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菲利普斯·費曼( RichardPhilips Feynman),美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費曼同時也是加州理工學院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費曼物理學講義》至今還在被大學生們使用。費曼非常熱愛自己的教師角色,他認為:要是不能把一個科學概念講得讓一個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你自己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I couldn’t reduce it to the freshman level. That means we really don't understand it.)
費曼的老師Wheeler也曾說過:一個人只有通過教學,才能學會什麼。(One can only learn by teaching.)
後來,費曼進一步提煉這種方式,被後人稱之為費曼學習法(FEYNMAN TECHNIQUE )。
一句話概括費曼學習法:就是學任何東西,如果你能用簡單的話,用自己的話,不帶行話術語,說給八十歲的老太太聽,說給八歲的小孩聽。當這些人都聽懂了,你就把這個概念搞明白了。
具體來說,費曼學習法分為4個步驟:
第1步:確定學習目標。
你想學習的概念、內容、主題是什麼。
第2步:模擬教學學習法。
你要模擬自己是一位老師,面對完全不懂這個領域的人,用自己的話,儘可能具體形象地講訴。這樣的講訴有助於你活學活用,觸類旁通,聯繫生活具體情境。
第3步:回顧。
反思第2步遇到的問題,哪些地方卡殼了,哪些地方對方沒有真正聽懂。找出問題的要害,把握關鍵環節。
第4步:簡化。
把這些遇到問題的地方,重新梳理理解,儘可能了解更多背景和相關知識,再用儘可能簡化的方式重新表達,設法看穿本質。然後,返回第2步。
其實,我們每天都或多或少地需要向別人講訴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並希望達成他人能夠聽懂理解的意圖。但是,費曼學習法最巧妙的地方就在於它深度地解構了這種過程,並且把它當成一種學習方法。
有的時候用費曼學習法是容易的,因為有些事物並不難以理解。但是,面對一些結構複雜的概念,違反直覺的知識,有的時候去解釋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費曼學習法能夠促進深度學習最值得思索的地方。通過教別人反思自己的學習,有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了,其實自己並沒有懂。
有趣的是,從職業角色的角度來看,教師是「費曼學習法」的最大實踐者。當學生們提出自己沒有聽懂的時候,恰恰是促進教師深度學習的時機。當然,教學相長,如果反過來想像的話,學生向老師們解釋一個概念或主題,老師們不斷追問與質疑,這將會是怎樣的一個課堂?
感謝關注
教育技術平臺
我是楊曉哲
讓我們一起擁抱技術
熱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