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2020-11-26 中國江蘇網

  

  燕隼景曉濱攝

  

  阿穆爾隼蔡月欣攝

  

  樹鷚冬候鳥揚州鳥友

  中國江蘇網10月9日訊 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揚州的天空真是太熱鬧了。部分夏候鳥依然在揚州「逗留」;過境鳥在揚州「驛站」短暫歇息,或僅在揚州天空「驚鴻一現」;冬候鳥也陸續來揚「旅居」。候鳥遷徙大部隊中,有一群鳥特別驚豔,那就是猛禽,眼下正是猛禽遷飛高峰期,只要選對地方,抬頭望向天空,你就有可能看到「鷹擊長空」的景象。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燕隼等多種猛禽現身

  據鳥友顧磊、小朱等人觀察,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不少猛禽先後現身揚州,它們分別是日本松雀鷹、阿穆爾隼、燕隼、鳳頭蜂鷹等。

  根據記錄,猛禽遷徙季,揚州可見的猛禽有10多種。昨日,小朱等鳥友前往儀徵捺山,在這裡記錄到了燕隼和鳳頭蜂鷹。當然,除了捺山,在揚州很多其他地方都能見到猛禽,如銅山今年就記錄到了灰臉鵟鷹、鳳頭蜂鷹、黑冠鵑隼等;在公道河、廖家溝河岸,鳥友們拍攝到了大群阿穆爾隼獵食的場景;在杭集鎮夾江,鳥友「靜遠」拍攝到了白腹鷂等。

  不少猛禽常年「駐守」

  除了遷徙的猛禽,還有不少猛禽常年「駐守」揚州,成為某一區域的「山大王」,如鶚、遊隼、黑耳鳶、紅隼(也有少量候鳥)、鳳頭鷹等。留守在揚州的猛禽中,以黑耳鳶最為人們所熟悉,因為它最符合「老鷹抓小雞」中的「老鷹」形象。

  如果想一睹黑耳鳶的雄姿,可以去江邊或湖邊,因為它們喜歡吃魚,還喜歡吃腐肉。

  部分夏候鳥仍在「逗留」

  昨日,鳥友在捺山發現,還有不少夏候鳥「逗留」揚州,如白鷺、家燕、三寶鳥、發冠卷尾、四聲杜鵑等。其中,三寶鳥和發冠卷尾都是高顏值鳥兒,讓鳥友們一飽眼福。小朱說,捺山山林寬大,山中又有水,而且視野非常寬敞,是觀鳥的好地方。

  不過,等再來一波冷空氣,夏候鳥大部分就會離開揚州了。城北漁場近來就冷清了許多,原來須浮鷗雛鳥已經長大,相繼南飛了。漁場主人說,現在就一些蒼鷺、夜鷺等留鳥在這裡覓食。

  冬候鳥陸續來揚「旅居」

  猛禽過境揚州,當然也有其他鳥類過境,在捺山,就有北灰鶲、鴝姬鶲等過境鳥在這裡暫歇。

  過境的候鳥吃飽歇好後,就將開始新的徵程,而對來揚州越冬的候鳥來說,它們整個冬天都會在揚州「旅居」。小朱介紹,昨天他們記錄到的冬候鳥有懷氏虎鶇、黃眉柳鶯等。

  根據往年記錄,來揚州越冬的候鳥有60多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有紅嘴鷗、斑嘴鴨、綠頭鴨、樹鷚、黃喉鵐等。

  ■多知道點

  猛禽也愛集群遷徙

  在食物鏈中,猛禽是最頂端的一環。作為「獵手」,它們在遷徙季節一樣是集群遷徙。據顧磊觀察,大部分猛禽遷徙季都是大部隊統一行動,只有少量的猛禽因為各種原因而掉隊落單。

  原來,猛禽遷徙途中,依然需要獵食,而獵物(如小鳥)在秋冬季節通常也是集群的。

  當然,猛禽獵食的對象不全是鳥、青蛙等動物,螞蚱等昆蟲也是一些猛禽的獵食對象,如阿穆爾隼,它的主食就是昆蟲;燕隼,雖然也捕食麻雀等小型動物,但它們捕食的大量食物依然是螞蚱等昆蟲。而且,它們捕食昆蟲時常常是群體性捕食,並互相協作驅趕獵物以增加捕食機會。

  ■最新發現

  「新揚州鳥」棕臉 鶯現身捺山

  昨日的觀鳥活動中,小朱還記錄到了棕臉 鶯,這是一種比麻雀還要小的小鳥。

  小朱介紹,棕臉 鶯在南方地區常見,但在揚州還是第一次發現,不過,它不是候鳥,而是留鳥,也就是說,它們在揚州常年可見。這也意味著,隨著氣候變化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一些過去只在南方出現的鳥兒,現在也移居到了北方。

  棕臉 鶯羽毛顏色多樣,有慄色、黑色、綠色、黃色、白色等,而且色彩亮麗,屬於比較好看而且小巧可愛的林鳥之一。

  ■相關連結

  昨日上午,鳥友在捺山所觀看到的鳥類有雉雞、白鷺、鳳頭蜂鷹、紅隼、燕隼、山斑鳩、珠頸斑鳩、四聲杜鵑、三寶鳥、大斑啄木鳥、灰頭綠啄木鳥、棕背伯勞、發冠卷尾、紅嘴藍鵲、灰樹鵲、灰喜鵲、喜鵲、家燕、白頭鵯、棕臉 鶯、黃眉柳鶯、棕頭鴉雀、遠東山雀、銀喉長尾山雀、北灰 、鴝姬 、懷氏虎鶇、樹麻雀、黑臉噪鶥。

  記者 向家富

相關焦點

  • 捺山發現鳳頭鷹等鳥類 揚州「鳥家族」已有275種
    揚州網訊 (記者 周晗) 中秋已過,揚州天空迎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大批候鳥從揚州過境。連日來,揚州鳥友在儀徵捺山先後發現白喉針尾雨燕、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等,它們都是揚州鳥類新成員。其中,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它叫棕臉鶲鶯,武漢很常見
    5月4日,多名專家觀看照片後指出,李維斌所拍的鳥是「棕臉鶲鶯」,是一種在武漢地區很常見的鳥。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指出,李維斌拍攝的鳥叫「棕臉鶲鶯」,是一種生活在尼泊爾、東南亞北部、中國南方的常見鳥類。在武漢,這種鳥的數量很多。武漢市民稍加留意,就能在市內的龜山、珞珈山、九峰山等地見到這種鳥。
  • 近期南匯東灘連續發現白眶鶲鶯等罕見鳥類新品種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近期適逢鳥類遷徙高峰,大量候鳥在上海過境,不少觀鳥愛好者在南匯東灘連續觀測到了白眶鶲鶯、克氏冠紋柳鶯和棕臉鶲鶯等較為罕見的鳥類,刷新了上海鳥類品種新紀錄。  4月11日,觀鳥愛好者楊志棟在南匯東灘發現一隻白眶鶲鶯,僅過了兩天,又有鳥友在相同的地方再次觀測到白眶鶲鶯。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的揚州,鳥類眾多。這些年,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揚州「鳥家族」的種數。去年2月25日,本報報導了揚州記錄到的鳥類為282種,最近,揚州鳥友又有了新的統計,揚州鳥類共有295種。   30多年增加了156種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灰冠鶲鶯現身武漢 鳥類分布名錄又添新成員
    近日,有市民在武漢解放公園內發現一隻灰冠鶲鶯,刷新了武漢市鳥類品種新紀錄,至此武漢市鳥類分布記錄達到409種。隨後,武漢市觀鳥協會多位會員到現場拍攝了這隻鶲鶯的影像資料。
  • 揚州首現燕隼澤鷸紅喉姬鶲 鳥家族再增新成員
    候鳥遷徙季,揚州鳥友再次有了很多收穫,先後記錄到3種「新揚州鳥」,它們分別是燕隼、澤鷸和紅喉姬鶲。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已有216個成員了。 「候鳥遷徙季,從揚州過境或到揚州越冬的鷸鳥種類和數量都很多,不過,澤鷸還是我們第一次記錄到。」澤鷸在揚州也是過境鳥,它們夏季在西伯利亞繁殖,秋冬季節則南遷到中南半島、澳大利亞等地越冬。目前,揚州記錄到的鷸鳥種類多,比較常見的有扇尾沙錐、鶴鷸、黑翅長腳鷸、白腰草鷸等。眼下,扇尾沙錐、黑翅長腳鷸等已來到揚州越冬。
  • 萊州驚現金眶鶲鶯 專家稱填補山東鳥種空白(圖)
    日前,煙臺萊州觀鳥協會鳥類愛好者在萊州市城港路街道一片沿海防護林裡,拍攝到一隻金眶鶲鶯正在小憩。  金眶鶲鶯鳥又叫大吉黃、灰頂鶲鶯,體型僅有13釐米左右,體色偏黃,具寬闊的綠灰色頂紋和黑色眉紋,眼圈呈黃色。
  • 活動| 講座:浙江鳥類辨識——浙江的鶯(柳鶯、鶲鶯)
    春季遷徙季,又到鶲鶯過境季,這兩天鳥友們遇見了這些柳鶯。  華南冠紋柳鶯 蔣金福  冕柳鶯 蔣金福  極北柳鶯 蔣金福  看看這些柳鶯的顏色、看看它們的體型、看看它們的大小,是不是要崩潰……  傻傻分不清!
  • 滇西觀鳥拍鳥,鳥人們無法抵禦的誘惑
    純藍仙鶲,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其次,雲南與緬甸、越南、寮國接壤,有4060公裡邊境線,在這個區域發現中國鳥種新記錄的機會大大增加。特別是對於剛開始觀鳥拍鳥的鳥友而言,由於鳥種太過豐富,要麼是撲面而來的鳥浪,弄得手忙腳亂不分東西,要麼叢林密集不見鳥影一頭霧水。因此有經驗的老鳥人會提醒新人,反正滇西也不會只來一次,可以先觀察常見鳥,下次觀鳥時放過上次已經看好拍好的種類,重點找自己的新種,這樣反而效率比較高更有樂趣。
  • 劍鴴、大杓鷸現身,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繁殖羽特徵為胸具棕色橫紋,臉具黑色斑紋,前額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黃灰色。▲ 紅胸啄花鳥 郭康2020年3月20日攝於青華海片區12 慄頭鶲鶯 Seicercus castaniceps慄頭鶲鶯為體型較小(9釐米)的橄欖色鶯。
  • 百鳥公園大遷徙
    到4月上旬,某個雨後初晴的早晨,懷氏虎鶇、冕柳鶯、慄頭鶲鶯也會齊現於抱冰堂旁的闊葉樹上。進入5月,鶇、鶲、卷尾們開始成為遷徙主力,直到紅尾伯勞也難覓蹤跡,春遷才算告一段落。8月底,江城依然酷熱,完成繁殖任務的北灰鶲、冕柳鶯又回到了首義炮臺下的小樹林,長達2個多月的南返拉開序幕……在首義公園停歇的遷徙大軍裡,鶇類是較有代表性的一個類群。
  • 看圖識鳥,手機百科圖文!
    棕扇尾鶯遠東樹鶯鴝鶲斑臉海番鴨 白腹藍姬鶲雌鳥
  • 樹鶯的家譜
    現存的32種樹鶯被劃分成7個屬,其中19種在中國有分布。拍過的樹鶯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冠地鶯和寬嘴鶲鶯了。
  • 新紀錄!灰樹鵲首現太平山,青島鳥類數量達到432種
    從觀察記錄可以看出,許多南方鳥種在北方頻繁的出現,而且穩定成種群的生存,個別鳥種有繁殖現象。青島觀鳥協會的觀鳥記錄中就有慄頭鶲鶯、棕臉鶲鶯、比氏鶲鶯、白頭鵯、八哥、領雀嘴鵯、黑枕王鶲等鳥類。黑枕王鶲。宋福海 攝這裡特別要提的是黑枕王鶲(Hypothymis azurea)。黑枕王鶲,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四川,雲貴地區,兩廣及福建等地區。
  • 【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原標題:【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日  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飛來「新朋友」  經專家鑑定發現  新增記錄鳥類13種  其中  7種為保山新紀錄  來  點擊高清大圖
  • 在揚州旁去捺山看一座地質博物館,看一場滄海桑田的時間簡史在捺
    在揚州旁去捺山看一座地質博物館,看一場滄海桑田的時間簡史 在捺山地質博物館,玄武巖火山地質科教館整個用泥土覆蓋並在泥土上種草坪,給人的感覺好像這個建築是從泥土裡長出來一樣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陸曉鳳 本組圖/廈門觀鳥協會提供)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發現了福建鳥類新紀錄——褐胸鶲。  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現身 羽色獨特與麻雀有幾分相似  挺拔著褐色的身軀,顫動著棕色尾巴,高傲地站在茂密的樹叢中,銳利的眼睛觀察著四周,伺機而動捕捉獵物……這是8日早上,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捕捉到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