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現紅胸姬鶲 北京觀鳥客絡繹不絕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一隻如麻雀大小、胸脯呈橘紅色的小鳥,最近成為了京城的明星。這隻小鳥兩個月前被發現於圓明園內,隨之被鳥類專家鑑定為中國內地沒有分布,北京首次觀察記錄到的紅胸姬鶲(音翁)。兩個月來,每天都有至少20餘位鳥友和攝影愛好者前往公園觀鳥、拍鳥。

■圓明園紅胸小鳥 引市民關注

「京城有一隻受關注的小小鳥。它在入冬前後遷徙來到北京,引起了廣大鳥友的熱捧。每天到公園探望它的人,少則一二十,多則三五十。這隻小小鳥就是紅胸姬鶲。」網友景欣不久前將拍攝的一隻小鳥的照片發到了博客上。在鳥網等論壇,網友們也熱議著這隻好看的小鳥。

昨天下午,圓明園東門內的湖邊已經聚集了十餘位攝影愛好者,他們手裡端著相機,將鏡頭對準不遠處兩米多高的枝頭,靜靜地等待小鳥的出現。兩分鐘後,一隻麻雀大小,胸部、喉部的羽毛為橘紅色的小鳥飛了過來,停在空中啄食枝頭上的肉蟲,快門聲隨即響起。

「這鳥是去年12月來的,小鳥很好看也少見,我這是第三次來拍了。」

攝影愛好者郝先生說,他從論壇上知道了圓明園裡新來了一隻小鳥,馬上就趕過來了。「每天來看鳥的不下20人,鳥類專家也證實這鳥不是國內的品種。這些日子它一隻在這兒待著,大家怕它冬天找不到食物,專門帶來小蟲餵它。」

攝影愛好者郝先生說,他從論壇上知道了圓明園裡新來了一隻小鳥,馬上就趕過來了。「每天來看鳥的不下20人,鳥類專家也證實這鳥不是國內的品種。這些日子它一隻在這兒待著,大家怕它冬天找不到食物,專門帶來小蟲餵它。」

■兩月前被發現

曾被認為紅喉姬鶲

「這隻小鳥是我們去年進行鳥類調查時發現的。」自然之友觀鳥組成員汪周說,去年12月4日上午10點多,她和幾位同事一起前往圓明園進行鳥類調查,當走到黑天鵝湖岸邊時,一位同事發現了有一隻小鳥站在樹枝上鳴叫,小鳥身上的羽毛十分引人注意。

「因為它的胸部和喉部的羽毛是橘紅色的,大小跟麻雀相當,我們當時就按照北京比較常見的紅喉姬鶲記錄的。」汪周說,紅喉姬鶲為我國東北地區繁殖鳥,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遷徙時會經過北京。

汪周說,紅喉姬鶲在夏季的北京比較常見,一到秋天就飛走了,12月還能在北京看到也很少見。「我們回去以後把照片發到了論壇,馬上引起了鳥友們的關注。」汪周說,隨後的兩周,大家紛紛前往圓明園拍攝這隻小鳥。「12月中旬,鳥類專家通過大家拍攝的照片和實地查看,證實這隻小鳥其實屬於在中國罕見的另一個鳥種紅胸姬鶲。消息不脛而走,更多的市民紛至沓來。」

 ■內地沒有分布 北京首筆記錄

「我得知消息以後也親自去現場看了,現在能夠確定它就是紅胸姬鶲。」自然之友觀鳥組負責人李強興奮地說,紅胸姬鶲繁殖於歐洲大陸,東至烏拉爾山、高加索山、伊朗北部及喜馬拉雅山西部。該鳥種在中國內地沒有分布,該鳥在圓明園的出現是北京的第一筆記錄,也是中國內地的第四筆記錄。

李強說,這隻小鳥可能是迷鳥,估計是在鳥群向南遷徙過程中和同類走散,迷失了方向。「從這隻鳥的羽毛和狀態來看,體質很好,換羽也比較良好。至於以後的行動,是否會久居北京,還不好說。它可能會在開春以後因為繁殖去尋找同類,或者跟著向北遷徙的鳥群離開。」李強希望,如果市民前往觀鳥,最好不要穿著大紅、明黃等色彩鮮豔的衣服,不要大聲喧譁或驚嚇小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歐洲小鳥紅胸姬鶲光顧圓明園
    紅胸姬鶲首度在北京出現。圖片由攝影愛好者提供  長城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曹昕)一隻如麻雀大小、胸脯呈橘紅色的小鳥最近「光顧」了圓明園,引來很多攝影和觀鳥愛好者。這隻小鳥被鳥類專家鑑定為中國內地沒有分布,北京首次觀察記錄到的紅胸姬鶲。
  • 虎頭山成觀鳥打卡地 「紅胸姬鶲」引各地鳥友來廈
    一張紅胸姬鶲的高清照,「轟炸」了整個微信群。三明、福州,乃至江西、廣東汕頭等地的鳥友紛紛趕到廈門虎頭山,只為抓拍一張罕見鳥的「真顏照」。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表示,隨著紅胸姬鶲在廈的高清照「現世」,刷新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整理的《廈門鳥類名錄》記錄,成為第389種被記錄在冊的鳥兒。  近期,鳥友們在虎頭山觀測到紅胸姬鶲。
  • 047︱北京發現的三種鶲科迷鳥
    北京近幾年發現過幾種鶲科迷鳥,都是在秋天遷徙季節。 紅胸姬鶲(身長13釐米)2010年12月初的一天,給鳥友打電話,詢問鳥況,告知:他們在圓明園拍一隻小鳥,已經十多天了,樂此不疲!但還不清楚是紅喉姬鶲還是紅胸姬鶲。
  • 揚州首現燕隼澤鷸紅喉姬鶲 鳥家族再增新成員
    候鳥遷徙季,揚州鳥友再次有了很多收穫,先後記錄到3種「新揚州鳥」,它們分別是燕隼、澤鷸和紅喉姬鶲。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已有216個成員了。 經揚州觀鳥會會員顧磊介紹,這種像燕子的小型猛禽,就是燕隼。這是揚州首次記錄到燕隼。顧磊說,燕隼跟前不久記錄到的阿穆爾隼一樣,在揚州都是過境鳥(也叫旅鳥)。與燕子一樣,燕隼的飛行速度非常快,而且能在空中突然停留轉變方向,這種飛行技能是它能捕捉麻雀、山雀甚至家燕的原因。當然,燕隼不僅吃小鳥,也吃蜻蜓、蟋蟀、蝗蟲、天牛、金龜子等昆蟲。
  • 國內首次發現!北歐白領姬鶲現身紹興
    白領姬鶲正面照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飛臨紹興,紹興市正在成為遷徙鳥類「遠方的家」。這不,這幾天一條紹興發現國內鳥類新記錄白領姬鶲的消息在專業圈內不脛而走,引起轟動。10月27日,浙江野鳥會理事「sheen」前往紹興市上虞區開展鳥類調查時,意外在曹娥江旁的林子裡發現了一隻從沒有看見過的鳥,趕緊報告給了浙江野鳥會。經該會專家初步鑑定,這隻鳥疑似為白領姬鶲。第二天,浙江野鳥會專家一行8人前往發現地點進行現場確認,幸運的是那隻陌生的鳥還在,大家成功拍攝了圖片、視頻等影像資料。
  • 鴝姬鶲天壇公園上演「冬季戀歌」
    原標題:鴝姬鶲天壇公園上演「冬季戀歌」   停留在天壇公園十餘天的鴝姬鶲,昨日再次亮相實習生 彭子洋 攝   新京報訊 (記者左燕燕)近日,一隻學名為鴝姬鶲的候鳥,成為了天壇公園的明星。   「這是只年輕的雄性鴝姬鶲。」據現場一位自稱國際觀鳥學會的英國男士介紹,這種候鳥通常只有夏季才會待在北方,冬季會遷徙到南方的廣東、海南等地。一位鳥類愛好者分析,12月末的北京氣溫比往年高不少,可能是這隻鴝姬鶲滯留在北京的原因。
  • 中國境內首次記錄的慄尾姬鶲 系在川大望江校區發現
    闕品甲說,這些數據來源於收集到的408篇(本)論文或者專著,審閱了5899條觀鳥記錄。公開發表的論文、專著是最主要和最可靠的來源,來自於國內外觀鳥愛好者的觀鳥報告、拍攝照片有據可考,公開或非公開渠道的傳播但可經求證的信息,還包括博物館收藏的標本,都是重要的參考內容。
  • 八月馬來西亞(西馬)觀鳥拍鳥活動火熱報名中
    晚上到武吉丁宜住目標:黑紅闊嘴鳥,紅樹八色鶇,白領翠鳥,棕背三趾翠鳥,棕胸姬鶲,黑黃闊嘴鳥,鑲紅斑啄木鳥,橙腹啄花鳥等第三天(20日)武吉丁宜山 (含早午晚餐)5:00出發,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鳥點,早餐後,我們會到武急丁宜山(海拔一千米) 觀鳥。午餐後到雲頂半山觀鳥。
  • 鷸、鶇、鴝、鶲、鵯、鸛、䴉……這都是啥鳥?
    最近,你有沒有發現 我們身邊的鳥兒多了起來 「城市裡到處高樓大廈,哪有鳥啊?」> 其中,鵲鷂、半蹼鷸被首次記錄 刷新南京鳥類圖鑑 藍喉歌鴝被評為此次比賽的「至尊鳥種」
  • 神農架新發現7種鳥 全區野生鳥類記錄增至438種
    ▲鱗胸鷦鶥。 (視界網 李斌 攝)  ▲綠背姬鶲雌鳥。 (視界網 黃雄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漢澤、通訊員王欣、鄧凱)10月15日,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落幕。經專家評審,大賽共記錄鳥種219種,其中新發現鳥種記錄7種。新發現的鳥種記錄包括白眉鵐、綠背姬鶲、靴隼雕、灰喉山椒鳥、鱗胸鷦鶥、鴝姬鶲、白斑尾柳鶯。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靴隼雕系在湖北境內首次發現。  10月12日,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開幕,來自全國16個省34支觀鳥隊100多名隊員深入木魚、神農頂/紅坪、大九湖3個賽區,穿行在山林、溼地等鳥類生境,尋訪飛羽精靈的蹤跡。
  • 校園新鳥種記錄:白眉姬鶲
    那天拍了許多張黃眉姬鶲,因為最近也拍黃眉多了,於是收機。第二天在電腦裡一查看,發現這幾張為白眉姬鶲,後悔沒多拍,而且後來再也沒見,可惜了!白眉姬鶲(學名:Ficedula zanthopygia)體長11-14釐米,是小型鳥類。雄鳥上體大部黑色,眉紋白色,在黑色的頭上極為醒目。腰鮮黃色,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下體鮮黃色。
  • 北京的過境旅鳥1:紅脅藍尾鴝
    因為尾羽藍色,所以,這鳥還有個俗名:藍尾巴根。除了紅脅和藍尾兩大特點外,紅脅藍尾鴝的嘴、腳都是黑色,而且喉部發白,很白的那種。雄鳥上體鈷藍色(觀鳥之後,還知道了很多以前不曾聽過的顏色名詞),有白色眉紋,下體白色。雌鳥及第一年冬鳥上體橄欖褐色,眼周白色,白眼圈大眼睛(有點像烏鶲、紅喉姬鶲,這也是為什麼從鶇科調整到了鶲科,找到親戚了)。
  • 觀鳥地圖告訴你
    「最近我們在杭州做了個調查,發現包括餘杭、蕭山等地區在內的大杭州有276種野鳥,算得上種類繁多了,對於觀鳥愛好者來說,也無疑是個很好的資源。」日前,在結束了良渚文化村森林公園的野鳥觀測後,浙江省野生動物協會野鳥分會秘書長範忠勇對記者介紹說。  據了解,目前越來越多的杭州人開始愛上「觀鳥」這項活動,有人甚至不遠千裡駕車前往省外的群山大川觀鳥。
  • 橫斷山脈隱秘鳥窩:木裡博窩 ——四川木裡觀鳥記
    中央次爾,6前年到博窩鄉任黨委書記,有一次陪同涼山州來的觀鳥高手葉昌雲觀鳥,人家專門到深山裡來尋找中國罕見的成群大紫胸鸚鵡——就是「嗯呢啄」。送給中央書記一隻100-400的佳能長焦頭,讓他拍到博窩的好鳥,共同分享。從此中央次爾迷上觀鳥——他不僅發現鳥兒之美,更想開發大美博窩,讓更多的人知道博窩的美鳥、美景、美食。為任一方,他想發展生態旅遊,帶動扶貧致富。
  • 天壇裡飛來鴝姬鶲 引攝友圍觀
    原標題:天壇裡飛來鴝姬 引攝友圍觀 高先生/供圖 前幾日,一隻身姿豔麗的小鳥忽然飛到天壇公園落腳專家介紹,這隻小鳥學名鴝姬鶲 ,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昨天下午,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天壇公園,在公園西北角見到二三十名攝影愛好者架起「大炮」圍成一圈,並不時調整鏡頭位置,等待「明星鳥」的出現。 「這麼漂亮的小鳥在咱北京的大冬天可是少見呢!我剛才就拍到了,可惜它當時沒打開翅膀。」一位攝友興奮地告訴記者。
  • 近期南匯東灘連續發現白眶鶲鶯等罕見鳥類新品種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近期適逢鳥類遷徙高峰,大量候鳥在上海過境,不少觀鳥愛好者在南匯東灘連續觀測到了白眶鶲鶯、克氏冠紋柳鶯和棕臉鶲鶯等較為罕見的鳥類,刷新了上海鳥類品種新紀錄。  4月11日,觀鳥愛好者楊志棟在南匯東灘發現一隻白眶鶲鶯,僅過了兩天,又有鳥友在相同的地方再次觀測到白眶鶲鶯。
  • 上半年在蘇州已觀察到258種鳥 褐胸鶲等三種鳥類為首次發現
    根據蘇州溼地自然學校志願者的調查統計,今年上半年,志願者在蘇城累計觀察到了258種鳥類,其中有3種還是蘇州歷史上首次發現,分別為:海鷗、雙斑綠柳鶯、褐胸鶲。發現的鳥類都是溼地自然學校的志願者利用觀鳥、野外考察等機會拍下照片,經鳥類專家鑑別後按照種類統計收錄的。學校每年會對發現蘇州市鳥類新記錄發現人頒發獎勵,今年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製作贈送的精美鳥類徽章,用以鼓勵觀鳥愛好者對蘇州市鳥類方面的研究,同時,蘇州圖書館還開展了鳥類系列公益講座,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
  • 南京賞花觀鳥指南_旅遊頻道_中國網絡電視臺
    春天花會開,鳥兒自由自在......百花盛開,候鳥歸來,春天,這個人們外出踏青、賞花觀鳥的好時候有到來了。在全家老小一起出遊賞花觀鳥的時候,還可以找尋一下身邊可食用的野菜,挖挖野菜,不僅有趣,還能回家美餐一頓,真是兩全其美的戶外活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南京有哪些賞花觀鳥挖野菜的好地方吧!
  • 神農架發現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靴隼雕
    人民網神農架10月17日電 10月15日,2020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賽圓滿落幕。經專家評審確定,本次賽事共記錄到有效鳥種219種,其中包括靴隼雕在內的神農架新記錄種7種。10月12日,2020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在神農架林區開幕,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34支觀鳥隊深入木魚、神農頂+紅坪、大九湖三大賽區,穿行在低山、中山、亞高山、溼地等鳥類生境,尋訪飛羽精靈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