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首現燕隼澤鷸紅喉姬鶲 鳥家族再增新成員

2021-01-08 騰訊網

候鳥遷徙季,揚州鳥友再次有了很多收穫,先後記錄到3種「新揚州鳥」,它們分別是燕隼、澤鷸和紅喉姬鶲。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已有216個成員了。

燕隼

【燕隼】

長相像燕子 其實是身懷飛行絕技的猛禽

近日,揚州鳥友景曉濱在高郵湖邊,拍攝記錄到兩隻猛禽,個頭非常小,停在枝條上時,體形卻像燕子。經揚州觀鳥會會員顧磊介紹,這種像燕子的小型猛禽,就是燕隼。這是揚州首次記錄到燕隼。顧磊說,燕隼跟前不久記錄到的阿穆爾隼一樣,在揚州都是過境鳥(也叫旅鳥)。

與燕子一樣,燕隼的飛行速度非常快,而且能在空中突然停留轉變方向,這種飛行技能是它能捕捉麻雀、山雀甚至家燕的原因。當然,燕隼不僅吃小鳥,也吃蜻蜓、蟋蟀、蝗蟲、天牛、金龜子等昆蟲。

景曉濱說,當時拍攝時候有兩隻燕隼在一起,它們在天空來回飛翔,並且不停「點頭」,應該是在捕捉蟲子。

澤鷸 杭德泉攝

【澤鷸】

借道揚州南飛 將到澳大利亞等地越冬

在城北一處淺水魚塘中,鳥友杭德泉拍攝記錄到了一小群澤鷸。「候鳥遷徙季,從揚州過境或到揚州越冬的鷸鳥種類和數量都很多,不過,澤鷸還是我們第一次記錄到。」

澤鷸在揚州也是過境鳥,它們夏季在西伯利亞繁殖,秋冬季節則南遷到中南半島、澳大利亞等地越冬。

目前,揚州記錄到的鷸鳥種類多,比較常見的有扇尾沙錐、鶴鷸、黑翅長腳鷸、白腰草鷸等。眼下,扇尾沙錐、黑翅長腳鷸等已來到揚州越冬。

紅喉姬鶲 杭德泉攝

【紅喉姬鶲】

眼睛特別大 喜歡搖尾巴,主要吃害蟲

除了澤鷸外,杭德泉還拍攝記錄到了紅喉姬鶲,同樣也是「鳥家族」的新成員。「鶲科的鳥都有一個特點,眼睛特別大,看上去特別有神。」

杭德泉說,紅喉姬鶲非常活潑好動,拍攝時它們總是跳來跳去的,即使停下來也有「小動作」——尾巴上下不停擺動,這也給拍攝增加了難度。

紅喉姬鶲在揚州也是過境鳥,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是廣東、香港和海南島等地。

據悉,紅喉姬鶲是非常有益的益鳥,它們主要吃葉甲、金龜子、夜蛾、隱翅蟲等昆蟲和它們的幼蟲。記者 向家富

相關焦點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的揚州,鳥類眾多。這些年,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揚州「鳥家族」的種數。去年2月25日,本報報導了揚州記錄到的鳥類為282種,最近,揚州鳥友又有了新的統計,揚州鳥類共有295種。   30多年增加了156種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燕隼景曉濱攝    阿穆爾隼蔡月欣攝    樹鷚冬候鳥揚州鳥友  中國江蘇網10月9日訊 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部分夏候鳥依然在揚州「逗留」;過境鳥在揚州「驛站」短暫歇息,或僅在揚州天空「驚鴻一現」;冬候鳥也陸續來揚「旅居」。候鳥遷徙大部隊中,有一群鳥特別驚豔,那就是猛禽,眼下正是猛禽遷飛高峰期,只要選對地方,抬頭望向天空,你就有可能看到「鷹擊長空」的景象。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 首次發現紅胸姬鶲 北京觀鳥客絡繹不絕
    這隻小鳥兩個月前被發現於圓明園內,隨之被鳥類專家鑑定為中國內地沒有分布,北京首次觀察記錄到的紅胸姬鶲(音翁)。兩個月來,每天都有至少20餘位鳥友和攝影愛好者前往公園觀鳥、拍鳥。 ■圓明園紅胸小鳥 引市民關注 「京城有一隻受關注的小小鳥。它在入冬前後遷徙來到北京,引起了廣大鳥友的熱捧。每天到公園探望它的人,少則一二十,多則三五十。這隻小小鳥就是紅胸姬鶲。」
  • 捺山發現鳳頭鷹等鳥類 揚州「鳥家族」已有275種
    作為資深觀鳥人,望遠鏡是朱傑隨身攜帶的必備物品,「揚州觀鳥的地方很多,只要留意,很多地方都能記錄到不少好的鳥種。」除了北方來的候鳥從揚州過境,鳥友發現,本地不少鷺鳥已經南歸。而再過半個月左右,大部分夏候鳥都會南歸。
  • 歐洲小鳥紅胸姬鶲光顧圓明園
    紅胸姬鶲首度在北京出現。圖片由攝影愛好者提供  長城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曹昕)一隻如麻雀大小、胸脯呈橘紅色的小鳥最近「光顧」了圓明園,引來很多攝影和觀鳥愛好者。這隻小鳥被鳥類專家鑑定為中國內地沒有分布,北京首次觀察記錄到的紅胸姬鶲。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憤怒小鳥」紅尾水鴝現身 揚州"鳥家族"增至241種
    記者了解到,紅尾水鴝已在揚州現身,揚州「鳥家族」成員增加到241種。   紅尾水鴝(雌)    鳥友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其實是一隻雌鳥,這種鳥,雄鳥和雌鳥是不一樣的,雄鳥通體暗藍灰色其實,在鴝家族鳥類,它們的體型確實很容易成為圓圓滾滾的球形。從鳥友拍攝的照片來看,有很多鴝鳥都是圓球狀。   揚州鴝家族鳥類並不多,除了紅尾水鴝外,還有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紅喉歌鴝等。   可能是「迷路」才到了揚州   小朱介紹,一般而言,紅尾水鴝在南方比較常見,而在揚州則比較少見。
  • 看圖識鳥,手機百科圖文!
    紅喉潛鳥紅喉鷚繁殖羽紅喉鷚繁殖羽燕隼白腹藍姬鶲雌鳥
  • 虎頭山成觀鳥打卡地 「紅胸姬鶲」引各地鳥友來廈
    一張紅胸姬鶲的高清照,「轟炸」了整個微信群。三明、福州,乃至江西、廣東汕頭等地的鳥友紛紛趕到廈門虎頭山,只為抓拍一張罕見鳥的「真顏照」。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表示,隨著紅胸姬鶲在廈的高清照「現世」,刷新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整理的《廈門鳥類名錄》記錄,成為第389種被記錄在冊的鳥兒。  近期,鳥友們在虎頭山觀測到紅胸姬鶲。
  • 揚州儀徵現黑冠鵑隼 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揚州網訊(記者 向家富)近日,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在儀徵銅山記錄到黑冠鵑隼。這是繼發現猛禽灰面鵟鷹和鳳頭蜂鷹後,再次在銅山發現猛禽,它們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截至目前,揚州觀測到的鳥類已達到261種。
  • 鷸、鶇、鴝、鶲、鵯、鸛、䴉……這都是啥鳥?
    ▲藍喉歌鴝[gē qú] 藍喉歌鴝是雀形目鶲科歌鴝屬的鳥類,藍點頦、藍秸蘆犒鳥、九圈領、長腳青、藍頦、點頦、藍靛槓等都是它的名字。
  • 【泰山鳥類科普174】紅喉鷚
    繁殖羽頦、喉、上胸和眉紋棕紅色,雌鳥較雄鳥色淺;其餘下體黃褐色,脅部具縱紋。非繁殖羽的紅色區域為近白色,胸前具深色縱紋。眼和腳黑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黃色。生活習性 棲息於草地、沼澤、灌叢、次生林、農田等地,偏好開闊的溼地,在地上覓食昆蟲。旅鳥。春季和秋季見於城郊、汶河流域。
  • 校園新鳥種記錄:白眉姬鶲
    那天拍了許多張黃眉姬鶲,因為最近也拍黃眉多了,於是收機。第二天在電腦裡一查看,發現這幾張為白眉姬鶲,後悔沒多拍,而且後來再也沒見,可惜了!白眉姬鶲(學名:Ficedula zanthopygia)體長11-14釐米,是小型鳥類。雄鳥上體大部黑色,眉紋白色,在黑色的頭上極為醒目。腰鮮黃色,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下體鮮黃色。
  • 揚州「鳥家族」成員知多少?調查顯示:本地常見鳥類133種
    湖上這麼多鳥「鳥中大熊貓」也來了》一文,文中說遺鷗現身邵伯湖,成為揚州「鳥家族」的第282個成員。這282種鳥類,是揚州歷年記錄下來的鳥類名錄。這麼多鳥兒,哪些屬於常見鳥?最新出版的《揚州鳥類圖鑑》給出的答案是133種。1《揚州鳥類圖鑑》由揚州大學魏萬紅殷寶法主編,是可供揚州本地市民野外觀鳥識鳥的工具書。
  • 北歐白領姬鶲現身紹興
    白領姬鶲正面照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飛臨紹興,紹興市正在成為遷徙鳥類「遠方的家」。這不,這幾天一條紹興發現國內鳥類新記錄白領姬鶲的消息在專業圈內不脛而走,引起轟動。10月27日,浙江野鳥會理事「sheen」前往紹興市上虞區開展鳥類調查時,意外在曹娥江旁的林子裡發現了一隻從沒有看見過的鳥,趕緊報告給了浙江野鳥會。經該會專家初步鑑定,這隻鳥疑似為白領姬鶲。第二天,浙江野鳥會專家一行8人前往發現地點進行現場確認,幸運的是那隻陌生的鳥還在,大家成功拍攝了圖片、視頻等影像資料。
  • 鴝姬鶲天壇公園上演「冬季戀歌」
    原標題:鴝姬鶲天壇公園上演「冬季戀歌」   停留在天壇公園十餘天的鴝姬鶲,昨日再次亮相實習生 彭子洋 攝   新京報訊 (記者左燕燕)近日,一隻學名為鴝姬鶲的候鳥,成為了天壇公園的明星。「這隻鳥在這裡呆了十多天,一直沒飛走,這麼近的距離拍照也不害怕。」   「這是只年輕的雄性鴝姬鶲。」據現場一位自稱國際觀鳥學會的英國男士介紹,這種候鳥通常只有夏季才會待在北方,冬季會遷徙到南方的廣東、海南等地。一位鳥類愛好者分析,12月末的北京氣溫比往年高不少,可能是這隻鴝姬鶲滯留在北京的原因。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隨後,經廈門市觀鳥協會多名會員辨認,確認這隻鳥兒是「褐胸鶲」。廈門市觀鳥協會鳥類數據中心與福州、三明、武夷山等省內其他地區的觀鳥組織核實後,確認這不僅是廈門鳥類新紀錄,也是福建鳥類新紀錄。  據市觀鳥協會的調查顯示,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 天壇裡飛來鴝姬鶲 引攝友圍觀
    原標題:天壇裡飛來鴝姬 引攝友圍觀 高先生/供圖 前幾日,一隻身姿豔麗的小鳥忽然飛到天壇公園落腳專家介紹,這隻小鳥學名鴝姬鶲 ,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昨天下午,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天壇公園,在公園西北角見到二三十名攝影愛好者架起「大炮」圍成一圈,並不時調整鏡頭位置,等待「明星鳥」的出現。 「這麼漂亮的小鳥在咱北京的大冬天可是少見呢!我剛才就拍到了,可惜它當時沒打開翅膀。」一位攝友興奮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