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沙島火了!驚現斑胸田雞,全國各地鳥友打「飛的」來圍觀

2021-01-15 大洋網


各位街坊朋友,

小e今天想先考考大家,

你聽說過斑胸田雞嗎?

對於這名字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

那趕緊跟著小e的文字來一探究竟!


據街坊爆料,黃埔街大吉沙島出現一隻斑胸田雞,吸引了全國各地鳥友打「飛的」前來膜拜。昨日,小e上島實地走訪,沿著江邊大壩走,一路上可見灰、黑、綠色小鳥,它們穿過叢林、掠過草地,在藍天下盤旋飛舞。島上清脆的鳥叫聲不斷。繼續往前走,就是鳥友們「聚眾」等候斑胸田雞出沒的地方,這些鳥友中有來自北京、新疆、浙江等地,他們跨越半個中國,來到廣州這個原生態小島上,不辭勞苦日夜守候,只為一睹這隻本應生活在歐洲的斑胸田雞。





斑胸田雞繁殖於歐洲,往東到中亞和中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新疆西部;在歐洲南部、非洲、印度和緬甸過冬,偶爾見於泰國。它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大約體長23釐米,黃色嘴喙有點粗短,上體橄欖褐色,有黑色粗條紋和如鑽石點綴的白色斑點;下體橄欖灰色,具白色斑點,兩脅灰色有白色橫斑紋,尾下覆羽皮黃色。


斑胸田雞棲息於平原草地、湖邊灌叢與草叢以及河濱灌叢、葦塘、沼澤溼地等各類溼地生境,尤以富有蘆葦、水草的沼澤溼地和湖泊及其附近沼澤地帶較常見。大吉沙島正是一個有著漫天水草沼澤地的地方,所具備的生態環境剛好符合斑胸田雞的棲息條件,而且大吉沙島富有多樣植被,氣候溫暖,還是其他多種鳥類的天堂。


看完關於斑胸田雞的小簡介,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它長什麼樣呢?

有圖有真相哦——




據介紹,大吉沙島上的斑胸田雞被發現於1月10日,是斑胸田雞出現在我國的第三筆記錄,第一筆是在新疆,第二筆在上海。


華南農業大學二年級學生小廖是一名自然觀鳥愛好者,原本當天他是要上島拍攝在廣州也較為罕見的鳥種慄樹鴨,巧合順路探訪普通秧雞。但他在晚上整理照片時,發現這隻「普通秧雞」不同尋常,便趕緊向資深的鳥友們核實。



「斑胸田雞和普通秧雞的主要區別在於嘴巴,斑胸田雞的嘴巴較為粗短,而後者較為細長,鳥友們通過對比觀察後一致認為這就是斑胸田雞,後來又向中山大學鳥類學專家劉陽核實,給出的答覆就是斑胸田雞。」


廣州鳥友劉瑾文表示,這種極其罕見的斑胸田雞讓鳥友非常激動,瞬時引爆了整個野鳥觀察愛好者的圈子,次日開始就不斷有攝影愛好者慕名趕來拍攝,甚至從北方坐飛機過來就為了一睹它的「芳容」。



小e在現場看到,這些攝影愛好者們的裝備還非常專業,「長槍短炮」齊上陣,大家根據斑胸田雞的習性,選擇一個它有可能出沒的地方就擺好機器,時刻關注著長滿水草的沼澤地裡的動靜。


據了解,斑胸田雞夏季有可能出現於中國新疆塔裡木河西北部,但到秋季10月中下旬就離開,而冬季遷徙時偶爾會途徑我國新疆西北部,按理說這個季節它不應該停留在中國,更不應該出現在廣州。


「 專家分析了兩種可能,一是由於氣候變暖,斑胸田雞在遷徙過程中改變了路徑,從而來到廣州大吉沙島這個安靜又富有水草的地方;二是可能大吉沙島本來就有斑胸田雞,只是一直都沒有被發現。」劉瑾文介紹道。




如果大吉沙島本來就有斑胸田雞,為什麼現在才被發現呢?近日,一名從廣州市區來,網名叫獵戶座的鳥友一直在島上查看斑胸田雞的出沒情況,他於2019年7月第一次到大吉沙島,當時島上還有工程項目在施工,植被稀少,小鳥種類尚少。當年10月他再次上島,此時工程項目已結束,植被迅速恢復,鳥的種類也多達近五十種。


「由於自己看不過來,就在觀鳥群裡把這個地方分享給鳥友們,後來到這裡觀鳥、拍鳥的人越來越多。」獵戶座表示,在觀鳥人越來越多的同時沒想到鳥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增至到現在的逾90種,其中還有多種是比較罕見的鳥種。斑胸田雞現在才被發現,有可能正是因為來這裡觀鳥的人變多後讓更多種類的鳥得以被發現,而斑胸田雞的出現,真正引爆了大吉沙島的觀鳥熱潮,全國各地的鳥友們紛至沓來。




獵戶座表示,斑胸田雞及多種鳥種的出現,說明大吉沙島生態環境的多樣性滿足了這些鳥的生存條件,希望政府與市民都能保護好這個地方。如果未來這裡做「都市錦田」全部種上水稻,擔心植被過於單一,破壞了島上的多樣性,造成不適應這種環境的鳥種不見了。



為此,大吉沙島所屬社區下沙社區黨委書記梁春玲說:「斑胸田雞的出現是一個驚喜,如何平衡經濟與生態,既提高島上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讓這些野生鳥在此安全生息,打造大吉沙島更加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黃埔街坊:

想最迅速獲悉最新、最熱的話題?

想最迅速向街坊們分享當天的新鮮事?

想及時與街坊探討最新政策?

想向小e爆料?

快加入「黃埔港灣遊得快」交流互動

↓↓↓



圖片由廣州野鳥鳥訊鳥友提供

相關焦點

  • 虎頭山成觀鳥打卡地 「紅胸姬鶲」引各地鳥友來廈
    一張紅胸姬鶲的高清照,「轟炸」了整個微信群。三明、福州,乃至江西、廣東汕頭等地的鳥友紛紛趕到廈門虎頭山,只為抓拍一張罕見鳥的「真顏照」。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表示,隨著紅胸姬鶲在廈的高清照「現世」,刷新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整理的《廈門鳥類名錄》記錄,成為第389種被記錄在冊的鳥兒。  近期,鳥友們在虎頭山觀測到紅胸姬鶲。
  • 科普連結:動植物基因庫之紅胸田雞
  •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2000年開始,隨著時尚運動——觀鳥的興起,陸續有本地鳥友和外地鳥友在揚觀鳥,鳥種記錄也由此顯著增加。   截至目前,揚州本地鳥友已超過100人。鴨科家族共有30個「成員」,其中鴻雁、斑嘴鴨是人工飼養的家鵝和家鴨的祖先。也就是說,高郵鴨、揚州鵝的祖先分別是斑嘴鴨和鴻雁。今年冬天,揚州鳥友在邵伯湖就記錄了野生鴻雁和斑嘴鴨。   「好生態,必然會有鳳凰來栖。」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野保站負責人曹兆陽說,「鳥類種類還會繼續增加,預計今年揚州『鳥家族』成員就會超過300種。」
  • 科考新紀錄 九寨溝發現紅胸田雞
    10月29日,記者從省林科院獲悉,近日,由省林科院和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成的秋季調查隊,在長海者查溝的圓海子發現保護區又一新紀錄物種——紅胸田雞,為四川省重點保護鳥類。本次紅胸田雞的發現,是九寨溝縣的新紀錄,也是四川省該物種的另一新分布點。體現了四川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保護成效。本次發現的紅胸田雞分布點海拔約為3427米,較資料記載的分布海拔高不少。目前該物種的研究較少,但根據現有分布點推測其遷徙路線,九寨溝可能是其在繁殖地和越冬地遷徙路線上的一個中轉站。從目前的季節來看,應該是從繁殖地遷往越冬地時於九寨溝停留。
  •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物種-紅胸田雞
    近日,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組成的秋季調查隊在長海發現紅胸田雞。本次發現的紅胸田雞分布點海拔約為3427m,較資料記載的分布海拔高不少。目前該種的研究較少,但根據現有分布點推測其遷徙路線,九寨溝可能是其在繁殖地和越冬地遷徙路線上的一個中轉站。
  • 為見它,各地鳥類攝影發燒友都來了!
    近日,中國鳥網籤約攝影師、德陽觀鳥愛鳥協會志願者羅義華在旌湖清晰拍攝到藍胸秧雞,他在朋友圈分享之後,受到了全國各地鳥類攝影發燒友的關注。9月1日,來自全省各地的眾多鳥類攝影發燒友們頂著烈日,齊聚在我市旌湖北公園邊拍攝珍稀鳥類——藍胸秧雞。
  • 三亞溼地公園現瀕危物種白眉田雞:自然生態正恢復,鳥類增多
    三亞溼地公園現瀕危物種白眉田雞:自然生態正恢復,鳥類增多 2019-02-18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來了只明星鳥 外地鳥友也來「追星」
    (圖/許老師 提供) 近日,不少冬候鳥來廈過冬,特別是在虎頭山公園,這些來自天空的精靈吸引眾多本地和外地觀鳥愛好者蹲點拍攝。這些冬候鳥中,有一隻學名為紅胸姬鶲(wēng)的小鳥,成為觀鳥愛好者眼中的明星。
  • 最近中山崖口這兩隻小鳥,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鳥人前來......
    ↑  2018.12.08,廣州二五仔攝最近中山崖口村的兩隻小鳥,成了觀鳥界的小明星,一下子火了一把
  • 速來圍觀!東莞拍鳥的「鳥人鳥事」
    鳳頭麥雞的風採,吸引了廣州、深圳的大量鳥友過來打卡。人員大量聚集,讓鳳頭麥雞驚神不定,特別是少數拍鳥人拉網式的圍追堵截,已經嚴重幹擾到它們的生活。終於有一天,再也找不到它們的影子,空留下群裡無數的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留住這些遷徙路上難得的稀客?怎樣讓它們在東莞順利越冬?一直到現在,漁夫老師都說,我們是不是應該成立一個愛鳥護鳥志願者組織?讓它們下次來了,我們能更好地善待它們!
  • 「兩個太陽」驚現重慶 各地奇異驚人天象【圖】
    原標題:「兩個太陽」驚現重慶 各地奇異驚人天象【圖】   導語:近日重慶連續高溫天氣,在重慶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天空驚現兩個太陽,引來多人圍觀。市氣象局稱此為幻日現象,而部分天文愛好者則認為不一定是幻日現象。
  • 打斑鳩會犯法嗎?
    打斑鳩會不會犯法?打斑鳩會犯法。野生斑鳩為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同屬被保護的斑鳩有歐斑鳩、山斑鳩、灰斑鳩、珠頸斑鳩、棕斑鳩、火斑鳩等。受國家保護的鳥類1、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䴉、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中華秋沙鴨、細嘴松雞、斑尾榛雞
  • 田雞被禁食!數千萬斤田雞滯銷壓塘,讓養殖戶吃下「定心丸」!
    然而,在珠三角養殖規模更大的泰國虎紋蛙,俗稱「田雞」,卻不在這個名錄內。日前廣州市正在就禁食野生動物向社會徵求意見,但並未列出具體的禁食名單。而據不少養殖戶反映,蛙類在此前已經被要求暫停上市銷售。 大批成蛙滯銷壓塘,養殖戶生計難以維持廣東佛山三水的一處田雞養殖場,該養殖場共48個養殖大棚,每個棚內大約滯留6萬隻田雞。
  • 斑潛蠅,你認識?
    斑潛蠅,Liriomyza ,又稱鬼畫符,屬於雙翅目潛蠅科害蟲。1993年由巴西傳入我國,全國各地均有發生。https://jingyan.baidu.com/showlist/detail/63f23628f06d420209ab3d6d(複製打開視頻)美洲斑潛蠅屬雙翅目Diptera,潛蠅科Agromyzidae,斑潛蠅屬Liriomyza,世界上最為嚴重和危險的多食性斑潛蠅之一。
  • 成都拍到第一張黑喉歌鴝照片 鳥友競相一睹真容
    黑喉歌鴝特徵  黑喉歌鴝的雄鳥通常只有14釐米長,腹部黃白,尾基部有白色閃斑,頭頂、背、兩翼及腰青石藍色,臉、胸、尾上覆羽、尾中心及尾端均為黑色。這一消息昨日網上炸開,引得眾鳥友紛紛前往一睹真容。  川大天使林內  愛鳥者拍到稀奇鳥兒  發現地位於四川大學的一片小樹林裡,因為常年是鳥的樂園,它的名字在鳥友中如雷貫耳天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