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鳥類種類多達268種,含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2021-01-13 騰訊網

268種,這是截至今年4月,東莞官方普查和民間觀察記錄到的鳥類種類數量。其中,自去年1月以來就增加了23張「新面孔」,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近年來,東莞圍繞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目前已建成森林公園20個,溼地公園23個,自然保護區6個,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呈現出自然生態與工業文明共存共融的優美畫卷。

去年以來東莞鳥類新增記錄23種

近日,據東莞民間組織「東莞市觀鳥協會」整理統計,近年來東莞市觀察記錄到的鳥類種類持續增長,根據市林業局的普查數據和近幾年民間觀鳥人記錄的數據,截至2020年4月,東莞共記錄到鳥類268種,其中包含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8種。

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徐正球認為,這一組數據是客觀事實。他表示,隨著東莞生態環境越來越優美,適合鳥類生存棲息的空間越來越多,被記錄到的鳥類也越來越多。

僅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東莞鳥類新增記錄就有23種,其中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去年12月初,有攝影愛好者在長安鎮馬尾水庫發現了一隻黑臉琵鷺,這也是近年來東莞境內首次發現黑臉琵鷺。

生態建設為鳥類營造良好生活環境

被記錄的鳥類種類越來越多,與東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息息相關。

近年來,東莞按照系統科學精準的要求,深入推進水汙染治理攻堅戰。尤其是以大兵團作戰有效推進茅洲河、石馬河、東引運河—寒溪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整治,4個國考斷面水質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全市建成區22條黑臭水體基本完成整治並初見成效,全年整治內河湧109條。以石馬河為例,幾年前還是一條重汙染河湧,去年12月,在樟木頭旗嶺附近的河面上,可以看到一群白鷺在嬉戲,在橋頭鎮流域也有攝影愛好者拍到白鷺在嬉戲覓食。

「東莞有山、有水、有灘涂,再通過近年來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等的建設,營造了更多適合鳥類覓食、棲息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徐正球說。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37.4%,建成了森林公園20個,溼地公園23個,自然保護區6個,其中溼地公園在珠三角城市數量最多、面積最大。東莞將繼續積極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珠三角生物生態廊道,推進新的溼地公園建設,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營造更好適合鳥類生活的環境。

採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 通訊員 莞宣

圖片來源:東莞鳥會

相關連結

去年1月以來東莞鳥類新增記錄

琵嘴鴨、白眉鴨、白眼潛鴨、黑臉琵鷺、黑鳽、灰臉鵟鷹、小田雞、鳳頭麥雞、普通燕鴴、東方鴴、小杓鷸、澤鷸、彎嘴濱鷸、紅頸濱鷸、長趾濱鷸、黑腹濱鷸、黃頭鶺鴒、黃腹樹鶯、牛頭伯勞、白尾藍地鴝、冕柳鶯、燕雀和黃眉鵐

相關焦點

  • 東莞有多少種鳥?268種!
    黑臉琵鷺。 通訊員李銳洪攝黃胸鵐。 通訊員劉志堅攝澤鷸。 通訊員陳海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葛宇飛)268種,這是截至今年4月,東莞官方普查和民間觀察記錄到的鳥類種類數量。其中,自去年1月以來就增加了23張「新面孔」,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 麗水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蓮都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百姓中國周刊》浙江訊(記者 洪旭朝 通訊員 張麗)近日,浙江省麗水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鳥類組於蓮都區碧湖鎮發現麗水市鳥類新記錄——黑臉琵鷺。黑臉琵鷺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EU)等級。黑臉琵鷺多沿海遷徙,此前在浙江僅分布於溫州,本次於碧湖鎮記錄到1隻黑臉琵鷺實屬罕見。該調查成果被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浙江衛視等數家媒體報導,獲得廣泛關注,充分展示了蓮都的「生態金名片」,也極大提高了社會各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
  •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2-24 09:00:34 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昨天下午,蘇州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吳中區東太湖溼地公園巡護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昨天下午2時許,記者跟隨吳中區林業站、東山鎮農林站工作人員、蘇州自然溼地學校觀鳥專家一起進入溼地公園深處巡護、觀鳥,在一處蘆葦蕩邊發現了成群的候鳥,有數十隻之多,它們時而盤旋空中,時而落在淺草處覓食,悠閒自在。蘇州自然溼地學校總幹事、職業「觀鳥人」周敏軍驚喜地發現,鳥群中竟出現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他介紹,黑臉琵鷺羽色白,因嘴灰黑色似琵琶而得名,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
  • 安康市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種類超過100種!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聯合公布了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共列入野生動物980種和8類。
  • 我省現有100種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當天,由省林業廳以及丹東市政府聯合舉辦的第二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在丹東舉行。  據統計,目前全省有脊椎動物865種、高等植物2200餘種,在這些物種當中,有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100種,省重點野生保護動物29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7種。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增百餘種鳥類,雲雀等籠養鳥在列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澎湃新聞注意到,《目錄》鳥綱新增了百餘種鳥類,其中,畫眉、紅脅繡眼鳥、相思鳥、鷯哥、蒙古百靈、雲雀等國內主要的籠養鳥種類都被列入其中。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這份名錄及其等級是以我國鳥類的分布和數量為主要依據,同時參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等級,評估標準更加科學,更加真實地反映了鳥類的實際生存現狀。
  • 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本號訊(9月3日)近日小編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天津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天津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哪些?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是最初由原林業部和農業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共同制定並發布的一份由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名錄,其中保護級別分為一級和二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哪些吧!
  • 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沼澤溼地被開墾、環境汙染,致使黑鸛的主要食物如魚類和其他小型動物來源減少,加上人類幹擾和非法狩獵,使黑鸛種群數量不斷減少,故被《華盛頓公約》(CITES)和《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Ⅰ級保護動物。
  • 麗水發現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現為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麗水發現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現為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020-10-22 14:35:47  來源:浙江衛視
  • 東莞這裡藏了個「白鷺天堂」?是真的
    生活在東莞的你有沒有發現?!東莞的鳥兒多起來了野鳥都不怎麼怕生了拍攝鳥類也比以前容易了近幾年,東莞的鳥類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有所增加。東莞有多少鳥?據普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東莞共記錄到鳥類268種。到了今年10月份,東莞市觀鳥協會記錄到,東莞鳥類272種。數據顯示,今年鳥類數量比2017年新增了100多種!「新面孔」還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 「十三五成就」每年經停天津候鳥多達百萬 種類多達452種
    2020年過境北大港溼地的候鳥,春季數量為40餘萬隻,進入秋冬季以來數量已達32萬餘只。觀測記錄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七裏海溼地也是我市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觀測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
  • 遼寧新增18種野生動物
    很多人驚呼:難道曾經消失了很長時間的多種野生動物又回來了嗎?據記者昨日從遼寧省林業廳了解到,根據最新統計情況顯示,隨著我省森林覆蓋率的持續增加、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及全面禁獵政策的深入人心,如今遼寧境內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相比,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增加。其中,新增野生動物種類更是達到18種之多。
  •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小貼士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由許多複雜的生態系統構成的。有一種植物消失了,以這種植物為食的昆蟲就會消失。某種昆蟲沒有了,捕食這種昆蟲的鳥類將會餓死;鳥類的死亡又會對其他動物產生影響。這也是食物鏈造成的。所以,大規模野生動物毀滅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產生嚴重後果。
  • 東莞這裡藏了個「白鷺天堂」?是真的!
    東莞的鳥兒多起來了野鳥都不怎麼怕生了拍攝鳥類也比以前容易了>近幾年,東莞的鳥類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有所增加。東莞有多少鳥?據普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東莞共記錄到鳥類268種。到了今年10月份,東莞市觀鳥協會記錄到,東莞鳥類272種。數據顯示,今年鳥類數量比2017年新增了100多種!「新面孔」還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 ...溼地邂逅39隻黑臉琵鷺 全球僅存3940餘只,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記者昨日從南沙溼地公園獲悉,該溼地工作人員20日拍到39隻黑臉琵鷺。這是繼去年1月份拍到創紀錄的24隻黑臉琵鷺後,南沙溼地拍到的黑臉琵鷺數量再創紀錄,也是自10年前南沙溼地首次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拍到數量最多的一次。 「聽說溼地發現很多黑臉琵鷺,我趕緊拿起相機去拍。」南沙溼地工作人員馮銘誠說起「無意間」一次拍到數量創紀錄的黑臉琵鷺時,儘管已過去一天,但依然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和喜悅。
  • 隆陽區丙麻鄉發現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倉鴞
    倉鴞,中型鳥類,面盤呈白色心形狀,似猴,故又叫猴頭鷹、猴面鷹,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倉鴞在我國屬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在中國僅僅少見於雲南,此次在保山丙麻的記錄,目前是我國繼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德宏盈江之外的少數幾個確切分布點之一。近期保山各地陸續發現了世界瀕危鳥類青頭潛鴨、鉗嘴鸛。
  • 越冬候鳥陸續抵達 洞頭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
    洞頭居民吳蓉輝在洞頭發現溫州鳥類新記錄——黑冠鳽,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吳蓉輝 攝「黑冠鳽很有可能是飛回臺灣越冬。它晝伏夜出,常在清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隱匿在濃密的樹叢、竹林和蘆葦叢中。生性膽小,行動極為謹慎。
  • 東莞這3個地方來了瀕危禾花雀
    在我國,禾花雀屬於「三有」保護動物。從2014年開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禾花雀從「易危」級別,提升到與大熊貓同等待遇的「瀕危」級別。南飛的禾花雀數量劇減,這是東莞人有目共睹的。最近這些年,東莞林業部門對捕殺販賣禾花雀行為,進行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