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夠讓對方產生怦然心動的感覺呢?」
總是會有很多讀者問我類似的問題,他們喜歡一個人,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做?
太過於主動了,怕自己的行為過於唐突會影響到別人,太過於被動了,又怕自己錯失了機會。
愛本身就是比較有層次感的,它不僅僅會停留在表面那麼簡單,但是愛的感覺既是短暫的,也是長久的。
在短時間內有些人會產生愛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他格外的心動,面對當前的對象,他會覺得對方身上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當然隨著兩個人交往下去,這種愛會重新被塑造被復刻,那麼漸漸的彼此的感情也就會越來越濃厚。
吸引本身就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當你本身足夠優秀的時候,那麼就可以去利用一些小技巧讓對方一點一點的愛上你。
心理學家認為,只要我們能夠去掌握「首因效應」的原理,就可以讓對方產生愛上你的感覺。
什麼叫做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做「第一印象效應」,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或優先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他認為「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實踐證明,「首因效應」會影響「定型效應」以及「多看效應」
第一印象的好壞對未來兩個人的交往會產生很大的關係,如果你帶給對方的印象並不好,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它就會對你形成一種非常固化的刻板的印象,甚至覺得你就是這樣一個人。
心理學家認為,兩個人只要能夠增加熟悉度,就可以互生好感並且增加感情。
隨著交往的深入,兩個人的情感也就會越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多看效應,然而多看效應也是建立在第一印象基礎之上的,如果第一印象差,那麼兩個人只會越來越厭倦。
一、保持良好的形象
第一形象是一個人最好的標籤,它不僅僅膚淺的只限於一個人的美醜,更多的是這個人整體的一種形象。
好的形象我們可以概括為端莊優雅,大方、精神等等,而差的形象,則包含著不禮貌、傲慢等。
形象的好壞取決於一個人的整體行為以及長時間內所形成的性格特點,當然還有一些人會把其稱之為素質。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時候要懂得嚴於律己,不要刻意的去放縱自己的那些壞習慣,而是要懂得及時改正。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無論是和他人進餐,還是同時合作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懂得去禮讓,而不是以自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毫不顧及他人。
形象是一個綜合因素的概括,這並不是虛偽的假裝,而是一個人由內而外所散發出來的,因此我們要注重個人的形象問題,懂得去提升自身的道德感。
二、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
如果說第一眼先看一個人的形象,那麼在下一步的接觸中,就是要通過溝通來了解一個人。
語言是一門藝術,在你們兩個並不熟悉的情況下,選擇傾聽往往是最明智的行為。
一些人為了突出自己的性格特點,為了故意抬高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們會刻意的去說一些凸顯自己的話,但是這在社會交往關係中並不是聰明的行為,他會讓人覺得你很無知,你很驕傲。
首先,傾聽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如果你能夠耐下心來去聽他講話的時候,對方在內心深處也會得到一種滿足。
其次,在你了解對方表達的內容時,積極的給予對方反饋,則會讓對方對你的印象更加深刻,對方會覺得你是一個非常有內涵的人。
三、懂及時的去挽救自己的失誤
如果你已經在對方心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麼就要及時去挽回自己的形象。
在下一次的交往中,你要儘可能的去規避自己身上的這些問題,避免給他人帶來不好的情緒體驗。
與此同時,我們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要懂得去換位思考,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他人,唯有這樣才會讓對方感知到你的善良和魅力。
之所以有些人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就產生相見恨晚或者一見鍾情的感覺,是因為這些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這也是首因效應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方文山說:「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簷。」
愛上一個人就是看見這個人會滿心歡喜,想到這個人也會格外幸福,這種愛不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逐漸的淡漠,只會變得越來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