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覺的概念
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應,它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
(二)知覺的特性
1. 選擇性
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
例如:在一個花壇中有許多小黃花,但我們一眼就知覺到裡面有一朵紅花,這個被清楚知覺到的紅花就是「對象」,而沒有被清楚知覺到的花壇裡的其他黃花就是「背景」。
2. 整體性
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人在知覺時,並不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統一的整體。
例如:一個點子圖組成的長方形,雖然它沒有具體的線條,但根據這些小點我們依然知道它是一個長方形。
3. 理解性
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它,並把它用詞語標示出來,這種感性認識階段的理解就叫知覺的理解性。
例如:一張檢驗報告單,病人只看到上面的符號和數字,卻不知道什麼意思;而醫生看到它,卻明白這些符號和數字的意義,醫生對這些符號的理解就叫知覺的理解性。
4. 恆常性
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知覺某一熟知的物體時,雖然該知覺對象的物理屬性(大小、形狀、明度、顏色等)受環境情況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但是對它的知覺卻保持相對穩定性。
例如:我們知道一個人高1.7米,但當他走遠時,我們按生理的視覺判斷,發現他「變小了」,但我們知道他其實還是1.7米,沒有發生變化。
又如:一根筷子放在水中,視覺上看見它折斷了,但我們知道這根筷子還是完整的。
再如:一張紅紙,一半有陽光照射,一半沒有陽光照射,顏色的明度、飽和度大不相同,但我們仍知覺為一張紅紙。
正由於知覺具有恆常性,才使我們能客觀地、穩定地認識事物,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
以上就是心理學考點-知覺的概念與特性相關的知識點,希望大家好好複習,考個好成績。
相關推薦:皮亞傑認知發展的階段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