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如同畫了京劇臉譜的草鷺,捕獵時像擲出的矛槍一樣迅速的矛隼,羽色會隨著光線發生變化的彩䴉……12月7日下午,記者在新疆觀鳥會2019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界發現了5種罕見鳥。
今年,新疆鳥友發現的5種罕見鳥種分別為:侏鸕鷀、草鷺、赤頸鸊鷉(pì tī)、矛隼、彩䴉。據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了「2019觀鳥大年」的活動,根據「新疆鳥類網站」統計結果顯示,全年有17名鳥友參與此活動,共計拍攝到野生鳥類375種,佔新疆鳥類總數的76.53%。其中「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三年來,鳥友們已累計拍攝到新疆野生鳥類461種,佔全疆鳥類總數的94%,共計上傳圖片21467張。
由於新疆觀鳥會近年來在觀鳥、拍鳥和護鳥等方面突出表現,今年,新疆觀鳥會還榮獲了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2018年度「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志願者團隊獎」,成為今年新疆唯一獲得該獎項的社會團體。
新疆觀鳥會成員徐康平、倪新等人在中國鳥類新記錄須葦鶯的發現、研究及論文發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榮獲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頒發的「第六屆鳥類基礎研究獎二等獎」,王瑞、蔡新斌、林宣龍撰寫的《中國鳥類亞種新記錄-草鷺指名亞種》也在國內專業期刊《動物學雜誌》發表。
繼續閱讀:這5種罕見鳥,你知道多少?
(1)侏鸕鷀
今年11月下旬以來,新疆觀鳥會成員張暉、趙穎、楊庭松、王瑞、呂斌昭等人,陸續在克拉瑪依市、瑪納斯縣、伊寧市記錄到了鸕鷀家族中個頭最小的成員——侏鸕鷀。
據了解,侏鸕鷀屬於國內罕見物種,它們的繁殖地主要在歐洲東南部等地,越冬地在阿爾巴尼亞、希臘、伊拉克等地,哈薩克斯坦也有少量出沒。在中國境內,一百多年來,除了新疆西部在1908年至1909年有過一次記錄外,此後,各類考察活動再未記錄到這一物種。
侏鸕鷀個頭比普通鸕鷀小近一半,嘴巴沒普通鸕鷀長,通體顏色也比普通鸕鷀「柔和」,屬帶有金屬光澤的深棕色。侏鸕鷀喜歡生活在淡水湖、微鹹的水域 ,主要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2)草鷺
今年5月13日,鳥友安靜在吐魯番的艾丁湖發現一隻外形很像蒼鷺,但頭部和頸部布滿深色條紋的鷺類鳥,經過辨認,這隻體色斑駁的大鳥是2018年的中國鳥類亞種新記錄——草鷺。
據了解,草鷺主要分布於中國東部、南部以及東南亞,印度,伊朗,歐洲南部,非洲及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其俗名花窖馬、柴鷺、長脖老及紫鷺等,它們的額和頭頂呈現藍黑色,胸前配有飾羽,頭上有兩枚灰黑色長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懸垂於頭後,猶如人扎的辮子。
草鷺喜歡選擇固定的地點築巢,築巢期間,雄鳥負責運材料,雌鳥負責建造巢穴,巢穴通常建在枝葉濃密的松、榆等樹上。
(3)赤頸鸊鷉
今年8月30日,新疆觀鳥會鳥友仝照明在伊寧市附近的伊犁河拍到一隻長相跟鳳頭鸊鷉酷似的水鳥,這鳥臉上有「斑馬」紋路,頸部為慄紅色,一直和鳳頭鸊鷉等水鳥在混群。後經專業人士辨認,它是國內罕見鳥種赤頸鸊鷉的幼鳥。
赤頸鸊鷉,嘴短而粗,夏季和冬季的羽色不相同,夏季頭頂的兩側羽毛延長和稍微突出,形成黑色冠羽,頭頂也是黑色,頰和喉灰白色,前頸、頸側和上胸慄紅色,屬遷徙性鳥類。它在國內的數量極為稀少。
(4)矛隼
今年9月18日,鳥友呂斌昭、李韜在北塔山一帶發現了兩隻矛隼,其中,一隻為黑色矛隼,一隻為極為珍稀的白色矛隼。
矛隼,屬隼形目隼科隼屬,別名白隼、巨隼,是一種非常美麗的猛禽,因其捕獵時的飛行速度非常快,像擲出的矛槍一樣迅速,因而得名矛隼。
矛隼主要分布在北美、北歐、亞洲西部等地,是冰島國鳥,在國內數量極少,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矛隼主要棲息於寒溫帶的森林裡,以野鴨、海鷗、雷鳥、松雞、巖鴿等各種鳥類為食,也捕食中小型哺乳動物。
(5)彩䴉
今年12月1日,鳥友陳文杰在和田市附近的英艾日克水庫,發現了一隻長有大長腿、彎刀嘴的水鳥,起初,他以為是白腰杓鷸,回家查閱相關資料後,才知道是新疆候鳥中的「稀客」彩䴉。
據了解,彩䴉,鸛形目䴉科彩䴉屬的鳥類,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南部、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國內罕見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它的名字雖為彩䴉,卻不如「親戚」朱䴉那般豔麗,彩䴉全身羽毛慄紫色,只有在飛行的時候,羽毛的顏色才會隨著光線改變而變得五彩奪目。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曾一度宣布彩䴉在我國絕跡。隨著國內各地環境改善,從2009年起,人們在上海、江蘇、浙江、寧波、新疆等地發現了彩䴉。(圖片由新疆觀鳥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