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小鳥」中有一隻名叫「小藍」的可愛小鳥,它在中國的原型,很多鳥友認為是紅尾水鴝。記者了解到,紅尾水鴝已在揚州現身,揚州「鳥家族」成員增加到241種。
憤怒的小鳥小藍的「替身」現身
紅尾水鴝(雄)
紅尾水鴝(雌)
鳥友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其實是一隻雌鳥,這種鳥,雄鳥和雌鳥是不一樣的,雄鳥通體暗藍灰色,兩翅黑褐色,尾紅色,而雌鳥上體暗藍灰褐色,尾巴並不是紅色。
鳥友小朱介紹,紅尾水鴝雄鳥的特徵與「憤怒的小鳥」中的小藍較為匹配,可以作為小藍的「替身」。紅尾水鴝喜歡單獨活動,堪稱「獨行俠」。雄鳥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它會佔據一個有利地形,如水邊石頭頂上,或電線上,用細碎的叫聲吸引雌鳥。當它停下來時,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尾巴不斷上下擺動,有時還把尾散開成扇形左右扇動。
「憤怒的小鳥」中,球形鳥兒的造型,讓人看著非常可愛。其實,在鴝家族鳥類,它們的體型確實很容易成為圓圓滾滾的球形。從鳥友拍攝的照片來看,有很多鴝鳥都是圓球狀。
揚州鴝家族鳥類並不多,除了紅尾水鴝外,還有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紅喉歌鴝等。
可能是「迷路」才到了揚州
小朱介紹,一般而言,紅尾水鴝在南方比較常見,而在揚州則比較少見。它們喜歡棲息的環境是山溪和河川巖石間,並在巖石或溪岸上築巢,「從分布圖和棲息環境分析,在揚州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可能是迷鳥。」
所謂迷鳥,就是因為惡劣天氣等原因而迷路的鳥。其實,在揚州記錄到的迷鳥還不少,如蒙古銀鷗、漁鷗、黑嘴鷗等。
【新聞延伸】
小黑小黃在揚州也有替身
小朱說,憤怒的小鳥中還有兩個角色也能在揚州找到「替身」,如小黑,在揚州的替身可以是八哥。在揚州,八哥和烏鶇羽毛都是黑色,一些人因此而分不清,其實它們區別很明顯,八哥飛起來後能清楚看到白色翅斑,而烏鶇則是純黑;八哥嘴基有一撮羽毛,就像人蓄了鬍鬚一樣。八哥是著名的籠養鳥,人們常常訓練它學舌。
另外,憤怒的小鳥中的「小黃」,在揚州能找到的「替身」可以是黃腹山雀,因為它們體形小,腹部圓滾滾的,而且腹部羽毛也是黃色,造型可愛。在揚州,黃腹山雀是冬候鳥,因此要看到它還需要等到秋冬季節。黃腹山雀在揚州是常見鳥,它們經常聚小群活動在灌木叢中。
當然,不同的人對於「憤怒的小鳥」的替身有不同的選擇,如有人認為烏鶇可以作為小黑的「替身」,燕子則是小黃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