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揚州鳥友發現了哪些鳥類新紀錄?

2021-01-09 綠楊夜話

先看一段同事最近的報導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

近日,揚州鳥類和野生動物攝影分會會長萬長年在高郵湖畔拍攝到了一隻鷸鳥,經資深鳥友朱傑辨認,這是小杓鷸(sháo yù),是揚州首次記錄到它。而且,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增加到了273種。

在看看鳥友朱傑出整理的

觀鳥拍鳥愛好者多了,發現當地鳥類新紀錄的機會也多了。2018年又增加了8個揚州鳥類新紀錄,其中有驚喜,有心酸,有故事...

下面給大家一 一 道來:

3月的城北魚塘,揚州鳥友經常去的地方,突然就來了一隻大杓鷸,揚州的第一隻杓鷸,而且是在城市裡。

上:大杓鷸,下:白腰杓鷸 來源《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對比一下兩種體型,嘴長差不多的杓鷸,翼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大濱鷸 大哥小弟/攝

還是城北魚塘,4月又來了一隻大濱鷸,遷徙路過,簡直就是一塊福地,之前還有過紅喉鷚,彩鷸,黃頭鶺鴒等。 大濱鷸在IUCN 紅色名錄等級中,標註為瀕危鳥種。

8月,遷徙季節,北方寺大橋附近的鵝塘裡,發現了兩隻紅頸瓣蹼鷸,待了沒幾天,但著實驚豔了一把。

有鳥友說在江蘇張家港看到了上百隻集群的壯觀景象。

希望明年揚州你們還會再來,讓我們再看看你們奇特的覓食方式(在淺水浮遊打轉,啄食水生無脊椎動物、蠕蟲及昆蟲)!

之前在上海南匯見過一隻模糊版的長嘴鷸,當時討論了好長時間。8月在揚州北方寺大橋附近看到兩隻清晰的,感覺特別親切。這兩個傢伙一直保持著一項神秘的記錄:所有外地鳥友,來揚州尋找均未能如願以償,無一例外

連續幾天見到長嘴鷸都是很成群的鶴鷸待在一起,有一個發現是長嘴鷸覓食頻次高於其他鷸類,幾乎沒有停的時候,喜歡把整個頭部埋入水中,捕食貝類,蝦蟹等。

長嘴鷸在江蘇的記錄次數屈指可數,全球分布圖上,中國區域也是比較零散的。

闊嘴鷸,在海邊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鳥啦,這次可能是遷徙途中遇到了合適的生境短暫停留「加油」的。跟紅頸瓣蹼鷸和長嘴鷸一樣,也是兩隻,難道是配對遷徙撒狗糧?

9月約了久居揚州的臺灣鳥友陳先生一起去捺山,在大石柱上發現了縱紋腹小鴞,當時還認錯了,主要覺得太意外,它是怎麼出現在這裡的?

以前只在西部觀鳥時見過它,喜歡蹲在樹樁,電線桿或者土堆上。

希望你在揚州一切都好!

小杓鷸 來源:《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看看正常的小杓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嘴哪裡去了,很難想像它在遷徙途中經歷了什麼!

本以為2018年快結束了,應該不會有什麼新發現了,看到杭德泉老師在微信群裡發的信息,瘦西湖萬花園的小山坡上來了一小群慄背短腳鵯。趕緊跑去觀察了一下,大概有個五六七八隻。慄背短腳鵯好像擴散的挺厲害,以前都不敢想像它會來到揚州。一連觀察了好幾天,還算穩定,不知道能不能就此留下來?

揚州之前只有黑短腳鵯,這次又增加了個兄弟。

2018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還會再有什麼新發現嗎?好期待!

相關焦點

  • 大杓鷸 長嘴鷸 縱紋腹小鴞…… 今年揚州增加11個鳥類新記錄
    藍磯鶇資料圖 縱紋腹小鴞資料圖   觀鳥拍鳥愛好者多了,發現當地鳥類新記錄的機會也多了2018年,揚州又增加了11個鳥類新記錄。   城北魚塘是塊「福地」   1月,正是冬季最冷的時期。這一時期,一般都是鳥訊比較平淡的時候。而鳥友杭德泉,在宋夾城發現了褐柳鶯——一種比麻雀還要小的小鳥。這個發現,也為2018年揚州鳥類記錄開了一個好頭。
  • 捺山發現鳳頭鷹等鳥類 揚州「鳥家族」已有275種
    揚州網訊 (記者 周晗) 中秋已過,揚州天空迎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大批候鳥從揚州過境。連日來,揚州鳥友在儀徵捺山先後發現白喉針尾雨燕、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等,它們都是揚州鳥類新成員。其中,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外地鳥友來追鳥拍到普通朱雀 揚州鳥家族增加到281種
    普通朱雀鳥友「喵五郎」攝椋鳥杭德泉攝幾天前,一位「稀客」——一隻名叫長嘴鷸的鳥兒來到了揚州城北,它在我國十分罕見,越冬地通常在北美洲。「揚州有長嘴鷸」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外地。這不,近日就有蘇南鳥友來到揚州城北「追鳥」,就想看看這位「稀客」。
  • 新疆首次發現須葦鶯刷新中國鳥類新紀錄
    新疆鳥友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拍到的須葦鶯。   白眉細嘴、翅膀灰褐,乍一看其貌不揚,細看玲瓏秀美的中國鳥類新紀錄——須葦鶯,近日出現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據悉,這是新疆鳥友近80年來,首次記錄到這種來自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外賓」。
  • 揚州「鳥家族」成員知多少?調查顯示:本地常見鳥類133種
    湖上這麼多鳥「鳥中大熊貓」也來了》一文,文中說遺鷗現身邵伯湖,成為揚州「鳥家族」的第282個成員。這282種鳥類,是揚州歷年記錄下來的鳥類名錄。這麼多鳥兒,哪些屬於常見鳥?最新出版的《揚州鳥類圖鑑》給出的答案是133種。1《揚州鳥類圖鑑》由揚州大學魏萬紅殷寶法主編,是可供揚州本地市民野外觀鳥識鳥的工具書。
  • 臺灣鳥類名錄今年新增17鳥種 破歷年紀錄
    繡眼畫眉今年從臺灣特有亞種改列為臺灣特有種,讓全臺特有種鳥類增加至25種。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新鳥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發現17種新鳥種!
  • 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部分夏候鳥依然在揚州「逗留」;過境鳥在揚州「驛站」短暫歇息,或僅在揚州天空「驚鴻一現」;冬候鳥也陸續來揚「旅居」。候鳥遷徙大部隊中,有一群鳥特別驚豔,那就是猛禽,眼下正是猛禽遷飛高峰期,只要選對地方,抬頭望向天空,你就有可能看到「鷹擊長空」的景象。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 揚州大學現觀鳥「神地」
    近來,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一處林地成了觀鳥「神地」,鳥友們在這裡記錄了多種旅鳥,如蟻鴷、紅尾歌鴝、白眉鵐、鱗頭樹鶯等,其中,鱗頭樹鶯在揚州還是頭一次記錄到,因此,揚州鳥類大家庭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種類達到了277種。
  • 定居南方的鳥竟現身揚州 慄背短腳鵯來到瘦西湖
    昨天,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鳴秋的蟲」等人再次在瘦西湖有了新記錄——一群慄背短腳鵯到來。據悉,它們原本是定居在南方的鳥兒,沒想到會現身揚州。慄背短腳鵯從南方「移居」到揚州的鳥兒聽說瘦西湖有寶興歌鶇,鳥友杭德泉非常感興趣,「畢竟是揚州的新鳥種,我也想去拍攝。」
  • 新疆鳥友今年發現草鷺矛隼彩䴉等五種罕見鳥
    臉部如同畫了京劇臉譜的草鷺,捕獵時像擲出的矛槍一樣迅速的矛隼,羽色會隨著光線發生變化的彩䴉……12月7日下午,記者在新疆觀鳥會2019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界發現了5種罕見鳥。今年,新疆鳥友發現的5種罕見鳥種分別為:侏鸕鷀、草鷺、赤頸鸊鷉(pì tī)、矛隼、彩䴉。
  • 揚州儀徵現黑冠鵑隼 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揚州網訊(記者 向家富)近日,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在儀徵銅山記錄到黑冠鵑隼。這是繼發現猛禽灰面鵟鷹和鳳頭蜂鷹後,再次在銅山發現猛禽,它們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截至目前,揚州觀測到的鳥類已達到261種。
  • 神秘嘉賓造訪滴水湖,竟是中國鳥類新物種
    近日,一隻從沒見過的「黑鴨子」進入了不少「鳥友」的鏡頭。它是什麼鳥種?又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查資料、問專家,經過一番忙活,終於「破案」:原來它的名字叫「絲絨海番鴨」,此前從未在中國境內出現過。它的到來,也意味著中國鳥類再添新物種。
  • 「稀有物種」現身揚州,趕緊看看它們長啥樣
    這不,揚州鳥友錢治華有了新的記錄——在高郵湖拍攝記錄到兩隻半蹼鷸,它們還是頭一次在揚州被發現。揚州「鳥家族」的成員也因此增加到了278種。   「稀有物種」現身揚州   半蹼鷸,也是「鷸蚌相爭」中鷸鳥的一種。跟很多鷸鳥一樣,長長的嘴巴是它最為明顯的標誌之一。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一書中,半蹼鷸被列為「稀有物種」。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的揚州,鳥類眾多。這些年,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揚州「鳥家族」的種數。去年2月25日,本報報導了揚州記錄到的鳥類為282種,最近,揚州鳥友又有了新的統計,揚州鳥類共有295種。   30多年增加了156種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避免「原住民」近親繁殖 揚州動物園引進200隻新鴨
    中國江蘇網5月6日訊 記者昨從揚州動物園了解到,為了給園內的鴨類注入「新鮮血液」,動物園新引進了200隻赤麻鴨和翹鼻麻鴨。目前,動物園鶴鳴湖鴨類水禽數量有上千隻。其實,赤麻鴨和翹鼻麻鴨都是遷徙鳥類。不過,在經過人工飼養後,它們也已成為定居揚州的「留鳥」了。遊客切勿過多投餵鴨家族是動物園鶴鳴湖最大的「家族」,目前有綠頭鴨、翹鼻麻鴨、紅頭潛鴨、花臉鴨、赤麻鴨、琶嘴鴨、針尾鴨等近800隻。
  • 冬季這種鳥也不離開揚州 茱萸灣這種果實成鳥兒「美食」
    揚州網訊 (揚州發布記者 向家富)12月9日,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與揚州大學綠行社同學共40多人,在茱萸灣風景區進行了一場觀鳥活動。觀察發現,本地留鳥領雀嘴鵯已成為這裡的優勢鳥種之一;夜鷺是這裡的「常客」,一年四季都可見;而特色植物山茱萸的果實,在冬季成為烏鶇、白頭鵯、黑臉噪鶥的「口糧」。黑臉噪鶥鳥友杭德泉說,當天觀鳥發現20多種鳥兒,有紅脅藍尾鴝、斑姬啄木鳥、黑臉噪鶥、烏鶇、領雀嘴鵯、灰喜鵲、夜鷺、北紅尾鴝等。
  • 商洛商南境內發現首例灰臉鵟鷹鳥類新紀錄種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商南臺 任雯 通訊員 王剛) 近日,商洛商南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在整理統計新開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金絲峽螺旋崖的紅外觸發相機視頻照片時,發現拍攝到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隼形目
  • 「珠海」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短嘴豆雁
    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發現三隻短嘴豆雁。據了解,短嘴豆雁是由豆雁(Anser fabalis)亞種提升為種。短嘴豆雁體色麻褐,與豆雁(80釐米)相近,但體型(75釐米)較小。短嘴豆雁在珠海屬於冬候鳥,根據《廣東省的鳥類及考察歷程》,廣東省最早記錄的短嘴豆雁追溯到1863年。近十年,短嘴豆雁絕大部分南下到鄱陽湖越冬,很少飛到廣東。本次雁落平沙,表明平沙處於候鳥的重要遷徙路線上。除了短嘴豆雁,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已經記錄到野生鳥類100餘種。
  • 寶興歌鶇飛到揚州來了 它是只「漂鳥」 原本定居山區
    景曉濱攝核心提示昨日的瘦西湖,來了一名特殊的「客人」——寶興歌鶇 [dōng],資深鳥友顧磊形容它是一名「漂鳥」。原來,寶興歌鶇原本是山區的「定居」鳥兒,但也會有零星的「不安分」的鳥兒,會飛到其他地方,如來到瘦西湖的這隻寶興歌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