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技巧,也可以稱為四部學習法:
第一步
- 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 然後拿出一張白紙, 把這個概念寫在白紙的最上邊.
第二步
- 設想一種場景,你正要向別人傳授這個概念
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個概念的解釋
, 就好像你正在教導一位新接觸這個概念的學生一樣.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 你會更清楚地意識到關於這個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還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第三步
- 如果你感覺卡殼了, 就回顧一下學習資料
無論何時你感覺卡殼了
, 都要回到原始的學習資料並重新學習讓你感到卡殼的那部分, 直到你領會得足夠順暢, 順暢到可以在紙上解釋這個部分為止.
第四步
- 為了讓你的講解通俗易懂,簡化語言表達。
最近在讀成甲的《好好學習》,這是一本講學習方法,講如何管理自己知識的書。它將幫助你把零碎的知識打造成為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構建你的學習競爭力,讓所學知識真正變成你的資產,讓學習成為財富積累的過程。
一、到底什麼才是知識?
只有那些能夠改變你行動或者認知的信息才是知識,否則它只是信息!
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後點頭稱是,然後生活依舊,那麼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類似的文章一樣,都只是一個信息。
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個觀點之後,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才是知識。
同樣的道理,用這種角度去衡量你學習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是:學習之後,你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變。如果你學習之後和學習之前,思考和行動都是一樣的,那麼顯然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
舉個例子:「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閱讀,它就只是一些數據;而當你閱讀了內容之後,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變你的行動,信息才能變成你的知識。
看完之後,你也許就明白了為什麼很多人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二、學習的本質是什麼?(要好好琢磨)
事實上,學習本質上是一個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因為我們的所有決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設下做出的。我們所有的觀點、結論本質上都是一個假設。觀點和結論的好壞,取決於我們假設與事實相符的程度。
思考膚淺,也是在某個錯誤假設指導下行動的結果;
而學習,就是不斷調整改變我們假設,讓我們在正確的假設下做出合理的判斷跟決策。
三、如何高效學習
1.如何提高深度認知能力
在分析問題時,能夠跳出問題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況;在尋求答案的時候,能夠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
2.兩種學習效率
(1)技術效率
不斷學習解決具體場景下問題的學習方式,歸類為提升技術效率。在技術效率層面去解決問題的水平比較低。
(2)認知效率
在解決任務的時候,不僅掌握了解決的辦法,還弄明白了這類問題背後的規律,這種努力方式就歸類為提升認知效率。
3.一個觀點,兩個假設
關於學習方法的觀點:多花時間去研究事物背後的規律,從規律入手進行學習,效率才會更高。這個觀點是建立在兩個假設基礎之上。
(1)假設一:世界上大部分領域,看似複雜的現象其實往往是由少數重要的規律決定的。也就是說假設複雜現象背後是簡單的規律。本書也是建立在這個假設基礎之上。
(2)假設二:世界上各個事物之間的關係,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彼此相互聯繫、互相影響的。
四、如何掌握臨界知識
1.臨界知識
通過學習和掌握少數重要但是影響廣泛的規律,並以此建立的認知,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就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競爭優勢。而這些能夠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的重要基本規律,被稱為臨界知識。
如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優先主動地掌握臨界知識,掌握事物背後重要的基本規律,那學習效率就會高得多。
2.基本原則
掌握臨界知識的基本原則是:要了解知識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要確保這個規律是可靠,經過了廣泛地驗證,並且清楚這個規律的適用和不適用的領域。
優先使用「硬科學」的規律。所謂硬科學,是相對軟科學而言。硬科學是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這樣的學科,而軟科學是指社會學這類的學科。
3.三個底層方法
(1)刻意練習
如果你要掌握某一領域的知識,那麼你可以去尋求這個領域一流的導師,然後學習他是怎麼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堅持這樣刻意練習,往往就能夠更快速地發現和掌握問題背後的規律,理解一點就通達一篇,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2)反思
總結不是反思。反思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反思的實質是對假設進行校正。比如,反覆思考研究當初做這個決策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當初的假設正確嗎?
(3)以教為學
把教別人當成自己學習的過程。因為我們為了讓自己能夠教別人,就要做大量的準備,以防被別人問倒。而我們不去教別人的時候,往往就偷懶,沒這個動力。
4.三個學習技巧
(1)記錄:記錄和寫下來是不一樣的。
一個好的記錄,要做到兩點:第一點,要記錄整個事情發展的過程;第二點,主動地記錄看不見的關係,而不僅僅是記錄流水帳。
(2)定期回顧:一方面的原因是,時間一久,我們很容易忘掉學的東西;另一方面,很多事情發生的原因和最後的結果之間時間間隔很長。如果不去回顧,往往沒有意識到這兩者之間其實是有聯繫的。
(3)付費學習:一方面是指通過「買時間」來增加有效學習時間;另一方面是指,通過買「高質量的知識產品」或「向專家付費」獲得諮詢建議,來提高學習效率。
五、《好好學習》金句:
1.我們讀的書並不一定是知識,只有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信息才是知識。
2.對於學習臨界知識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層思維和方法,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
3.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框架來安排自己的臨界知識,不過,確實有一些重要的臨界知識是通用的,比如複利效應、概率論、系統思考等等。
4.你只有知道一個知識的局限性,才配得上真正擁有這個知識,如果你不知道一個知識的適用邊界就每天用它解決問題,那這個知識對你而言就太危險了。
5.有時候,慢就是快。你只有把基本功打紮實,才能快起來,在最重要的地基上面花時間是必須做的。
投資原則檢查清單:
1)風險——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策略風險(尤其是信用的風險)開始;
2)測算合適的安全邊際;
3)避免和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交易;
4)堅持為預定的風險要求合適的補償;
5)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6)避免犯下大錯:避免資本金持續虧損;
7)獨立——「唯有在童話中,皇帝才會被告知自己沒穿衣服」;
8)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
9)記住,你是對是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你還是反對你——唯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
10)隨大流只會讓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獲得中等業績);
11)準備——「唯一的獲勝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察力」;
12)通過廣泛的閱讀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終生自學者;培養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聰明一點點;
13)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
14)熟練地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15)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你必須不停地追問的問題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16)謙虛——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17)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18)辨認和核查否定性的證據;
19)抵制追求虛假的精確和錯誤的確定性的欲望;
20)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21)嚴格分析——使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查清單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疏忽;
22)區分價值和價格、過程和行動、財富和規模;
23)記住淺顯的好過掌握深奧的;
24)成為一名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宏觀經濟或者證券分析家;
25)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注潛在的二階效應和更高層次的影響;
26)要朝前想,往後想——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啊;
27)記住,最好的用途總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來的(機會成本);
28)好主意特別少——當時機對你有利時,狠狠地下賭注吧(配置資本);
29)別「愛上」投資項目——要依情況而定,照機會而行;
30)耐心——克制人類天生愛行動的偏好;
31)「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32)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33)幸運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
34)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因為你活在過程當中;
35)決心——當核實的時機出現時,要堅決地採取行動;
36)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當別人害怕時,要貪婪;
37)機會來臨的次數不多,所以當它來臨時,抓住它;
38)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39)改變——在生活中要學會改變和接受無法消除的複雜性;
40)認識和適應你身邊的世界的真實本質,別指望它來適應你;
41)正視現實,即使你並不喜歡它——尤其當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42)專注——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
43)記住,聲譽和正直是你最有價值的財產——而且能夠在瞬間化為烏有;
44)避免妄自尊大和厭倦無聊的情緒;
45)別因為過度關心細節而忽略了顯而易見的東西;
46)千萬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47)直面你的大問題,別把它們藏起來。
這些原則,在被使用時當然不是以上述次數依次應用,其重要性跟次序也無關。每個原則都必須被視為整個複雜的投資分析過程的一部分。
多元思維模型最重要的例子
1)工程學的冗餘備份模型;
2)數學的複利模型;
3)物理學和化學的臨界點、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
4)生物學的現代達爾文總和模型;
5)心理學的認知誤判模型;
最基本的指導原則
1)未雨綢繆;
2)富有耐心;
3)律己嚴厲;
4)不偏不倚;
雙軌分析方法
1)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這種理性分析法,就是要認準真正的利益,找對真正的機會;
2)其次,當大腦處於潛意識狀態時,有哪些潛意識因素會使大腦自動以各種方式形成雖然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這種做法是要去評估那些造成潛意識結論的心理因素(這些潛意識大多是錯誤的,因此需要避免);
有用的普遍觀念
1)簡化任務的最佳方法一般是先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大問題;
2)惟有數學才能解釋科學的真實面貌,因為數學似乎是上帝的語言;
3)光是正面思考問題是不夠的,必須進行反面思考;
4)最好的,最具有實踐性的智慧是基本的學術智慧。但有一個及其重要的前提:必須以跨學科的方式思考。
5)真正的大效應,也就是lollapalooza效應,通常在幾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會出現;
飛行員訓練所依據的嚴格的六要素系統
1)要交給他足夠全面的知識,讓他能夠熟練地掌握飛行中用得到的一切知識;
2)把這些知識統統交給他,不僅是為了讓他能夠通過一兩次考試,而是為了讓他能夠熟練地應用這些知識,甚至能夠同時處理兩三種相互交織的複雜的危險情況;
3)就像任何一個優秀的代數學家,他要學會有時候採用正向思維,有時候採用逆向思維,這樣他就能夠明白什麼時候應該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他想要的那些事情上,而什麼時候放在他想要避免的那些情況上;
4)他必須接受各門學科的訓練,力求把他未來因為錯誤操作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操作步驟必須得到最嚴格的訓練,達到最高的掌握水平;
5)他必須養成核對「檢查清單」的習慣;
6)在接受最初的訓練之後,他必須常規性地保持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經常使用飛行模擬器,以免那些應付罕見重要問題的知識因為長期不用而生疏;
人類誤判心理學
1)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2)喜歡/熱愛傾向;
3)討厭/憎恨傾向;
4)避免懷疑傾向;
5)避免不一致性傾向;
6)好奇心傾向;
7)康德式公平傾向;
8)羨慕/妒忌傾向;
9)回饋傾向;
10)受簡單聯想影響的傾向;
11)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
12)自視過高的傾向;
13)過度樂觀傾向;
14)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15)社會認同傾向;
16)對比錯誤反應傾向;
17)壓力影響傾向;
18)錯誤衡量易得性傾向;
19)不用就忘傾向;
20)化學物質錯誤影響傾向;
21)衰老——錯誤影響傾向;
22)權威——錯誤影響傾向;
23)廢話傾向;
24)重視理由傾向;
25)lollapalooza傾向——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端後果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