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隨手轉發,感謝寧夏野生動植物記錄愛好者七道陽光的精彩記錄,為寧夏增加一種鳥類新種——小濱鷸。
以上三張照片分別是小濱鷸的分布圖和寧夏野生動植物愛好者七道陽光記錄的小濱鷸記錄照。
按照寧夏能夠查閱的所有資料以及對外宣稱的359種沒有名錄的野生鳥類資源,我猜想小濱鷸能夠列入第360種吧。
七道陽光一直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個寧夏野生動植物觀察記錄者,每次和別的鳥友出去結伴觀察,都會提起他的牛X和厲害,畢竟人家是寧夏一代名記。上周日在賀蘭山腳下的巖畫村,神話聊起七道陽光那種羨慕的表情,我現在都還能回憶起來。說他出手快,對焦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只要看到,不管認識不認識,先記錄下來再說。
對於這次小濱鷸的發現記錄,我覺得我還是功不可沒的。每年兩次的遷徙季節,我都力所能及地告訴身邊的各位觀察記錄愛好者,請將你們的鏡頭分出一定時間,對準寧夏灘頭上的各種鴴鷸。2020年4月13日晚21:39,祁哥發來一堆照片讓我幫忙看看有沒有新的他沒記錄過的鳥類。說實話,對於鴴鷸和鷗類以及柳鶯我十分頭疼。雖然經常吹牛觀鳥多少年,但是用某些巨師、大神、大師說我的話就是:這麼多年了,怎麼就沒點進步呢?偶買噶,你們不能這樣說一個業餘觀鳥愛好者和觀鳥小白,這樣會打擊我的積極性的。
我只好將目光對準了江蘇野鳥會和廣州野鳥鳥訊的兄弟姐妹,我堅信鴴鷸類的辨識,他們是很有經驗的。很快各位大師就回復,小濱鷸、小鷸鷸,斷眉、嘴鈍等專業術語紛紛出現。反正最終確定了我諮詢的鷸類小鳥是小濱鷸。翻閱了《寧夏脊椎動物志》和《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寧夏均沒有該鳥的記錄。好多年了,每年都告訴身邊的寧夏野生動植物記錄愛好者,一定一定一定要把鏡頭對準水邊的鴴鷸類。說得多了,總有聽進去的,這不小濱鷸就這樣出爐了。
鄭光美老師《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79頁小濱鷸
小濱鷸(學名:Calidris minuta):體長約14釐米,嘴短而粗,腿深灰,下體白色,上胸側沾灰,暗色過眼紋模糊,眉紋白。甚似紅胸濱鷸,但腿和嘴略長且嘴端較鈍。春季的鳥具赤褐色的繁殖羽。與繁殖期的紅胸濱鷸區別在於頦及喉白色,上背具乳白色"V"字形帶斑,胸部多深色點斑。
棲息於開闊平原地帶的河流、湖泊、水塘、沼澤等水邊和鄰近溼地。主要啄食水生昆蟲、昆蟲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常在水邊淺水處涉水啄食。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西伯利亞、往東到楚科奇半島。越冬於非洲、波斯灣、紅海、裏海和亞洲南部。孟加拉國、印度、斯裡蘭卡、緬甸。
小濱鷸夏羽頭頂淡慄色,具黑褐色縱紋,眉紋白色,有時雜有淡慄色,眼先暗色。耳羽綴有淡慄色;頭側和後頸淡慄色而具褐色縱紋。翕黑色,羽緣慄色,翕的兩側各有一條乳白色線。肩部羽毛中央黑色,外緣慄色,而邊緣灰白色。三級飛羽褐色,羽緣淡慄色。翅上覆羽和內側初級覆羽淡褐色,尖端白色,內側初級飛羽基部也為白色,共同形成翅上的白色翅帶。腰中央、尾上覆羽和尾黑褐色,腰的兩側白色,尾的兩側灰色。下體頦、喉基本上為白色,上胸和頸側淡慄色,具暗褐色條紋或斑點,其餘下體白色。冬羽上體和胸褐灰色,其餘下體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幼鳥頭頂淡慄色,具褐色縱紋。眉紋白色,眼先暗色,耳羽綴有淡慄色。後頸灰色和淺慄色。翕部羽毛中心黑色,外緣棕紅色。翕兩側羽毛邊緣白色,在翕背上形成一顯著的白色V形斑。肩黑色,羽緣慄色,尖端白色,在肩背形成平行的白色線。三級飛羽暗褐色,羽緣慄色。翅上覆羽褐色。具皮黃色或慄色羽緣。下體白色,胸側綴有橙皮黃色,具黑褐色縱紋。
以下是七道陽光同時記錄的其他鳥類。
青腳濱鷸
鳳頭百靈
一堆鳳頭潛鴨裡面混著一隻紅頭潛鴨
環頸鴴
白腰杓鷸
不認識的某鼠(歡迎大神指點)
小濱鷸發現記錄者七道陽光,背影迷彩者是我男神第3隻眼。
每一次外出觀察都不知道能觀察記錄到什麼鬼,正是這種未知的莫名,才最是吸引自然觀察愛好者一次次義無反顧地走向自然。2014年的鳥類記錄版本,整整六年了,不知道寧夏有多少新記錄消失在歷史中,也不知道天空飛過了一隻什麼鳥。希望能有更多寧夏本地的野生動植物記錄愛好者加入進來,讓寧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展現在大家面前,讓六盤山、賀蘭山、羅山等等自然保護區走入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