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心理學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位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說的「第一印象」,比如去參加面試的時候我們著正裝就是為了給面試官留下良好的首因效應。
(二)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在人際認知活動中,最近的印象對人的評價起著重要作用。
這種偏差的產生,客觀上是由於最近獲得的信息刺激強,給人留下的印象清晰,衝淡了過去所獲得的有關印象。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般說來,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比較明顯;而在與熟悉的人交往時,近因效應更為明顯。
(三)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徵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徵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所謂「一白遮百醜」以及「情人眼裡出西施」,電視上名人廣告,往往就是在採用這個社會心理原理。暈輪效應的主要特徵是「以偏概全」,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四)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又叫「假定相似性」,它是指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
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愛好或傾向等,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5條曲線知識點
1
學習動機曲線
教綜考試中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最重要的一條曲線,幾乎是每次考試必考的內容。
倒「U」曲線,也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核心觀點:最佳動機水平與作業難度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動機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水平也中等;任務越困難,最佳動機水平越低。
一般情況下,中等程度的動機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
2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遺忘曲線是另一個重點內容,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都有涉及。
艾賓浩斯通過對無意義音節的研究,繪製出遺忘曲線圖,即百餘年來一直被廣泛引用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由遺忘曲線圖可知:
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
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呈負加速。
3
智商分布曲線
不同的個體,智力水平是不同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們的智力水平呈正態分布(又稱鐘形分布)。
在這部分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的幾組數字:
絕大多數人的聰明程度屬於中等,智商在90-110之間;
智商120以上,優秀;
智商130以上,超常兒童;
智商140以上,天才兒童;
智商70以下,智力障礙。
4
卡特爾智力形態曲線
卡特爾把智力分為兩類: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反應速度、記憶力、計算能力、類比、演繹推理能力等都屬於流體智力。
晶體智力決定於後天的學習,是在實踐(學生、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能力,和社會文化密切相關。
5
練習曲線
在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練習到一定階段往往出現進步暫時停頓現象,稱之為高原現象。
高原現象,並非是不能再進步的代名詞,它也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突破這一關,學習者獲得的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