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日常及鳥類專項監測和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發現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包括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等。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鳥類新記錄。
白頭鷂
據介紹,白頭鷂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遷徙鳥,偏好溼地,在中國西北部繁殖,在西藏南部越冬。白頭鷂體格輕盈、翼尾均長,飛行時雙翼舉起呈V形。成鳥雌雄外觀差異較大,雄鳥身體褐色,頭部淺色,胸部有條紋,翼上和尾大部分為灰色,翼下方為淺色,翼尖黑色,虹膜淺色。灰背椋鳥和其他椋鳥的區別在整翼上,覆羽及肩部為白色,通體灰色,頭頂及腹部偏白,飛羽黑,外側尾羽羽端白色。雌鳥翼覆羽的白色較少,亞成鳥多為褐色。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灰背椋鳥
截至目前,保山市鳥類已增至673種,其中,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達252種,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二級重點保護鳥類23種。
來源 央視新聞
編輯 孫遠銘
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