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南方的鳥竟現身揚州 慄背短腳鵯來到瘦西湖

2020-12-03 中國江蘇網

慄背短腳鵯 杭德泉攝

【核心提示】

近期以來,瘦西湖的「鳥訊」不斷,首先是罕見的慄鵐在這裡出現,接著又是揚州新記錄鳥種寶興歌鶇來到這裡。昨天,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鳴秋的蟲」等人再次在瘦西湖有了新記錄——一群慄背短腳鵯到來。據悉,它們原本是定居在南方的鳥兒,沒想到會現身揚州。

慄背短腳鵯

從南方「移居」到揚州的鳥兒

聽說瘦西湖有寶興歌鶇,鳥友杭德泉非常感興趣,「畢竟是揚州的新鳥種,我也想去拍攝。」

前天上午,杭德泉到瘦西湖蹲守,但一直沒能等到寶興歌鶇,於是,他轉而走向一個小山坡,正是在這個小山坡,他有了新發現。

「剛靠近小山坡,就聽到一種鳥兒在叫。」杭德泉說,「這種鳥兒叫聲如銀鈴一般,非常悅耳,聽著讓人精神一振,而且可以肯定,以前沒有聽過這種鳥叫聲,肯定是一個新鳥種。」

杭德泉立即將相機端好,根據鳥叫聲的發源地來回「掃描」,終於拍到了它們——慄背短腳鵯。至此,揚州鳥類種類增加到275種。

鳥類分布資料顯示,慄背短腳鵯是中國特有鳥種,原本定居於南方,如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在揚州原本沒有分布。杭德泉分析,這次出現是屬於偶然還是生活習性改變而北上,目前還不得而知,「可能與氣候變暖鳥類棲息地向北遷移有關,而它們來到瘦西湖,主要原因是瘦西湖的生態環境好,適合鳥類生活棲息。」

一共發現10多隻

它們可能會在揚州「定居」

杭德泉進一步觀測發現,這次來到瘦西湖的慄背短腳鵯有10多隻,「可能是一個小種群。」他認為,有一個種群的存在,慄背短腳鵯可能會成功在揚州定居,但也不排除它們會離開。

因為是定居鳥類,很少外出,慄背短腳鵯來到揚州後,將跟寶興歌鶇一樣,成為鳥友們追捧的「明星鳥」。

據中國日報報導,2009年,冕柳鶯首次現身英國,引發了鳥類攝影愛好者的關注,成為當地的「明星鳥」,最多時有上百人一起拍攝;自1843年有記錄起,冕柳鶯只在歐洲大陸出現過4次,在此之前從未登陸過英倫三島。

除了慄背短腳鵯,鳥友們近期還在瘦西湖記錄到銀喉長尾山雀、紅頭長尾山雀、黃雀、燕雀、白腹鶇、斑鶇、白眉地鶇、噪鵑、黃眉柳鶯、烏鶲、星頭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白頭鵯、黑尾蠟嘴雀、灰喜鵲、黑臉噪鶥、家喜鵲、烏鶇、環頸雉等,其中不少都是冬候鳥。

其實,自然界變化萬千,有些變化很難分析其原因。如2016年1月,在揚州舉行的全國冬季水鳥調查活動中,鳥友們發現了在揚州越冬的須浮鷗以及家燕,而它們原本是夏候鳥,一般入秋就會離開揚州。記者向家富

相關焦點

  • 早晨,慄背短腳鵯的唯美
    慄背短腳鵯(學名:Hemixos castanonotus),體長18-22釐米。上體慄褐,頭頂和羽冠黑色。背慄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緣。頦、喉白色,胸和兩脅灰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 大杓鷸 長嘴鷸 縱紋腹小鴞…… 今年揚州增加11個鳥類新記錄
    慄背短腳鵯資料圖   3月的城北魚塘,是揚州鳥友經常去的地方,突然就來了一隻大杓鷸,它也是揚州的第一隻杓鷸,而且就在離城市不遠的地方。   4月,還是城北魚塘,又來了一隻大濱鷸。在遷徙季節,城北魚塘簡直就是一塊福地,之前還有過紅喉鷚、彩鷸、黃頭鶺鴒等。大濱鷸在IUCN紅色名錄等級中,標註為瀕危鳥種。
  • 揚州鳥友發現了哪些鳥類新紀錄?
    先看一段同事最近的報導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近日,揚州鳥類和野生動物攝影分會會長萬長年在高郵湖畔拍攝到了一隻鷸鳥,經資深鳥友朱傑辨認,這是小杓鷸(sháo yù),是揚州首次記錄到它。而且,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觀鳥、拍鳥不僅範圍廣,頻率也高,鳥友們也給一些觀鳥地取了有意思的名字,如瘦西湖萬花園的「魔術林」(秋冬季節,多種候鳥來這裡「沐浴」),瘦西湖東門附近的「翠鳥大舞臺」(拍攝翠鳥的地方),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的「觀鳥神地」(一片小林子,記錄了多種珍稀和新鳥種),儀徵銅山的「神枝」(一棵枯萎刺槐上的枝頭曾有多種鳥兒在上面歇腳)。
  • 慄耳短腳鵯三度來大連(圖)
    谷國強 攝  慄耳短腳鵯是體型較大、叫聲響亮的林棲鳥類,它主要分布於朝鮮、韓國、日本等地。但它們近日現身我市,這也是它們第三次在我市被發現。  近日,不斷有觀鳥市民報告,分別在中山區、西崗區、甘井子區部分山林、公園發現慄耳短腳鵯。昨日下午,記者與一位觀鳥市民來到中山區一處山林邊緣,正休息時,聽到了一陣響亮急促的鳴叫聲。循聲望去,只見三隻慄耳短腳鵯從林中飛出。它們的出現立即引起了本市留鳥白頭鵯的不安,幾隻白頭鵯圍攏上前,於是整個林間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鳥類爭吵聲。
  • 寶興歌鶇飛到揚州來了 它是只「漂鳥」 原本定居山區
    顧磊說,寶興歌鶇今年現身揚州瘦西湖,而要遇見下一隻來到揚州的寶興歌鶇,則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A瘦西湖成了鳥友們「駐點」罕見鳥兒慄鵐悄悄露面瘦西湖的原生態環境,讓許多鳥兒來到這裡,黃喉鵐[wú]、紅脅藍尾鴝、紅頭長尾山雀等多種鳥兒紛紛現身。
  • 黑鵯現身揚州常仿貓叫 是名副其實「白頭翁」
    現身揚州的黑鵯可別光看名字就認為它是黑色的鳥,其實,它的頭和頸部的羽毛都是雪白的,比揚州人熟悉的白頭翁還要白,是名副其實的「白頭翁」。紅嘴紅腿,白頭黑身黑鵯一身「打扮」堪稱經典近日,鳥友靜遠、杭德泉、小朱等人在儀徵山區觀鳥時,發現一種黑白紅特別分明的鳥兒——黑鵯。
  • 揚州「鳥家族」成員知多少?調查顯示:本地常見鳥類133種
    湖上這麼多鳥「鳥中大熊貓」也來了》一文,文中說遺鷗現身邵伯湖,成為揚州「鳥家族」的第282個成員。這282種鳥類,是揚州歷年記錄下來的鳥類名錄。這麼多鳥兒,哪些屬於常見鳥?最新出版的《揚州鳥類圖鑑》給出的答案是133種。1《揚州鳥類圖鑑》由揚州大學魏萬紅殷寶法主編,是可供揚州本地市民野外觀鳥識鳥的工具書。
  • 來到揚州的第二天終於來到了瘦西湖,景色優美到讓人不願離開
    到了揚州,又怎能不去瘦西湖走一趟?16日早上,我與媽媽在富春茶社吃了早茶便跟著高德地圖向瘦西湖方向行去,我這人一向路痴,很難分得清東西南北,是以跟著高德地圖繞來繞去,也沒清楚該怎麼走,沒辦法,只能找了個當地人問路。
  • 阿里山之鳥——慄背林鴝
    全世界有二十分之一的鳥種會住在或經過臺灣,正因為臺灣處在世界鳥類的東亞遷移在線,因此一年四季中均可發現遷移中的候鳥、過境鳥,或迷途的鳥在臺灣做短暫的停留,甚至日久他鄉是故鄉,就此在臺灣定居。「慄背林鴝」又稱「阿里山鴝」,是臺灣特有種鳥之一,在1906年由英國人Walter Goodfellow攀登玉山時首次發現記錄,主要分布2,000至3,000公尺的山區,也有臺灣鳥類的觀察者指出,在繁殖期時,高達3,800公尺的玉山群峰可發現蹤跡,或非繁殖期甚至可以下降至700~800公尺都可以看得見。
  • 園林之盛,甲於天下,帶你欣賞揚州瘦西湖美景
    「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瘦西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如果你能在月圓之夜來到中國的月城揚州,也許你還能站在五亭橋上欣賞十五之月的美景。五亭橋五亭橋是瘦西湖和揚州的象徵。五亭橋上建有五個具有南方特色的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子上有一個寶頂,亭子內畫有天花,亭子外掛有風鈴。五亭橋橋墩由12塊青石組成,形成了厚實有力的「工」形橋墩基礎。清秀橋身與渾厚的橋基為何如此協調?在橋洞中,五亭橋的橋身是由不同尺寸和形狀的卷洞組成。空心拱頂與堅實的橋梁基礎、橋基在直線配上橋洞的曲線,以及自然流暢的比例,達到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
  • 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部分夏候鳥依然在揚州「逗留」;過境鳥在揚州「驛站」短暫歇息,或僅在揚州天空「驚鴻一現」;冬候鳥也陸續來揚「旅居」。候鳥遷徙大部隊中,有一群鳥特別驚豔,那就是猛禽,眼下正是猛禽遷飛高峰期,只要選對地方,抬頭望向天空,你就有可能看到「鷹擊長空」的景象。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 瘦西湖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快來「鷗」遇吧
    瘦西湖  也能看到小白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黃鸝,在揚州夏季最為常見。通常,人們把它們作為夏候鳥。不過,今年冬季的瘦西湖,有成群的白鷺來「作客」。   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說,在瘦西湖北門附近的淺水區域,每天都有100多隻白鷺來到這裡,「基本都是小白鷺。」   實際上,鳥友們近幾年就已注意到,每年冬季都有為數不少的小白鷺來到揚州,但成群的白鷺來到城區,還是第一次。   王志強的工作地就在瘦西湖畔,他用手機拍攝了一段白鷺紛飛的場景,發在朋友圈,引來不少點讚。
  • 瘦西湖來了貴客快來「鷗」遇吧 紅嘴鷗數量比白鷺多得多
    瘦西湖也能看到小白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黃鸝,在揚州夏季最為常見。通常,人們把它們作為夏候鳥。不過,今年冬季的瘦西湖,有成群的白鷺來「作客」。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說,在瘦西湖北門附近的淺水區域,每天都有100多隻白鷺來到這裡,「基本都是小白鷺。」
  • 「落霞與孤鶩齊飛」 鐵嘴沙鴴現身大批冬候鳥來揚
    鴨子鷸鳥來到花魚塘  今年或再邂逅鴛鴦、黑臉琵鷺  鳥友「揚州瘦竹」說,這幾天他在花魚塘發現,這裡已經來了不少越冬候鳥,其中鴨子有綠翅鴨等,鷸鳥有鶴鷸等,都是往年越冬比較常見的鳥類。眼下,花魚塘各個魚塘正陸續在清塘,哪裡的水抽乾,鳥兒就飛到哪裡,正是觀鳥拍鳥的好時候。  鴨,古代稱為「鶩」。
  • 華南植物園可看134種鳥
    昨日,記者在「華南植物園鳥種資源調查」總結大會上獲悉,截至今年12月,華南植物園共發現134種鳥,其中還包括很少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烏雕。  據了解,「華南植物園鳥種資源調查」項目從去年11月5日正式啟動,吸引了廣州十餘所中小學校及觀鳥團體共350多人參與,其中學生約佔50%,培訓新觀鳥學生100多人。
  • 遊記:揚州西湖愉快之旅
    2014年4月25日休息一天,決定去揚州玩一下,早上乘坐6:25開往揚州的汽車32元8:30到達揚州汽車東站。下車後打了一個面的直奔瘦西湖景區,司機要50元,還價到40元。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還是被宰了一下,網上說25元就夠了。
  • 外地鳥友來追鳥拍到普通朱雀 揚州鳥家族增加到281種
    普通朱雀鳥友「喵五郎」攝椋鳥杭德泉攝幾天前,一位「稀客」——一隻名叫長嘴鷸的鳥兒來到了揚州城北,它在我國十分罕見,越冬地通常在北美洲。「揚州有長嘴鷸」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外地。這不,近日就有蘇南鳥友來到揚州城北「追鳥」,就想看看這位「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