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旁去捺山看一座地質博物館,看一場滄海桑田的時間簡史在捺

2021-01-19 騰訊網

在揚州旁去捺山看一座地質博物館,看一場滄海桑田的時間簡史

在捺山地質博物館,玄武巖火山地質科教館整個用泥土覆蓋並在泥土上種草坪,給人的感覺好像這個建築是從泥土裡長出來一樣。門前四個大字「時間簡史」奠定了整個地質博物館的基調。

「這裡地質資源非常豐富,其中現存最為久遠的木骨化石已經有上億年的歷史。」

捺山地質公園最大的特色是玄武石柱林和木骨化石,預計全部建成後,捺山地質公園將成為中國頂級的玄武巖地質公園,世界一流的礦坑花園。捺山地質公園以嶄新的面貌、獨特的風格展現在大家面前。

室內展廳採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針對不同年代、不同地質構造、不同外形、不同植被類型等特點,再現火山奇觀,使人身臨其境,感受火山噴發、地熱形成的景象,揭示火山噴發的自然現象,普及地質知識,使人們了解火山噴發對人類及自然環境的影響。

地球上的高山大海江河湖泊,仰賴天地造化。六稜柱的遺存,是滄海桑田的見證,大自然塑造這顆幾近完美的「石石榴」,花了五百萬年。今天,它的每根六稜石柱和每條縫隙依舊一往情深地思念大海和長江,用人類想像不到的方式,山海、山河遙相望……

交通:於江蘇省儀徵市區以北13公裡處,寧鎮揚中心區域,周圍環繞S333、S353、S125省道,寧通高速和宿揚高速分別在附近有出口。

門票:門票70元,年卡100元。

相關焦點

  • 捺山發現鳳頭鷹等鳥類 揚州「鳥家族」已有275種
    揚州網訊 (記者 周晗) 中秋已過,揚州天空迎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大批候鳥從揚州過境。連日來,揚州鳥友在儀徵捺山先後發現白喉針尾雨燕、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等,它們都是揚州鳥類新成員。其中,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部分夏候鳥依然在揚州「逗留」;過境鳥在揚州「驛站」短暫歇息,或僅在揚州天空「驚鴻一現」;冬候鳥也陸續來揚「旅居」。候鳥遷徙大部隊中,有一群鳥特別驚豔,那就是猛禽,眼下正是猛禽遷飛高峰期,只要選對地方,抬頭望向天空,你就有可能看到「鷹擊長空」的景象。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召開2019「揚州的夏日」特色主題活動產品發布會
    現在召開激情洋溢「夏」揚州——2019「揚州的夏日」特色主題活動產品發布會。為助推揚州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進一步做好「四季旺遊」,持續打響「揚州的夏日」品牌,今年夏季我局將繼續牽頭舉辦「揚州的夏日」活動。2019「揚州的夏日」特色主題為:激情洋溢「夏」揚州。時間集中在2019年6月中旬-8月底。下面請我局旅遊推廣處朱曉晴處長為大家發布具體活動。
  • 來這個博物館,看海裡的百合花
    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就可以領略到這樣的奇景。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序廳 張凡攝走進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好似藝術大師的雕刻作品。整個造型如花似畫,美得讓人心醉。
  • 藏在天鵝湖畔的寶藏博物館,帶你尋找生命的起源!
    在天鵝湖畔,除了大家都熟悉的安徽省博物院新館,另外還有一座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這裡,你可以盡情探索這顆星球神奇的秘密。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是一座集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展示體驗、科普教育、文化交流、智性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場館。
  • 成都值得一看的博物館有哪些?
    在三星堆博物館不但可以看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還可以看到大量的古代蜀國、古代成都的歷史文物。5.成都川菜博物館到成都,吃什麼,火鍋串串兔兔頭,還有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館——川菜博物館。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菜系文化為陳列內容的主題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看到從古至今的許多烹飪煮食器皿,以及茶具餐具等有意思的東西。
  • 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我們現在擁有的複製品,是中國人自己複製的,他就是中國地質博物館老館員胡承志老先生,複製技術又非常精湛,所以從這一點上看,也非常有意義。自然類的博物館,人們參觀完首先會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感嘆滄海桑田的變遷,給我們啟示的恰恰是,大自然是不可抗逆的,人類要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還有很多礦物,常常讓我感到很「精美」,礦物的形成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歷史,看到這些神奇又不可再生的資源時,我相信大家對於保護自然和珍惜資源,可能會有更深的感受。我也希望通過大家參觀地質博物館,通過這次直播,使觀眾得到這方面的啟示。
  • 正式定名: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內部展陳方案曝光
    「運河上的舟楫」展廳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公開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同意將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裡大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
  • 揚州又一新地標!真好看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首次採用單元式石材幕牆工藝造型如巨船的鋼結構主建築穿上漂亮「外衣」與普通的石材相比這一石材表面並不平整開上了一條條槽線,深達一釐米左右表面有凹凸感,整體看像水波一樣五亭橋上的「五亭」不同其四個方形亭子,分布在四個角上而在頂部的中間位置,則是一個圓形景觀亭從空中看,「五亭」像眾星拱月一樣呈現圓亭、方亭巧妙布局運用讓整個頂部景觀既端莊大方更充滿揚州地域特色和濃濃的文化味
  • 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博物館1樓—地球夢,黃州君看黃河象有點瘮人
    黃岡大別山地質博物館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新港二路37號(明珠大道與新港二路交匯處旁),離黃岡師範學院和學生街相當近。前幾日下雪,黃州君獨遊了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轉一轉,陶冶下情操。當天雪下得好大,黃岡大別山地質博物館周邊都是雪。
  • 【快看】「信口雌黃」裡的雌黃是什麼?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為您揭曉
    在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來一場「穿越之旅」,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1月18日,記者來到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各樣的地質「寶石」,有化石、巖石,還有恐龍化石。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原副館長陳老師介紹說,長安大學是西安開辦地質學科的6所高校之一,擁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的博士授予權。
  •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首個超逼真室內恐龍館
    這是一座可看可學又好玩的地質博物館。新館歷經16個月,480天,長達11520小時的等待,終於開放了。新館分為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測繪地理信息廳等六大常設展廳,還有礦石林、青少年科學探索中心等輔助場所。
  • 揚州鳥友發現了哪些鳥類新紀錄?
    先看一段同事最近的報導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近日,揚州鳥類和野生動物攝影分會會長萬長年在高郵湖畔拍攝到了一隻鷸鳥,經資深鳥友朱傑辨認,這是小杓鷸(sháo yù),是揚州首次記錄到它。而且,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時間永留簡史!走進《圖解時間簡史》
    時間可逆轉嗎?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旅行嗎?宇宙有沒有邊緣?宇宙起源於哪裡,未來會怎樣?……這些問題困住了眾多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時間簡史》在科學界、出版界都鼎鼎有名。因為他清晰地解讀了宇宙學的很多問題,將高深的理論物理學通俗化,向大眾普及。儘管如此,沒有一定物理學基礎很難真正讀懂。
  • 一座地質公園 一部地球歷史
    張恣寬攝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九華山地質公園雲臺山世界地質公園沂蒙山地質公園蒙山珠峰之龜蒙頂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據百度世界地質公園鏡泊湖景區迎來遊客高峰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是世界上地質遺蹟資源豐富、分布地域廣闊、種類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擁有著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其中,地質公園這種地質資源記錄了地球滄海桑田的變遷
  • 中華震旦角石:滄海桑田變遷的記錄者
    北京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王寶鵬指著三根外觀如竹筍般的化石告訴記者。  近日,北京海關向北京自然博物館移交了76件罰沒化石及古生物製品,並在現場進行了化石及古生物製品展示。  「中華震旦角石是一種非常兇猛的肉食動物,殼長可達二米以上,多數在幾十公分至一米之間。」王寶鵬解釋,其中兩根「竹筍」出自同一個角石,自己也是第一次見到長達兩米多的中華震旦角石。
  • 跟著揚州博物館文物「穿越」探究竟!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揚州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其中不少都與端午節的主題有關。畫面中,幾條大小不一的龍舟在湖上競渡,岸上柳樹依依,畫面近處有一座橋,橋上及岸邊均有數人正在觀賽,畫上題「揚俗龍船五月朔至十八日為一市……船長數丈,前首後尾儼然龍也,四角枋柱揚旌曳旂,以金鼓振之,與水聲相激……」顯示出極其熱鬧的賽龍舟場面。而令人驚喜的是,在畫面中的遠處,就是揚州地標性建築白塔。看來,汪鋆記錄下的這次熱鬧的龍舟賽事,應該就是在瘦西湖內了。
  • 博物館小蜜蜂報名帖│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寒假出發,浙大地質...
    「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好的,錢報「博物館小蜜蜂」聽到了。1月18日,孩子,放下課本放下手機,拿起指南針拿起地質錘,我們一起去看地球,一起去為地球搭脈,一起去看地殼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用你好奇、求知、靈動的雙眼,看世界!約吧——「科考,從博物館內到館外」。那一天,我們會先來到浙江博物院安吉館區地質館,探尋浙江大地廿億年的秘密。
  • 國家地質博物館中,有塊礫石是寶貝,專家說:它表面的劃痕最難得
    在國家地質博物館中,卻藏有一塊普通的礫石,它外表平平無奇,卻因為上面的幾道劃痕而成為了「寶物」,如果您想了解事情的真相,下面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今天我們要探秘的這塊礦石,珍藏於中國地質博物館。所以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這座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談古史有現實關懷(圖)
    既要有格調,又要有權威性,還要好讀,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依我的淺見,終究還是有這樣的書,《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即是其中之一。  如果按原書名直譯,這部著作應該叫「100件物品中的世界史」。  除擔任大英博物館館長,麥格雷戈也是倫敦古文物學會成員、藝術史學者。因為文稿是要在電臺中播出,所以這本書寫得很生動,沒有一般學術文章的晦澀感,卻有優秀學術文章的質量保證,很像央視《百家講壇》的風格。比如說,《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開篇第一件文物是霍尼吉提夫大祭司木乃伊,麥格雷戈講自己8歲時第一次邁進大英博物館,首先要看的就是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