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鴴!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2020-11-22 澎湃新聞

秋意漸濃,候鳥南遷。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9種。

分別是東方鴴(héng)、斑胸濱鷸(yù)、黑腹濱鷸、三趾濱鷸、靴隼(sǔn)雕、短趾雕、棕尾鵟(kuáng)、普通朱雀、點胸鴉雀。

其中,東方鴴為雲南省鳥類新記錄,保山市鳥類新記錄6種,分別是東方鴴、斑胸濱鷸、黑腹濱鷸、三趾濱鷸、短趾雕、棕尾鵟。

截止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為274種(鳥類名錄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查看),其中包括國家 I 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II 級重點保護鳥類27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2種、瀕危2種、易危2種、近危9種。

01 東方鴴 Charadrius veredus

東方鴴為雲南省新記錄。

嘴短,黑色。頭頂和頸部淡黃褐色,向下過渡至胸部為慄紅色斑帶,下緣為黑色,臉部白色,最外側尾羽白色,尾羽末梢均為白色,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腿橙黃色。雌鳥及非繁殖羽雄鳥無黑色環帶,亞成鳥上體黃褐色,胸部色帶不明顯。

▲ 東方鴴 蔡慶彪11月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 東方鴴分布圖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繁殖於蒙古及中國北方,冬季至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繁殖在內蒙古東部呼倫池周圍和遼寧的荒瘠無樹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灘。遷徙經中國東部但不常見。於多草地區、河流兩岸及沼澤地帶取食。

▲ 東方鴴 張世紅11月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02 斑胸濱鷸 Calidris melanotos

斑胸濱鷸為保山市鳥類新記錄,雲南省第二筆記錄。

中等體型而多具雜斑的褐色濱鷸。腿黃,嘴具兩色並略為下彎,胸部縱紋密布並突然中止於白色腹部。白色眉紋模糊,頂冠近褐。繁殖期雄鳥胸部偏黑。幼鳥胸部縱紋沾皮黃色。冬季鳥赤褐色較少。

▲ 斑胸濱鷸 張世紅9月21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 斑胸濱鷸分布圖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繁殖於俄羅斯極地、西伯利亞及北美洲;越冬於南美洲、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罕見過境鳥。1986年在香港第一次記錄到。自此偶爾有鳥經過。有可能為定期過境鳥但被忽視。在河北北戴河、東南部及臺灣均有一次記錄。取食於溼潤草甸、沼澤地及池塘邊緣。

▲ 斑胸濱鷸 張世紅9月21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03 黑腹濱鷸 Calidris alpina

黑腹濱鷸為保山市鳥類新記錄。

體型較大的濱鷸。嘴黑色,較長,端部略下彎。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白色。繁殖羽褐色,腹部具明顯黑色斑塊。非繁殖羽腹部白色,上體鉛灰色,飛羽具明顯的白色羽緣。

▲ 黑腹濱鷸 張世紅11月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黑腹濱鷸喜歡棲於沿海及內陸泥灘,單獨或成小群,常與其他涉禽混群。進食忙碌,常以蹲姿覓食。主要以動物、昆蟲為食。

▲ 黑腹濱鷸 張世紅11月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04 三趾濱鷸 Calidris alba

三趾濱鷸為保山市鳥類新記錄,雲南省第二筆記錄。

體型略小的近灰色涉禽。肩羽明顯黑色。比其他濱鷸白,飛行時翼上具白色寬紋;尾中央色暗,兩側白。特徵為後趾缺失,僅前三趾。

▲ 三趾濱鷸 錢文9月24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 三趾濱鷸分布圖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繁殖在北半球,冬季遠至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為新疆西部、西藏南部、整個東北、貴州及海南的偶見遷徙鳥,但相當數量鳥於華南、東南沿海及臺灣的南部越冬。喜濱海沙灘,極少至泥地。通常隨落潮在水邊奔跑,同時揀食海潮衝刷出來的小食物。有時獨行但多喜群棲。

▲ 三趾濱鷸 錢文9月24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05 靴隼雕 Hieraaetus pennatus

體型略小,胸棕色(深色型)或淡皮黃色(淺色型),無冠羽,腿被羽。上體褐色具黑色和皮黃色雜斑,兩翼及尾褐色深。飛行時深色的初級飛羽與皮黃色(淺色型)或棕色(深色型)的翼下覆羽成強烈對比。尾下色淺。

▲ 靴隼雕 匡琳10月1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 靴隼雕分布圖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繁殖於非洲、歐亞大陸的西南部、印度西北部及中國北部;冬季南遷至非洲、印度;迷鳥至東南亞。在我國繁殖於新疆西部天山、庫爾勒及西藏北部。罕見候鳥於中國東北及華東的多個地方。

▲ 靴隼雕 匡琳10月1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06 短趾雕 Circaetus gallicus

短趾雕為保山市鳥類新記錄。

體型略大的淺色雕。身體沉重,上體灰褐,下體白而具深色縱紋,喉及胸單一褐色,腹部具不明顯的橫斑,尾具不明顯的寬闊橫斑。亞成鳥較成鳥色更淺。飛行時覆羽及飛羽上長而寬的縱紋極具特色。

▲ 短趾雕 匡琳10月27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 短趾雕分布圖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短趾雕繁殖於新疆西北部天山,可能在中國中北區也有繁殖。罕見候鳥記錄分散。於中國北方各地,可能有忽略。西藏東南部肯定有其分布。棲於森林邊緣及次生灌叢。盤旋及滑翔時兩翼平直,常停在空中振羽似巨大的紅隼。

▲ 短趾雕抓了一條蛇 匡琳10月27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07 棕尾鵟 Buteo rufinus

棕尾鵟為保山市鳥類新記錄。

體大的棕色鵟。翼及尾長。頭和胸色淺,靠近腹部變成深色,但有幾種色型,從米黃色至棕色至極深色。近黑色型的飛羽及尾羽具深色橫斑。尾上一般呈淺鏽色至橘黃色而無橫斑。飛行似普通鵟,棕色型翼下翼角處具黑色大塊斑。滑翔時兩翼彎折(普通鵟兩翼平伸),隨氣流翱翔時高舉成一角度。幼鳥外側尾羽及翼下暗色後緣均具橫紋。

▲ 棕尾鵟 匡琳11月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 棕尾鵟分布圖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繁殖於歐洲東南部至古北界中部、印度西北部、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和中國西部,越冬南遷。指名亞種繁殖於新疆喀什、烏魯木齊及天山地區。遷徙或越冬至甘肅、雲南、西藏南部及東南部。習性懶散,一般從棲處捕食。高空翱翔且有時徘徊飛行。喜趨火光。

▲ 棕尾鵟 匡琳11月3日攝於青華海片區

08普通朱雀 Carpodacus erythrinus

體型略小而頭紅的朱雀。上體灰褐,腹白。繁殖期雄鳥頭、胸、腰及翼斑多具鮮亮紅色。雌鳥無粉紅,上體清灰褐色,下體近白。幼鳥似雌鳥但褐色較重且有縱紋。雄鳥與其他朱雀的區別在紅色鮮亮。無眉紋,腹白,臉頰及耳羽色深而有別於多數相似種類。雌鳥色暗淡。

▲普通朱雀 張世紅9月29日攝於北廟片區

常見的留鳥及候鳥,常於海拔2000~2700米,但在中國東北較低而在青藏高原則較高。亞種roseatus廣泛分布於新疆西北部及西部,整個青藏高原及其東部外緣至寧夏、湖北及雲南北部。越冬在中國西南的熱帶山地。棲於亞高山林帶但多在林間空地、灌叢及溪流旁。單獨、成對或結小群活動。飛行呈波狀。不如其他朱雀隱秘。

09 點胸鴉雀 Paradoxornis guttaticollis

體大而有特色的鴉雀。特徵為胸上具深色的倒"V"字形細紋。頭頂及頸背赤褐,耳羽後端有顯眼的黑色塊斑。上體餘部暗紅褐色,下體皮黃色。棲於灌叢、次生植被及高草叢。

▲ 點胸鴉雀 黃木嬌11月2日攝於北廟片區

鳥類描述參考《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和《北京地區常見野鳥圖鑑》。

來源: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

原標題:《東方鴴!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雲南省再添2種鳥類新記錄 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攝影愛好者在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東方鴴、短趾百靈。經專家鑑定,均屬雲南省鳥類新記錄。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增至279種。(東方鴴 蔡慶彪 攝於青華海)嘴短,黑色。(短趾百靈 郭康 攝於青華海)短趾百靈(也叫亞洲短趾百靈)是體型小而緊湊、沙褐色較深的百靈,與大短趾百靈很相似,但無頸上的黑斑,且三級飛羽不延伸到初級飛羽末端。嘴較粗短,胸前具細縱紋,腹部很白很乾淨。站姿甚直,上體滿布縱紋且尾具白色的寬邊而有別於其他小型百靈。分布於蒙古,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中國北部和東北部至渤海灣、吉林和黑龍江,南至山東。棲息於乾旱平原及草地。
  • 【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原標題:【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日  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飛來「新朋友」  經專家鑑定發現  新增記錄鳥類13種  其中  7種為保山新紀錄  來  點擊高清大圖
  • 「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日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飛來「新朋友」經專家鑑定發現新增記錄鳥類13種其中7種為保山新紀錄為保山市首次記錄,雲南省第二次記錄。(灰眉巖鵐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記錄為戈氏巖鵐)截止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為265種(鳥類名錄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查看),其中包括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II級重點保護鳥類24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2種、瀕危2種、易危2種、近危9種。
  •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
    光明生物圈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我們最近又監測到幾種來越冬的新鳥,有的還是國家I級保護鳥類!」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近日高興地告訴記者,秋末冬初以來,東方鴴、青頭潛鴨、黑鸛、鳳頭麥雞等多種珍稀鳥類陸續飛抵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劍鴴、大杓鷸現身,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期,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陸續迎來了遷徙的候鳥,根據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鳥類監測記錄,結合攝影愛好者提供的影像資料,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13種。其中有7種保山市新記錄。
  •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再次現身雲南青華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圖為雲南保山青華海監測到的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1月9日攝)。新華網發(段紅蓮 攝)自2020年監測到4隻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後,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1月9日再次監測到1隻青頭潛鴨。青頭潛鴨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根據2020年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顯示,青頭潛鴨種群數量在1500隻左右。據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2020年度累計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
  • 雲南保山青華海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記者張雯)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據悉,青頭潛鴨為遷徙性鳥類,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部,主要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東部繁殖,在中國南部和緬甸、泰國、孟加拉國、印度、日本均有越冬。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因素,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
  • 玉帶海雕首次現身雲南青華海溼地 鳥類總數增至236種
    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攝影愛好者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的珍貴影像。畫面中這隻褐色的大鳥就是玉帶海雕,只見它的雙目炯炯有神,正展開一雙長長的翅膀,在天空翱翔盤旋,優美的姿態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市鳥類增至673種
    掌上春城訊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
  • 「高清組圖」43隻紅腳鷸現身雲南保山青華海
    4月20日下午,43隻紅腳鷸現身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它們時而閉眼休息、時而梳理羽毛、時而覓食、時而飛翔。在碧藍的水波間,紅腳鷸橙紅色的長腳杆非常醒目,遠遠望去就像是踩著紅色的高跟鞋翩翩起舞,優雅而靈動。
  • 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保山
    新華網發(楊磊 攝)   12月21日,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國際候鳥遷徙路線的重合節點,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致力於恢復溼地、修復溼地生態系統、改善生態環境,吸引了近2萬隻候鳥來此越冬。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記錄到的鳥類達279種。
  •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
  • 雲南保山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資料圖)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 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 「山水田園城市」青華海百餘種鳥 等著你!
    青華海東湖(鳥群) 楊磊/攝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鳥類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隨著保山市委、市政府「三個萬畝」工程的推進,把保山建設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城市生態空間格局已初具規模,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感覺水多了,山綠了,田園風光耐看了……特別是青華海萬畝生態溼地恢復工程的建設,先後建成了青華海西湖、東湖風景區,每至體息日,住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嘴裡都有一句話「走!逛青華海去」,人們攜老扶幼,圍青華海兩湖走一走、逛一逛成了保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白頭鷂和灰背椋鳥
    近日,在日常及鳥類專項監測和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發現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包括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等。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鳥類新記錄。
  • 去年4隻今年1隻,「極危」青頭潛鴨再現雲南保山
    1月9日,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青華海監測到了1隻青頭潛鴨,連續兩年監測到這一世界極危鳥類。據悉,青頭潛鴨今年抵達青華海的時間較去年提前。青頭潛鴨 段紅蓮2021年1月9日攝於青華海青頭潛鴨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一系列因素,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CR)物種。2020年工作人員在青華海共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根據2020年全國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青頭潛鴨數量在1500隻左右。
  • 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增至236種
    今年以來,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不斷有珍稀鳥類現身,吸引了國內主流媒體及鳥類愛好者高度關注,青華海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近期,鳥類攝影愛好者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青華海的鳥類照片,通過梳理鑑定,結合近期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的鳥類監測數據,發現14種青華海鳥類新記錄,分別是北椋鳥、矛紋草鶥、灰山椒鳥、澤鷸、比氏鶲鶯、棕胸藍姬鶲、短耳鴞、白琵鷺、豆雁、中杜鵑、鶚、燕雀、斑鶇和綠嘴地鵑。其中,北椋鳥為保山市新記錄。短耳鴞、鶚和白琵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