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變式是在知識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在考試當中,需要對其含義加以了解,但關於變式還存在著不同的表述,需要加以注意。
【知識梳理】
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學大辭典》中對「教學變式」詞條的解釋是:「在教學中使學生確切掌握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即在教學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徵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哪些是事物的本質特徵,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質特徵,從而對一事物形成科學概念。」
在心理學中,對概念的學習是也應當要合理利用變式,變式指的從不用角度和方法組織感性材料,使非本質屬性變化,突出事物本質屬性的方法,它可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變換非本質特徵,本質特徵不變」。變式概念較為統一,但就變式是提供正例還是反例有不一樣的說法,現有的版本教材中有兩種:
說法一:變式指的是正例中的一種特殊形式。
在列舉正例時,通常不僅要列舉「典型例證」,還應注意列舉「變式」。典型例證往往是人們熟悉的、常見的例子,因此容易辨認。如燕子、鸚鵡等都是「鳥」概念的典型例證。變式是指具備全部關鍵特徵,但在無關特徵方面有所變化的正例。如企鵝、鴕鳥以及人工飼養的雞、鴨等,由於它們喪失了飛翔能力,因而常被認為不是鳥,但它們具備鳥類動物的全部關鍵特徵,而不會飛翔只是「鳥」概念的無關特徵,因此,它們屬於鳥類動物的變式。
說法二:變式指正例和反例。
在講解概念時,提供變式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保持本質屬性不變,變化非本質屬性,即舉正例。如學生學習鳥的概念時,向其呈現燕子、麻雀、鴕鳥、企鵝、雞、鴨等鳥類動物。二是保持非本質屬性不變,變化本質屬性,即舉反例。如學習鳥的概念時,向其呈現蝴蝶、蜜蜂、蝙蝠等動物。
【題目】
1.變式是指( ),使學生逐漸理解概念的真正含義。
A.本質特徵、非本質特徵都不變
B.變換非本質特徵,本質特徵不變
C.本質特徵、非本質特徵都變
D.變換本質特徵,非本質特徵不變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變式。變式指的是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徵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哪些是事物的本質特徵,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質特徵,從而對一事物形成科學概念。故本題選B。
AD選項,利用變式講解時,應當變換非本質特徵。
C選項,變式的使用目的就在於使學生了解本質特徵,故而本質特徵不會變化。
ACD選項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
2.在講「鳥是有羽毛的動物」這個概念時,列舉會飛的蝙蝠、蝴蝶來突出「有羽毛」這個本質特徵。這是用了( )。
A.變式 B.範疇 C.命題 D.推理
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變式。題幹當中講解「鳥是有羽毛的動物」這一概念,其本質特徵是「有羽毛」,非本質特徵是「會飛」。而列舉不是鳥的會飛的蝙蝠、蝴蝶,利用非本質特徵,突出本質特徵,加深對本質特徵的而理解,符合變式的概念。變式指的是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徵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哪些是事物的本質特徵,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質特徵,從而對一事物形成科學概念。故本題選A。
B選項,範疇是指把事物進行歸類所依據的共同性質。
C選項,一個命題就相當於一個觀念,它是我們能夠評價是非對錯的最小的意義單元。
D選項,推理是從已知的判斷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可分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兩種。
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安徽中公NO.3)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