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刺痛了不少人心:20餘個大小留學生在輾轉多國回家的途中,被意外滯留在瑞士蘇黎世機場,陷入回國計劃全盤打亂、前路不知何方的困境。這是近幾個月來海外留學生艱難回家路的又一次寫照。在眾多留學生的留學生涯中,2020年的歸途,意外地成為最難忘的記憶。
據悉,這批學生從美國各城市匯聚到紐約,計劃6月4日從紐約搭乘瑞士航空飛往瑞士蘇黎世,再繼續搭乘瑞航飛往新加坡,隨後從新加坡樟宜機場搭乘廈門航空回國。但在飛行的第二程,即從蘇黎世轉新加坡時,被機場人員告知不能登機,理由是載客到樟宜機場轉機的航空公司必須經過新加坡民航局許可,但瑞航目前並未獲得這一許可。
在機場滯留30多個小時後,這批留學生中的13人被遣返回美國,一些回到原來的城市,一些住進酒店繼續尋找機票。剩下的學生由於已經畢業、籤證過期、租房也退了,只能滯留在蘇黎世機場,希望有機會乘坐協調的航班或者改變第三國中轉路線回家。一些孩子擔心:「搞不好還是要被遣返,那我們只能在美國的航站樓流浪了。」
疫情以來,海外學子因回國而遭受的煎熬罄竹難書:原本十幾個小時的直飛變成幾十小時,任何一個航段出問題,回國計劃就會全面失敗。一個學生因為買了7萬元的機票被家長責怪後自殺;一個學生幻想著花3萬美元買一個私人飛機座位卻一票難求;一個學生輾轉40多小時才筋疲力盡地回家,途中差點因為窒息倒在半路;一群揪心的家長焦慮不安,罕見地向政府公開求助……疫情暴發使世界各地100多萬中國留學生滯留在空蕩蕩的宿舍和令人恐懼的城鎮裡。想回家,想爸媽,他們歸心似箭,但萬裡長徵般的歸家路讓他們無助而沮喪。
回國航班極其稀少。雖然中國民航局早就明確要求國內航空公司對國際機票全部採取直銷模式,確保公開透明、明碼標價,杜絕倒票、炒票行為。但實際上,機票都在黑心票代手裡。漲至天際的價格和不靠譜的路線,讓留學生的回家路充滿風險、萬般波折。國內曾經一邊倒的責怪也讓他們備感困惑和寒心:「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只想回家不想添亂,怎麼成千裡投毒的壞人了?」
在疫情和日益滋長的反華情緒衝擊下,留學生是海外中國人中最心繫祖國的群體,也是最弱勢的群體。他們大多是沒有踏入社會的孩子,思想、經驗、應對壓力的能力尚未成熟。在國外疫情猖獗、國際局勢風雲突變、難以預見未來的不安中,他們渴望回國的根本原因是對祖國、對故鄉、對親人有深切的依賴和切割不斷的感情。回家,是他們因形勢所迫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從人性的角度看,這個要求天經地義、合情合理。
就在這幫孩子被滯留蘇黎世機場的當天,由Boss直聘和光明日報《留學》雜誌合作的短片《負笈重洋的2020, 請勇往直前》正式發布。短片將鏡頭對準身處北美即將歸國的留學生,記錄2020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現狀,再現了留學生們在生活、學習、家庭中的點點滴滴。各大媒體紛紛以《畢業,回家!海歸留學生們的英勇時代》這個很「燃」的標題做了同步報導。
留學生們在短片中展現了青春的激情:我們這一代充滿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在海外,向他國人民宣傳中國文化、中國特色;在疫情期間,主動加入抗疫志願者的團隊。我們的未來,就在我們的手中,多年的刻苦學習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我們會不遺餘力地用智慧和努力、用才華和衝勁,昂首挺胸、大步邁向耀眼奪目的明天!
面對年輕海歸的理想和熱情,我們是否想過:長時間阻礙他們的回家路,甚至要求他們為國內大局成為被犧牲的少數,是不是一種以「多數人利益」為藉口來明哲保身的自私和冷漠?長此以往,既有損國家形象,又會摧毀青年學子對祖國的信任和信心。
留學生是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力量,我國80%以上的院士都有海外留學經歷,國內高科技公司的老總大部分是海歸。美國之所以宣布從6月起禁止與中國軍民融合項目相關本科以上留學生入境,就是害怕學成歸國的中國青年成為他們未來的威脅。所以,飛機帶回來的孩子不是病毒,而是種子和希望。
好消息終於出現:中國民航發布最新通告,即將適度增加部分具備條件的外國航班飛往中國。美國交通部也取消了從本月16日起暫停所有中美定期客運航班的「禁飛令」,允許中國航空公司在有限制的基礎上往返中美航線。雖然國際航空管制標準依然嚴苛,但留學生的回家路總算多了一線曙光。
我想,從身而為人的角度看,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人能共情。每當黑暗或困境降臨,即便壞事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依然能萌發一種源自內心的感同身受。請心疼這些孩子,讓他們早日回家。
疫情過後,不管是困守國內的人民,還是漂在海外的遊子,只要活著,大家都是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