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發現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黑腹濱鷸

2020-11-23 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11月19日電(記者劉洪明、田金文)記者19日從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獲悉,其研究人員今年在拉薩市林周縣發現2隻鷸科鳥類,查閱相關文獻確認黑腹濱鷸為西藏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這一新發現的相關文章近日已刊登在《動物學雜誌》上。

文章第一作者、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工程師陳越介紹,研究人員在拉薩市林周縣卡孜鄉海拔3805米的卡孜水庫,觀察到2隻鷸科鳥類,全身呈灰色,喙為黑色且嘴端下彎,有白色眉紋,背部呈灰色,腹部為白色;飛行時,腰為白色,尾羽兩側為白色;體長約20釐米,經鑑定為黑腹濱鷸。發現時,黑腹濱鷸於河邊灘涂活動,周圍有扇尾沙錐、鳳頭麥雞和白腰草鷸。

據了解,黑腹濱鷸分類上隸屬鴴形目鷸科濱鷸屬,分布廣泛,全球共計10個亞種,我國記載的有5個亞種。本次發現黑腹濱鷸時間屬於非繁殖期,形態鑑別特徵不明顯,也未採集DNA數據進行分析,因此本次發現的黑腹濱鷸亞種尚待進一步研究,其居留型初步推斷為旅鳥。(完)

相關焦點

  • 寧夏鳥類記錄新種——小濱鷸
    歡迎大家隨手轉發,感謝寧夏野生動植物記錄愛好者七道陽光的精彩記錄,為寧夏增加一種鳥類新種——小濱鷸。
  • 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9種。>其中,東方鴴為雲南省鳥類新記錄,保山市鳥類新記錄6種,分別是東方鴴、斑胸濱鷸、黑腹濱鷸、三趾濱鷸、短趾雕、棕尾鵟。
  • 黑腹濱鷸:為勺嘴鷸放哨
    飛翔中的黑腹濱鷸。    不久前,本報報導了「世界極危鳥種勺嘴鷸重返雷州灣越冬」的消息,引起了許多觀鳥愛好者的興趣。日前,他們滿懷熱情前往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想對勺嘴鷸進行遠距離拍攝,卻被一大群黑腹濱鷸攔住去路。為了不幹擾鳥兒們,攝影師們最終放棄了拍勺嘴鷸,並稱黑腹濱鷸為「勺子的義務哨兵」。    是日,觀鳥攝影師們來到發現勺嘴鷸的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這裡有大片的紅樹林,為鳥類棲息提供了安全的庇護之所,灘涂上有豐富的小魚小蝦小貝類,吸引了大量的海鳥聚集於此。
  • 陽江拍鳥(331)——黑腹濱鷸
    這是一隻被遺漏或者說忽視的個人加新鳥,當初辨認時因為與彎嘴濱鷸比較相似,而彎嘴濱鷸個人已經拍過(三聯鳥塘(317)——彎嘴濱鷸(+青腳濱鷸)),因此就把它放到需要繼續確認的鳥種名單中。近期正好看到一篇觀鳥愛好者寫的陽江海灘拍的鳥種總結照片,有一張就是黑腹濱鷸,與我拍的非常相似,於是又重新辨認。軟體辨認為黑腹濱鷸的結果:懂鳥97.6%,知鳥網54.04%。因此可以確認是黑腹濱鷸。軟體辨認結果與照片的角度關係較大,可能前次辨認選擇的照片不一樣而導致結果不同。
  • 東洞庭湖區新記錄長趾濱鷸,鳥類種類增至344種
    湖南日報5月30日訊(記者 徐典波)入夏以來,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2016年度夏候鳥調查中,在該保護區春風站區域,監測到新記錄鳥種長趾濱鷸。 長趾濱鷸在我國主要為旅鳥,春季於4至5月,秋季於9至10月遷經我國。該鳥種種群不普遍,是國家「三有保護」(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物種。
  • 黑腹濱鷸
  • 鳥種活頁:黑腹濱鷸
    黑腹濱鷸Dunlin目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 小濱鷸過路硃山湖 湖北省鳥類又添新記錄
    4月下旬,武漢地區迎來春季候鳥遷徙高峰,鴴鷸鳥類開始過境。20日,鳥類攝影愛好者彭光華在地處武漢經濟開發區的硃山湖畔拍攝到一隻小濱鷸,首次在湖北省記錄到該種鳥類,同時也為武漢市鳥類名錄再添1個新成員。據發現者彭光華介紹,4月20號是周六,上午天氣晴好,他一早來到硃山湖,觀察黑翅長腳鷸和反嘴鷸繁殖。正在拍攝黑翅長腳鷸時,突然飛過來一隻小型的濱鷸,落在身前不遠處,只顧在低頭在泥灘上覓食。於是趕緊拍下記錄照。小濱鷸的繁殖於歐洲斯堪地那維亞北部至俄羅斯北部,在非洲至南亞越冬,遷徙經過我國北方及東南沿海。在武漢地區屬於罕見的遷徙過境鳥,此前武漢市乃至湖北省都沒有觀測記錄。
  • 小濱鷸光臨 青海湖鳥類種數新增至225種
    (記者張雷)青海湖景區管理局昨天發布:青海湖再添鳥類新記錄——小濱鷸,這是繼今年5月份青海湖增添草鷺後又增加的一個新的鳥類種數,再次刷新青海湖鳥類名錄,青海湖鳥類種數由上世紀90年代末記錄的189種,增加到今天記錄的225種,新增36種。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9個中國鳥類新記錄
    12月6日,新疆觀鳥會年會公布了10年來新疆觀鳥界的主要收穫,10年間共觀測到41個鳥類新記錄,其中9個屬於中國鳥類新記錄。  根據2004年至2014年發現鳥類新記錄的時間看,2011年、2012年發現新記錄的數量最多,均為7個;喀什地區和阿爾金山保護區以及烏魯木齊周邊(五家渠、烏拉泊)等地發現新記錄的鳥類較多。  「截至2014年11月,新疆新觀測到的鳥類為477個。觀鳥會由原來幾個人到現在100餘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不久的將來也許會發現更多鳥類新記錄。」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說。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
  • 國家三級保護鳥類長趾濱鷸首現東洞庭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周小平)為期10天的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6年度夏候鳥調查日前結束,此次調查最大的亮點是,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嶽陽縣麻糖鎮保護區春風站內,監測發現新紀錄鳥種長趾濱鷸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鳥類種數超全球167個國家上一份最完整記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的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23年間,隨著觀鳥人數增多、記錄手段更新,新的觀察記錄層出不窮,卻一直缺乏專業系統的整理收集。2013年,《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第一作者闕品甲所在的成都觀鳥會等機構,著手編輯形成了一份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的初稿。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市鳥類增至673種
    掌上春城訊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
  • 4種雲南沒有過的鳥近兩年出現在昆明 盤點昆明10大觀鳥勝地
    昨日,記者從昆明市鳥類協會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昆明滇池溼地的增加及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來昆明「築巢安家」。1963年至2015年,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昆明先後增加鳥類113種,其中包括19種雲南省新記錄,1種全國新記錄。2016年至2017年兩年時間裡,昆明周邊地區又增加了多種野生鳥類,其中包含4種雲南新記錄鳥類。
  • 東莞鳥類種類多達268種,含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268種,這是截至今年4月,東莞官方普查和民間觀察記錄到的鳥類種類數量。其中,自去年1月以來就增加了23張「新面孔」,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 昆明植物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24個西藏新記錄種
    研究人員在整理和鑑定採集到的標本的過程中發現,須彌四帶芹(Tetrataeniumwallichii)、巴洛特櫟(Quercusbaloot)、尼泊爾姜味草(Clinopodiumnepalense)等4個分布在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Pleurospermumdecurrens)、線葉球蘭(Hoya linearis)、尼泊爾菊三七(Gynuranepalensis)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至此在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由711種升至712種更加逼近全國鳥類種數的50%遍及中國東北和華北各省,我國新疆西北部及西藏南部有繁殖記錄,但該物種在雲南等地並不常見。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
  • 哈巴湖發現2隻黑尾塍鷸 今年有3種新記錄鳥類進入視線
    新發現的黑尾塍鷸(chéng yù)  隨著近日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新發現了2隻黑尾塍鷸[c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