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蝟效應
1.別稱:心理距離效應
2.原理: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日常相處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啟示:刺蝟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可以避免下屬的防備和緊張,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送禮、行賄等行為,可以防止與下屬稱兄道弟、吃喝不分。這樣做既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
二、羅森塔爾效應
1.別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
2.原理: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3.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三、霍桑效應
1.別稱:霍索恩效應
2.原理: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
3.啟示:從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謊言和誇獎真的可以造就一個人;從自我的角度,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四、任分散效應
1.別稱:旁觀者效應
2.原理: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3.啟示:指令應明確化,具體到人,具體到事。從而減少責任分散所帶來的影響。
五、首因效應
1.別稱:首次效應、優先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2.原理: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3.啟示:一方面,在與人交往時應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另一方面,應弱化首因效應的影響,避免根據第一印象來評價一個人,被某些表面現象蒙蔽。
六、近因效應
1.提出者:盧欽斯
2.原理: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於中間部分項目,這種
象是由於前面的信息在記憶中逐漸模糊,從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時記憶中更清晰。信息前後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
3.與首因效應聯繫:一般而言,認知結構簡單的人更容易出現近因效應,認知結構複雜的人更容易出現首因效應。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