲奧斯卡的皮克斯、卡梅隆也曾頭疼恐怖谷?研究發現大腦另有乾坤
    等一下,觀眾為什麼會反感那個像真人的小孩?讓我們再回想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害怕玩具娃娃?其實,這和「恐怖谷效應」有很大關係。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並非所有像人的物體都會讓人感覺怪異,也就是說這種感覺因人而異。研究還發現了有助於解釋恐怖谷效應的大腦內部機制,這可能幫助類人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減少使用者的不安。
  • 夜深了,千萬不要盯著娃娃看丨恐怖谷效應
    導演有意將這些角色,設計成「與人相似、卻又不完全類人」的樣子,把觀眾帶到「恐怖谷效應」之中。壹恐怖谷效應:似人非人,最恐怖所謂「恐怖谷效應」,由時年 43 歲的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 1970 年首先提出。
  • 恐怖谷理論:莫名對機器人產生恐懼?你並不是一個人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恐怖谷理論。(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或許單看名字,只能知道這是和人恐懼相關的理論,或許會認為是人在恐怖的峽谷裡產生的反應所衍生出來的理論。但其實恐怖谷理論說的是人對於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仿真程度的感覺所呈現的心理狀態。
  • 是時候了解恐怖谷效應了!| 日本觀察
    原因是日本的機器人研究員Masahiro Mori發現,當我們製造出的機器人在外觀上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時候,人類對於他們的好感是在穩步上升的。但是當機器人太接近人類時,超越某一點時,人類對於這種機器人的好感就陡然下滑,甚至能夠達到恐懼的程度。
  • 類似人類的機器人,為何笑得你心底發寒?紅了半世紀的恐怖谷理論
    科技日新月異,我們或多或少都在新聞、報章雜誌中看過外貌激似真人的人型機器人。例如,日本石黑浩教授建造與自己如同雙胞胎的機器人、第一個獲得公民權的阿拉伯機器人蘇菲亞,以及日本長崎奇飯店的人型機器人房務。但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在看到這些人型機器人時有種詭異、不寒而慄的感覺,尤其是那些越接近真人的機器人,越令人毛骨悚然!事實上,這樣的不舒服感受有個專有名詞可以解釋,叫做「恐怖谷理論」(亦稱詭異谷)。什麼是恐怖谷理論?「恐怖谷」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學教授Masahiro Mori於1970年提出。
  • 恐怖谷理論為何飽受爭議?
    恐怖谷理論於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的,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機器人,洋娃娃等和人類的相似度:如果和人類相差甚遠,我們會覺得它可愛,或者一些正面的情感;如果它和人類的相似度極其相似,我們會對它產生負面情感,甚至感到恐懼;若相似度持續上升
  • 恐怖谷理論到底有多恐怖?
    但我第一次看到這張圖,就莫名頭皮發麻,我總有一種奇怪的的想法,這是一個人的靈魂被擠進了畜生的軀殼裡,他很想對別人說他是人,不是猴子,但卻說不出來,神智也逐漸喪失。可能是某種邪術,也可能是投錯胎了。我來告訴你為啥你會趕腳很害怕~——恐怖谷理論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其說明了當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程度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反感,即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從而整個機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覺,有如面對行屍走肉。
  • 恐怖谷理論——人類的另一種恐懼
    前段時間我們都被AI智慧機器人Sophia接受採訪的視頻大量刷屏,Sophia不僅擁有人類的皮膚,而且還有許多面部表情,更能夠識別人的面部跟人進行眼神的交流,儘管她表現的非常友好,但是仍有大量網友表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