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誌就在於會使用工具
方法論
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響。
泰戈爾《飛鳥集》
1949年新中國成立,1949年一位美國人去巴西交流教學。
這位美國人在巴西發現一個問題,巴西的學生學習只會死記硬背,當問題跟書本上不一樣就回答不出來,雖然巴西的學生比美國小孩學物理學的更早,但是卻沒出過物理學家,巴西的孩子學習大多是為了考試,他們教學的內容也是怎麼應付考試。他說巴西的教育得了病,患了癌症,當然這位天真的美國人最終也沒有解決巴西的問題,而是灰溜溜的回了美國。
任何人看了這些描述大概都會想,這不就是我們的學習方式嗎?
對,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學習方式,考試考試再考試,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學了無數課本都是背誦,考完試,沒用了,就全忘了。更糟糕的是,當不用考試了以後,我們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如何應付考試上,以至於當你工作後,想學點新東西才發現,自己一片茫然,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不知道該如何學習,只能還找點東西背呀背,吃了很大苦頭,效果卻不是很好。
那麼,什麼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不死記硬背的學習呢?我們再來說說那位美國人。
這位美國人叫理察·費曼,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天才小組成員,1965年諾貝爾獎得主,但是他在中國最有名的不是這些,而是他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被稱為高效,終極的學習方法。
最有趣的是這種方法非常簡單,看到的人都能馬上理解,只要願意馬上就投入應用,下面就是費曼學習方法的介紹,費曼學習方法一般分5個步驟:
1確立目標-2學習理解-3講解複述-4糾錯反思-5檢驗成果
第一步,收集資料,確立目標
當然是先要搞清楚自己要學什麼東西,學到什麼程度,然後收集相關的資料,比如要學科目的教課書,練習題,課程視頻什麼的,然後在紙或本子上用筆寫下目標,用紙筆的目的就是加深印象。
第二步,學習理解,列筆記
這一步跟傳統學習差不多,學習資料裡的知識點,把每個知識點理解,記憶,記筆記,把學到的東西整理記錄。
第三步,拋開資料,用紙筆進行複述
從這開始就是重點了,把書本關閉,電腦關了,把資料拋到一邊,在紙上列出你剛才學的知識點,然後把這個知識點講給自己聽,或者講給別人聽,看能否講明白,然後還要在紙上把這個知識點的解釋寫出來。
這裡有個重點,不要按考試的標準來複述,要按自己的理解來複述,不然又成了考試學習法了。
第四步,回顧反思
複述完畢,從新打開書本,資料,看一看自己講得對不對,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反思為什麼,哪裡理解錯了,把錯的地方重新學習一遍。
第五步,檢驗成果
再次複述,如果沒有錯誤,就該檢驗成果,如果有練習題,做一下,或者沒有習題的知識,可以利用所學的東西做一些作品,比如PS,可以按學的技巧,找一張圖片來修改,按自己的想法來設計修改的步驟,看自己是否能獨立完成,如果能行,證明這種知識你已經學到手了。
飛機坦克之下,弓馬嫻熟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