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季,揚州鳥友再次有了很多收穫,先後記錄到3種「新揚州鳥」,它們分別是燕隼、澤鷸和紅喉姬鶲。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已有216個成員了。
燕隼
【燕隼】
長相像燕子 其實是身懷飛行絕技的猛禽
近日,揚州鳥友景曉濱在高郵湖邊,拍攝記錄到兩隻猛禽,個頭非常小,停在枝條上時,體形卻像燕子。經揚州觀鳥會會員顧磊介紹,這種像燕子的小型猛禽,就是燕隼。這是揚州首次記錄到燕隼。顧磊說,燕隼跟前不久記錄到的阿穆爾隼一樣,在揚州都是過境鳥(也叫旅鳥)。
與燕子一樣,燕隼的飛行速度非常快,而且能在空中突然停留轉變方向,這種飛行技能是它能捕捉麻雀、山雀甚至家燕的原因。當然,燕隼不僅吃小鳥,也吃蜻蜓、蟋蟀、蝗蟲、天牛、金龜子等昆蟲。
景曉濱說,當時拍攝時候有兩隻燕隼在一起,它們在天空來回飛翔,並且不停「點頭」,應該是在捕捉蟲子。
澤鷸 杭德泉攝
【澤鷸】
借道揚州南飛 將到澳大利亞等地越冬
在城北一處淺水魚塘中,鳥友杭德泉拍攝記錄到了一小群澤鷸。「候鳥遷徙季,從揚州過境或到揚州越冬的鷸鳥種類和數量都很多,不過,澤鷸還是我們第一次記錄到。」
澤鷸在揚州也是過境鳥,它們夏季在西伯利亞繁殖,秋冬季節則南遷到中南半島、澳大利亞等地越冬。
目前,揚州記錄到的鷸鳥種類多,比較常見的有扇尾沙錐、鶴鷸、黑翅長腳鷸、白腰草鷸等。眼下,扇尾沙錐、黑翅長腳鷸等已來到揚州越冬。
紅喉姬鶲 杭德泉攝
【紅喉姬鶲】
眼睛特別大 喜歡搖尾巴,主要吃害蟲
除了澤鷸外,杭德泉還拍攝記錄到了紅喉姬鶲,同樣也是「鳥家族」的新成員。「鶲科的鳥都有一個特點,眼睛特別大,看上去特別有神。」
杭德泉說,紅喉姬鶲非常活潑好動,拍攝時它們總是跳來跳去的,即使停下來也有「小動作」——尾巴上下不停擺動,這也給拍攝增加了難度。
紅喉姬鶲在揚州也是過境鳥,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是廣東、香港和海南島等地。
據悉,紅喉姬鶲是非常有益的益鳥,它們主要吃葉甲、金龜子、夜蛾、隱翅蟲等昆蟲和它們的幼蟲。記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