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新朋友!新疆發現2個鳥類新記錄、6個罕見鳥種

2021-01-13 天山網

12月27日,

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

今年,新疆鳥類朋友圈又添新夥伴

新疆鳥友記錄到2個鳥類分布新記錄

和6個罕見鳥種

據新疆觀鳥會副理事長秦雲峰介紹

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2020觀鳥大年」活動

截至目前

鳥友從「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以來

已累計拍攝到新疆野生鳥類459種

佔全疆鳥類總數的93%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鳥類朋友圈的新夥伴

小太平鳥(圖自網絡)

小太平鳥 王勇攝

小太平鳥

它是一種頭戴鳳冠的美麗小鳥

和我們冬天常見的太平鳥不一樣哦

它的尾羽末端是玫瑰紅色的

俗稱「十二紅」

我們常見的太平鳥是大太平鳥

其飛羽和尾羽端部為明黃色

俗稱是「十二黃」

它在遷徙及越冬期間

見於我國東部和東北部

去年年底

被新疆攝影師王勇在北屯拍到

為新疆鳥類分布新記錄

紅尾伯勞 李世忠攝

紅尾伯勞

它的外形和新疆常見的棕尾伯勞非常相似

但其身體偏褐色

沒有白色翅斑

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

喜歡生活在林間開闊地帶的灌叢和矮樹上

以各種昆蟲為食

今年5月,被新疆鳥友楊飛飛、李世忠、王劍利、苟軍等

在青河縣首次拍攝到

為新疆鳥類分布新記錄

斑姬鶲 呂斌昭攝

斑姬鶲

它是一種繁殖於歐洲北部的小型雀形目鳥類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曾於2008年10月

在于田縣首次記錄到

此後,疆內少有記錄

今年9月,新疆鳥友丁鵬

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拍到了一隻雌鳥

近年來,由於歐洲春天氣溫升高

它們在從非洲遷徙到歐洲去產卵時

總是錯過「春季美餐」冬蛾毛蟲出現的高峰

導致它們因吃不飽而繁殖失敗

數量在大幅減少

雪鴿 王瑞攝

雪鴿

它們的外形和其他鳩鴿科家族成員很像

只是身體上色彩對比很鮮明

頭頂深灰色,下體白色

翅上具三道黑色翅斑

腰及尾羽中段白色

它們在新疆非常罕見

僅在帕米爾高原有過少量記錄

喜歡棲息於高海拔地區

採食草籽等植物性食物

今年10月,新疆鳥友王瑞等在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

拍到3隻和巖鴿混群的雪鴿

北方中杜鵑 李世忠攝

北方中杜鵑

它和我們平時常見的大杜鵑(布穀鳥)外形非常相似

但是它們的叫聲不同哦

大杜鵑的叫聲是「布穀——布穀……」

它的叫聲是不斷重複的「空空——空空——……」

它們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部

喜歡棲息於茂密的森林中

以昆蟲為食

在新疆,它們僅分布於阿爾泰山的針葉林

行蹤很隱蔽,也很難被人發現

今年5月

新疆鳥友李世忠等人在青河縣兩河源保護區拍到了它

它和親戚大杜鵑一樣

不自己撫育後代

經常把卵下到其他小鳥巢裡

讓其他鳥代替其孵卵、撫養幼鳥

印度池鷺 王瑞攝

印度池鷺

它和內地常見的池鷺很像

只是它的頭及背部為淺棕色

比池鷺顏色要淺

它喜歡在各種淺水溼地捕食小魚、蛙類等小型動物

屬於國內罕見的迷鳥

2014年9月

鳥類愛好者彭銀星在阿克陶縣首次記錄到它

此後,雲南西部及新疆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有零星記錄

今年10月

新疆鳥友王瑞在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再次拍攝到。

粉紅胸鷚 秦雲峰攝

粉紅胸鷚

它是雀形目鶺鴒科的小型鳥類

因繁殖期時胸部呈粉紅色而得名

國內主要繁殖於中西部的高山草甸及多草的高原

在新疆,它們在帕米爾高原少有繁殖

因為行蹤較為隱蔽

僅在遷徙季

能在新疆北部偶遇

今年6月,新疆觀鳥會的夏詠、楊飛飛等人

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拍到

大紅鸛 王勇攝

大紅鸛

它的名字又叫火烈鳥

是一種體羽偏粉色、姿態優美的大型水鳥

喜歡棲息於鹹水湖泊

嘴往兩邊甩動以尋找甲殼類、軟體動物等食物

它從中亞擴散到中國的鳥類

二十多年來

遷徙及越冬季節已經在國內的十多個省區被記錄到

新疆此前僅在秋季遷徙季節

有過零星記錄

然而,今年6月

新疆鳥友成秉勇、呂斌昭、梁勇、王勇等人

在福海縣烏倫古湖拍攝到6隻成鳥

(文/記者 趙梅 圖/新疆觀鳥會 提供)

相關焦點

  • 新疆鳥友今年發現草鷺矛隼彩䴉等五種罕見鳥
    臉部如同畫了京劇臉譜的草鷺,捕獵時像擲出的矛槍一樣迅速的矛隼,羽色會隨著光線發生變化的彩䴉……12月7日下午,記者在新疆觀鳥會2019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界發現了5種罕見鳥。今年,新疆鳥友發現的5種罕見鳥種分別為:侏鸕鷀、草鷺、赤頸鸊鷉(pì tī)、矛隼、彩䴉。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9個中國鳥類新記錄
    12月6日,新疆觀鳥會年會公布了10年來新疆觀鳥界的主要收穫,10年間共觀測到41個鳥類新記錄,其中9個屬於中國鳥類新記錄。  根據2004年至2014年發現鳥類新記錄的時間看,2011年、2012年發現新記錄的數量最多,均為7個;喀什地區和阿爾金山保護區以及烏魯木齊周邊(五家渠、烏拉泊)等地發現新記錄的鳥類較多。  「截至2014年11月,新疆新觀測到的鳥類為477個。觀鳥會由原來幾個人到現在100餘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不久的將來也許會發現更多鳥類新記錄。」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說。
  • 歡迎新朋友!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神農架新發現7種鳥 全區野生鳥類記錄增至438種
    新發現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靴隼雕。 (山西野保協會隊發現記錄)  ▲綠背姬鶲雌鳥。 (視界網 黃雄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漢澤、通訊員王欣、鄧凱)10月15日,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落幕。
  • 去年新添7種鳥,今年新記錄已到帳,武漢鳥類朋友圈不斷擴大圈子
    楚天都市報1月14日訊(記者陳希 通訊員熊鶯)今日,一隻灰烏鶇閒逛武漢大學時,被愛鳥人士拍照定格,成為2021年在武漢發現的第一個鳥類新記錄。遠東尾鶯 王雪峰攝影赭紅尾鴝 桂文軍攝影「剛盤點完2020年的鳥類新記錄,今年的新記錄就已『到帳』,可喜!」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鳥類種數超全球167個國家上一份最完整記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的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23年間,隨著觀鳥人數增多、記錄手段更新,新的觀察記錄層出不窮,卻一直缺乏專業系統的整理收集。2013年,《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第一作者闕品甲所在的成都觀鳥會等機構,著手編輯形成了一份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的初稿。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發現16種海南新鳥類  「鴛鴦,在大半個中國都極為常見,在海南卻很罕見。」盧剛說,作為一種著名的候鳥,鴛鴦一般是春季經華北到東北繁殖,冬季再到長江中下遊及東南沿海一帶越冬,一般很少飛到海南。  然而,越冬調查卻讓他們有幸在海南發現了鴛鴦。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製圖 楊波 圖/新疆觀鳥會提供鳥網    12月6日,新疆觀鳥會年會公布了10年來新疆觀鳥界的主要收穫,10年間共觀測到41個鳥類新記錄,其中9個屬於中國鳥類新記錄。    根據2004年至2014年發現鳥類新記錄的時間看,2011年、2012年發現新記錄的數量最多,均為7個;喀什地區和阿爾金山保護區以及烏魯木齊周邊(五家渠、烏拉泊)等地發現新記錄的鳥類較多。    「截至2014年11月,新疆新觀測到的鳥類為477個。觀鳥會由原來幾個人到現在100餘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不久的將來也許會發現更多鳥類新記錄。」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說。
  • 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9種。>其中,東方鴴為雲南省鳥類新記錄,保山市鳥類新記錄6種,分別是東方鴴、斑胸濱鷸、黑腹濱鷸、三趾濱鷸、短趾雕、棕尾鵟。
  • 新疆首次發現須葦鶯刷新中國鳥類新紀錄
    新疆鳥友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拍到的須葦鶯。   白眉細嘴、翅膀灰褐,乍一看其貌不揚,細看玲瓏秀美的中國鳥類新紀錄——須葦鶯,近日出現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據悉,這是新疆鳥友近80年來,首次記錄到這種來自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外賓」。
  • 神農架發現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靴隼雕
    經專家評審確定,本次賽事共記錄到有效鳥種219種,其中包括靴隼雕在內的神農架新記錄種7種。靴隼雕也是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10月12日,2020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在神農架林區開幕,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34支觀鳥隊深入木魚、神農頂+紅坪、大九湖三大賽區,穿行在低山、中山、亞高山、溼地等鳥類生境,尋訪飛羽精靈的蹤跡。
  • 8個鳥類新品種為70年來首次發現
    年報顯示,2017年我市實際記錄到鳥種321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4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9種,刷新武漢市鳥類記錄。  《2017年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是武漢民間愛鳥護鳥志願者自發對武漢鳥類的觀察和記錄,去年共記錄武漢市域範圍野生鳥類18目61科321種,約佔中國鳥類名錄數量的22%和武漢市鳥類記錄數量的84%,比2016年觀察到的種類數量增加15種,並有8種為武漢市鳥類新記錄。
  • 重慶觀鳥愛好者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
    這兩年,通過他們的鏡頭,在重慶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其中更有13個新記錄來源於重慶都市區。今天,我們跟隨他們的鏡頭,一起去探尋春天的奧妙。鏽胸藍姬鶲、點斑林鴿「鳥痴」保安:發現總在無意間新增的30個鳥類新記錄中,「鏽胸藍姬鶲」和「點斑林鴿」,就是在照母山森林公園和鴻恩寺森林公園發現的。
  • 2019年浙江鳥類首個新記錄在文成誕生
    2019-02-10 07:58 | 溫州新聞客戶端酒足飯飽之餘,去山間或海邊走走,碰上一個新鳥種,真是人間美事。2019年2月2日,溫州野鳥會成員陳曦恆在文成發現浙江鳥類新記錄——鉤嘴林鵙(音jú),同時這也是2019年浙江省第一筆鳥類新記錄。
  • 登頂廈最高峰 邂逅罕見山鷦鶯 廈野生鳥類累計達387種
    ■山鷦鶯 陳躍生供圖  廈門觀鳥協會在廈門最高峰雲頂山的山頂又發現一個廈門鳥類新記錄——山鷦(jiāo)鶯。在欣賞山頂風光時,陳躍生聽到一個不太熟悉的鳥叫聲,考慮山頂環境比較特殊,可能會有一些罕見的鳥種出沒,他趕緊返回車上拿相機,尋聲在灌木叢中找了近半個小時,終於看到了山鷦鶯的身影。  「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廈門看到山鷦鶯,當時都有點興奮得說不出話了。還好山鷦鶯挺『給面子』,有好幾次近距離的拍攝機會。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但在某一天,它們被京山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攝下來,從而成為了京山鳥類名錄中的一部分。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
  • 中國罕見野生鳥種嘰咋柳鶯現身萊州[圖]
    山東萊州市野生鳥類攝影協會的會員在該市郭家店鎮吳家村採風時,意外發現攝到一種我國罕見的野生鳥種——嘰咋柳鶯。這一偶然發現,引起有關生物學家的密切關注。  據萊州市野生鳥類保護專家介紹,嘰咋柳鶯是一種體形略小的綠褐色鶯,其眼紋黑,眉紋皮黃,無頂紋且一般無顯著翼斑,翼角淡黃,上體灰色,下體灰白。此鳥偶爾在我國新疆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和天山有發現,在廣東北部和香港有記錄。山東地區以前從來沒有嘰咋柳鶯的記錄,此次在萊州能發現這種野生鳥種實屬罕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
  • 寧夏鳥類記錄新種——小濱鷸
    歡迎大家隨手轉發,感謝寧夏野生動植物記錄愛好者七道陽光的精彩記錄,為寧夏增加一種鳥類新種——小濱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