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質博物館中,有塊礫石是寶貝,專家說:它表面的劃痕最難得

2021-02-08 歷史店

地殼是由多種物質組成,其中巖石是最重要的物質之一,巖石按其成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即: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而巖石按照功用分類,又可分為普通石頭,礦石和寶石,經過地質學家的研究發現,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寶石,才具有收藏和觀賞的價值。在國家地質博物館中,卻藏有一塊普通的礫石,它外表平平無奇,卻因為上面的幾道劃痕而成為了「寶物」,如果您想了解事情的真相,下面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今天我們要探秘的這塊礦石,珍藏於中國地質博物館。所以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這座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不僅是國內最早的地質學博物館,也是目前收藏地質標本最多的一座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建館於1916年,當年的中國正是「北洋政府」統治的混亂時期。由袁世凱「準奏」設立了「地質調查局」,局內包含地質礦產博物館。

百餘年來它歷經風雨,曲折發展,步入今朝。就在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展廳中,有一塊普普通通的礫石,它從哪個面來看都是平平無奇的,只是它的表面多了幾道劃痕,說實話,這塊石頭要是擺在公園裡的涼亭旁,也不會有人覺得突兀。但是他居然被當作至寶進了展品櫃,還被冠名為「冰川漂礫」。

說到「冰川漂礫」就不得不提地球的冰川期了。地球的冰川期並不單純是一個固定的時期,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川期,最近的一次是第四紀冰期,距今也已是二三百萬年了。冰川期最重要的標誌是全球性的大幅度降溫,並且全球的冰覆蓋佔比快速的增加,氣候帶也會相應的移動與改變,這些都會劇烈地影響生物的進化與演變的方向。

由現有資料可以得知,距今最近的「冰川期」也已經是二三百萬年前的事情了,而我們是如何去考證冰川期的存在呢?這時候「帶劃痕的礫石」進入了專家的視線,原來,冰川融化後會搬運巨大的石塊翻山越嶺,甚至有些直徑可達20米以上!後來的專家給它們取名叫做「冰川漂礫」。當一塊巨大的礫石出現在本來不產這種材質石頭的地方,並且它還具有粗糙的磨麵與明顯的擦痕,它們就成為了最具有說服力的冰川期存在的證明了。

地質學家通過研究這些「冰川漂礫」可以斷定各個冰期或者是同一冰期中冰川運動的方向和途徑,尤其是冰川中心地的移動情況。因為礫石的材質也各不相同,有些不屬於本地的礫石卻存在於此,便可根據它的材質分布去溯本求源。此外,還可以據此去研究海底和湖底的構造,因為會有許多「冰川漂礫」內部藏有生物化石,這是很好的參考標本。

一塊塊神奇的「冰川漂礫」,都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奇珍異寶,這些石頭表面和內部的痕跡都是大自然設定好的密碼,等待著人類破解密碼,探知地球百萬年間發生的奇妙事情。我們要好好解讀它們,更好地去了解地球幾百萬年以前的生活情景。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裡有塊帶字的石板,上面寫一句話,讓它成為難得的寶貝
    黑石板上整整齊齊的粉筆字跡,是每一個人同學時代的記憶,但在大英博物館中,有一塊比我們上學用的黑色石板,還普通的黑石板,上面寫滿了特殊的字跡,它被館內工作人員稱為是「難得的珍寶」,而它之所以能如此珍貴,只因為三個緣由,究竟是何緣故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 美索不達米亞出土「謎」一樣的泥板書,專家看過說,它是難得寶貝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區,一隊伊拉克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件奇特的文物,這件文物是一塊泥板書,其上還刻有諸多文字。這塊泥板書究竟有何用途?當泥土被成功印刻文字後,他們會有目的性地將其晾曬烘烤,令泥土變硬。如此一來,楔形文字就可以長久地被保存在泥板上,而且這種泥版的大小可以任意調換,拼湊起來十分方便。在19世紀時,就曾有考古專家在兩河流域遺址發掘出泥版書,據當時的考古數據統計來看,當時出土的泥板書共有50多萬塊,其中大部分保存完好,只有一小部分出現殘損與破裂。
  • 溫州男子撿到的「寶貝石頭」表面許多孔洞 是隕石嗎?
    讀者:大別山的河中撿到 大家都說像隕石劉先生是安徽安慶人,在溫工作,這塊石頭是他在今年過年回安徽老家時無意中得到的。4月22日,記者見到了劉先生所說的這個石頭「寶貝」:石頭高約40釐米,呈黑褐色,表面坑窪不平。石塊的重量要比普通石頭重,劉先生說有80公斤左右。
  • 山東博物館3件寶貝入選《國家寶藏》第二季!猜猜是啥
    10月9日,《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山東博物館加入其中,將有三件「國寶」大放光彩,目前這三件寶貝還在「保密」中。它不但改變了觀眾欣賞綜藝的一種態度和感受,而且改變了博物館的思維方式。」為了外拍環節,他們見過凌晨一到六點的博物館;為了調研文物,他們讀了近百部學術專著;為了把節目做得讓觀眾覺得不深、讓專家覺得不淺,每期的文案都堪比碩士論文的體量。
  • 荷蘭首相獲贈一塊假月巖,當寶貝供在博物館
    to The Netherlands of the Apollo-11 astronauts."當然這文字描述中沒有提及任何月巖的字樣,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視其若珍寶,為其投保了50萬美元的保險!
  •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的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鄉境內。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埋藏的化石形成於距今兩億兩千萬年前的海灣環境,主要化石包括:海生爬行動物、海百合等以及古植物化石。化石種類豐富、多樣、完美。
  • 村民地質公園邊挖土 剷出1000萬年奇怪石疙瘩 據說是「金陵神罐」
    江蘇有一村民,在國家地質公園附近挖土的時候當時,一位做雨花石生意的朋友,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個價值不菲的寶貝。」,是幾億年前火山噴發後的火山熔巖風化、脫落粉末(黃沙的古來上坂)、玄武巖、礫石等,在這些砂巖、礫石層向下流淌過程中,遇到白色火山粉末球狀物體,熔巖包裹了白色粉末形成的。
  • 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即將亮相貴州省地質博物館
    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多次組織國內地質界、文化界、旅遊界的專家進行探討和評審,結合實際徵集情況,最終確定在序廳牆面展示整塊一百餘平方米原版海百合化石方案,以恢宏的氣勢引出「地球生命的起源,從貴州拉開序幕」這一展陳主題。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  「我們這裡的藏品,最年輕的也有幾千萬年。」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  此話一點不假。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走進中國地質博物館,就猶如走進一部濃縮的地球與生命科學歷史。  我們的參觀從三層的史前生物廳開始。這個展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旨在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歷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並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過程。
  • 發燒友博物館辦起礦石展覽 寶貝來自全球(圖)
    」彭榮俊說,授課的對象包括國土資源部的眾多地礦專家。與此同時,彭榮俊還特意利用休息時間,走遍了全國各地的地質博物館,仔細揣摩裡面珍藏的礦物。一次偶然的機會,彭榮俊在登山過程中,遇到了一名賣石頭的商販。「主要是觀賞石,因為爬山爬累了,所以我就乾脆停下來休息。 」彭榮俊說,休息過程中他發現,在商販腳旁,有一塊珍貴的礦物——沸石礦。這激起了他的購買慾望。
  • 中國最年輕的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奇特被譽「鑽石之鄉」 就在山東!
    提到沂蒙山,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國首座「生態名山」和世界著名的養生長壽旅遊聖地。其實這座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不但風光秀美、歷史悠久,還是地質遺蹟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具有極高的地質研究意義。
  • "亞洲最大恐龍" 隱身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新華網四川頻道訊:據華西都市報報導,說它豪華,它沒有堂皇的建築,華麗的裝修,甚至沒有完善的安保設備。但從恐龍化石標本的擁有量和珍貴程度來講,它絕對豪華,引得不知有多少中外恐龍專家、博物館垂青。
  • 有人說:你挖出了「金烏龜」,1000塊我買,他說:不賣,上交國家
    有人說:你挖出了「金烏龜」,1000塊我買,他說:不賣,上交國家近年來,人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關於地底下的文物到底屬於誰,這個問題問住了許多人,在此,小編也想問一句,如果挖出來文物,你覺得應該屬於誰呢?
  • 車上有劃痕 為什麼很多老司機都說再攢攢一起修
    在很多車主看來,車子就代表了自己的形象,不允許有任何的瑕疵。他們把車當做手機一樣看待,為了防止車漆表面出現劃痕,不惜花費重金為愛車進行鍍晶和鍍膜。其實在偵探看來,汽車就是給我們提供方便的工具,雖然我們需要愛惜它,但絕對不是把它當做寶貝,所謂物極必反,這樣只會增加你的負擔。汽車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相信絕大部分年輕人都有駕照。
  • 隱藏在大山裡的大海——遷安國家地質公園山葉口景區
    研學目標:遷安國家地質公園山葉口景區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景區內地質遺蹟景觀多樣,有28億年前太古時期形成的古老片麻巖,有18億年的長城系礫巖露頭及沿節理破裂崩塌的滾石,景區內出露了太古界遷西群與元古界長城系的接觸界線,兩者之間代表了約10億年的地層缺失。它以優美的峽谷溪流、山石林地、山頂湖泊為自然景觀,融地質文化、民俗特色於一體。
  • 騰衝旅遊景點: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的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騰衝旅遊景點: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的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好個騰越州,十山九無頭。」騰越指的就是騰衝,而無頭的山說的是火山。騰衝火山群類型齊全,規模宏大,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騰衝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騰衝縣城北約23公裡處的馬站鄉。主要景點包括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樓火山、黑魚河、柱狀節理等。大空山、小空山和黑空山從北向南字排開,從遠處看去像三隻巨大的倒扣在地上的缽,沿石階而上,綠色的松林與玄色的冷卻熔巖帶,形成鮮明的對比。
  • 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第四,大學博物館應該抓住國家重視數位化建設的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國家數字博物館建設、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對大學博物館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大學博物館人員應該高度重視,依託本校和本館的優勢,積極參與,建設一個功能強大且完善的數字博物館和科技平臺,既為專業教學和科研提供系統、有效的服務,也為面向社會開展科普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
  •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即將展出國寶級巨型海百合化石
    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這就是即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序廳展出的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序廳的地位尤為重要,它決定了參觀者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在這裡,一座博物館的主題、風格甚至結構都得到呈現。
  • 飛碟降落卡達:又一座超大型藝術品建築——新國家博物館
    在綿延近1.6公裡的新國家博物館中,它講述了這個由遊牧的貝都因人和採珠者組成的小國,隨著天然氣的發現,如何在短短50年內成為地球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的故事。他們從「沙漠玫瑰」中獲得了靈感。「沙漠玫瑰」是一種複雜的巖層,當礦物質在淺鹽盆地的表面下方易碎的土壤中結晶時,「沙漠玫瑰」就會形成。努維爾說:「這是沙漠和時間創造的一種形式,是由無盡的十字路口組成的結構。這完全是非理性的。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因為沒人知道它的裡面是什麼樣子。」
  • 30塊撿漏一件3000年青銅器,上面刻著122個銘文,專家:無價之寶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事情就是如此,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在廢品收購站卻意外發現一件3000年前的青銅器,最後和老闆砍價之後用30元買下,想一想真的是美滋滋啊!事情發生在陝西寶雞,寶雞是以青銅器出名的,如今很多博物館中的青銅器幾乎都是來自於寶雞,為此寶雞也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