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一、理論解析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二)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最近的印象對人的評價起著重要作用。在與熟悉的人交往時,近因效應表現明顯。比如某人最近瘦了變美了,以前胖的印象就淡了,這就是近因效應。
(三)光環效應
又叫「暈輪效應」,「成見效應」。光環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把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徵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徵上。換句話說,我們會從一個人的一方面去推測他其他方面的特徵。我們常說的「一俊遮百醜」,「一胖毀所有」「情人眼裡出西施」都是光環效應。
(四)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奪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一定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的一種認識傾向。比如天下無賊裡的傻根,他自己為人善良,他就認為世界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樣善良,認為天下沒有賊,這就是一種投射效應。我們平時所說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鄰盜斧」都是投射效應的例子。
(五)社會刻板效應
社會刻板效應是指我們對於某一類事物或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比如東北人都能喝酒,警察都是果敢的,醫生都愛乾淨。刻板效應強調我們會機械的把對象歸於某一類。
(六)教師期望效應
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具體指是教師的期望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朝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去發展。教師期望效應有兩類,一類是自我應驗效應,另一類是維持性期望效應。自我應驗效應指的是由原先錯誤的期望引起的,把這個錯誤的期望變成現實的行為。比如對一個資質平平的學生,老師卻認為他會發展的很優秀,然後對學生給予了期待,這個學生最後真的發展的很優秀,這符合了自我應驗效應。維持性期望效應指的是老師認為學生會維持以前的發展模式。老師一旦認可這種模式,就會很難看到差生的進步,甚至會對進步持懷疑態度,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分析完了知識點,我們來做題演練一下吧。
二、試題演練
1.新來的語文老師在自我介紹時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因而給你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這種行為體現了( )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投射效應 D暈輪效應
1.【答案】A。解析:新老師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第一印象,符合首因效應。故本題選A。
2.小剛向同桌小華借橡皮,小華說沒帶,小剛想起自己上次不捨得借給小華鋼筆時的心情,故認定小華撒謊,小剛的心理過程體現了( )
A投射效應 B刻板效應 C暈輪效應 D近因效應
2.【答案】A。解析:題幹中小剛的做法是以己度人,他認為小華和他想的一樣,他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斷了他人的想法,符合投射效應。故選擇A。
3.一般認為女生心細膽小嬌氣,男生則膽大,粗心,傲氣,這是社會知覺的( )
A投射效應 B近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刻板效應
3.【答案】D。解析:題幹中的表述強調的是對一群人的籠統固定的看法,符合刻板效應的定義。故此題選D.
4.皮革瑪麗翁效應體現了教師的( )對學生的影響。
A知識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4.【答案】C。解析:皮格馬利翁效應也被稱為教師期望效應。重視的是教師期待對學生的影響。故此題選C。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