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增至236種

2021-01-16 保山新聞網

今年以來,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不斷有珍稀鳥類現身,吸引了國內主流媒體及鳥類愛好者高度關注,青華海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近期,鳥類攝影愛好者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青華海的鳥類照片,通過梳理鑑定,結合近期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的鳥類監測數據,發現14種青華海鳥類新記錄,分別是北椋鳥、矛紋草鶥、灰山椒鳥、澤鷸、比氏鶲鶯、棕胸藍姬鶲、短耳鴞、白琵鷺、豆雁、中杜鵑、鶚、燕雀、斑鶇和綠嘴地鵑。其中,北椋鳥為保山市新記錄。短耳鴞、鶚和白琵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01 北椋(liáng)鳥

Agropsar sturninus

體型略小、背部深色的椋鳥。雄鳥頭、頸背、下體至尾下覆羽灰白色,後枕具一紫黑色斑塊而不同於紫背椋鳥,上背紫色而具光澤,兩翼黑色而泛墨綠色光澤,具兩道白色翅斑,腰皮黃色,尾上覆羽紫黑色。雌鳥羽色暗淡,上體偏灰色,兩翼缺少光澤。虹膜褐色,嘴近黑,腳綠色。北椋鳥為保山市新記錄。

北椋鳥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北椋鳥 蔡慶彪2020年4月17日攝於青華海

北椋鳥(上) 汪金芳2020年4月17日攝於青華海

02 矛紋草鶥(méi)

Babax lanceolatus

體型略大而多具縱紋的鶥。看似縱紋密布的灰褐色噪鶥,甚長的尾上具狹窄的橫斑,嘴略下彎,具特徵性的深色髭紋。甚吵嚷,棲於開闊的山區森林及丘陵森林的灌叢、棘叢及林下植被。結小群於地面活動和取食。性甚隱蔽,但棲於突出處鳴叫。

矛紋草鶥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矛紋草鶥 張世紅2016年12月17日攝於北廟水庫周邊

03 灰山椒鳥

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特徵為體羽黑、灰及白色。與小灰山椒鳥的區別在眼先黑色。與鵑鵙的區別在下體白色,腰灰。雄鳥頂冠、過眼紋及飛羽黑色,上體餘部灰色,下體白。雌鳥色淺而多灰色。在樹層中捕食昆蟲。飛行時不如其他色彩豔麗的山椒鳥易見。可形成多至15隻鳥的小群。

灰山椒鳥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灰山椒鳥 張世紅2017年4月4日攝於青華海

04 澤鷸

Tringa stagnatilis

中等體型纖細型鷸類。額白,嘴黑而細直,腿長而偏綠色。兩翼及尾近黑,眉紋較淺。上體灰褐,腰及下背白色,下體白。與青腳鷸區別在體型較小,額部色淺,腿相應地長且細,嘴較細而直。喜湖泊、鹽田、沼澤地、池塘並偶爾至沿海灘涂。通常單只或兩三成群,但冬季可結成大群。甚羞怯。

澤鷸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澤鷸 張世紅2018年10月4日攝於青華海

05 比氏鶲(wēng)鶯(yīng)

Seicercus valentini

比氏鶲鶯,原屬於金眶鶲鶯亞種,現在IOC鳥類名錄將金眶鶲鶯劃分為多個獨立的鳥種(金眶鶲鶯、韋氏鶲鶯、峨嵋鶲鶯、比氏鶲鶯、灰冠鶲鶯、淡尾鶲鶯)。比氏鶲鶯的特點是有翼帶、黃色眼眶、灰色冠、側貫紋止於額上,在我國主要分布於中部和西南部。

比氏鶲鶯 來源:金眶鶲鶯分種文章

比氏鶲鶯 張世紅2018年10月6日攝於青華海

06 棕胸藍姬(jī)鶲(wēng)

Ficedula hyperythra

體甚小的灰藍及棕色鶲。雄鳥上體青石藍,形短卻醒目的白色眉紋幾乎與額相接,下體橘黃,喉、胸及兩脅皮黃。雌鳥上體褐色,下體皮黃,額、眉及眼圈淡鏽黃色。亞成鳥具褐色斑駁。不引人注意。長時間呆在地面,似歌鴝齊足跳進。

棕胸藍姬鶲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棕胸藍姬鶲 張世紅2018年10月28日攝於青華海

07 短耳鴞(xiāo)

Asio flammeus

中等體型的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喜有草的開闊地。短耳鴞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短耳鴞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短耳鴞 張世紅2018年12月16日攝於青華海

08 白琵(pí)鷺

Platalea leucorodia

體大的白色琵鷺。長長的嘴黑色而呈琵琶形,頭部裸出部位呈黃色,自眼先至眼有黑色線。與冬季黑臉琵鷺區別在體型較大,臉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過嘴基,嘴色較淺。虹膜紅色或黃色,嘴黑色,端部黃色。喜泥濘水塘、湖泊或泥灘,在水中緩慢前進,嘴往兩旁甩動以尋找食物。一般單獨或成小群活動。部分夜行性。一般不常見。白琵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白琵鷺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白琵鷺 張世紅2016年3月12日攝於青華溼地

09 豆雁

Anser fabalis

體型大的灰色雁。腳為橘黃色,頸色暗,嘴黑而具橘黃色次端條帶。虹膜暗棕色,成群活動於近湖泊的沼澤地帶及稻茬地。

豆雁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豆雁 張世紅2019年1月19日攝於青華海

10 中杜鵑

Cuculus saturatus

體型略小的灰色杜鵑。腹部及兩脅多具寬的橫斑。雄鳥及灰色雌鳥胸及上體灰色,尾純黑灰色而無斑,下體皮黃色具黑色橫斑。亞成鳥及"hepatic"雌鳥上體棕褐色且密布黑色橫斑,近白的下體具黑色橫斑直至頦部。棕紅色型雌鳥與大杜鵑雌鳥區別在腰部具橫斑。虹膜紅褐色,眼圈黃色,嘴角質色,腳橘黃色。隱於林冠的鳥種。除春季繁殖期叫聲非常頻繁外很難見到。聽聽這個聲音熟悉不:

中杜鵑的叫聲 來源:xeno-canto.org XC158559

中杜鵑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中杜鵑 張世紅2019年8月4日攝於青華海

中杜鵑 張世紅2019年8月10日攝於青華海

11 鶚(è)

Pandion haliaetus

中等體型的褐、黑及白色鷹。頭及下體白色,特徵為具黑色貫眼紋。上體多暗褐色,深色的短冠羽可豎立。亞種區別在頭上白色及下體縱紋多少。虹膜黃色,嘴黑色,裸露跗蹠及腳灰色。捕魚之鷹,從水上懸枝深扎入水捕食獵物,或在水上緩慢盤旋或振羽停在空中然後扎入水中。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鶚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鶚 張世紅2019年9月28日攝於青華海

12 燕雀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中等體型而斑紋分明的壯實型雀鳥。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鳥頭及頸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兩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級飛羽基部具白色點斑。非繁殖期的雄鳥與繁殖期雌鳥相似,但頭部圖紋明顯為褐、灰及近黑色。虹膜褐色,嘴黃色,嘴尖黑色,腳粉褐。不常見。於落葉混交林及林地、針葉林林間空地越冬。喜跳躍和波狀飛行。成對或小群活動。於地面或樹上取食。

燕雀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燕雀 張世紅2019年11月10日攝於青華海

13 斑鶇(dōng)

Turdus eunomus

雄鳥頭部近黑,雌鳥頭部灰褐色,無論雌雄均具寬闊眉紋,喉白,具棕色寬闊翼覆羽,胸前具黑色斑紋,有的個體形成黑色橫帶。脅部具黑色鱗狀斑,下體白色,尾深褐色。棲於開闊的多草地帶及田野。紅尾鶇與斑鶇雜交個體亦常見到。

斑鶇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斑鶇(帶少量紅尾鶇雜交) 汪金芳2020年4月15日攝於青華海

14 綠嘴地鵑(juān)

Phaenicophaeus tristis

體大且尾極長的地鵑。頭及上背灰色,下體褐灰,喉及胸具深色箭狀條紋,背、翼及尾深金屬綠色,尾羽端白。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紅色,嘴綠色,腳灰綠。嘎嘎或呱呱的叫聲,甚似蛙叫。喜棲於原始林、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葉稠密及藤條纏結處。

綠嘴地鵑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綠嘴地鵑 段紅蓮2020年3月10日攝於北廟水庫

鳥類物種描述參考資料:《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北京地區常見野鳥手冊》、中國觀鳥記錄中心。

QQ:304977983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wx@bsxw.cn

相關焦點

  • 玉帶海雕首次現身雲南青華海溼地 鳥類總數增至236種
    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攝影愛好者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的珍貴影像。畫面中這隻褐色的大鳥就是玉帶海雕,只見它的雙目炯炯有神,正展開一雙長長的翅膀,在天空翱翔盤旋,優美的姿態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
    光明生物圈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我們最近又監測到幾種來越冬的新鳥,有的還是國家I級保護鳥類!」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近日高興地告訴記者,秋末冬初以來,東方鴴、青頭潛鴨、黑鸛、鳳頭麥雞等多種珍稀鳥類陸續飛抵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 劍鴴、大杓鷸現身,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期,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陸續迎來了遷徙的候鳥,根據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鳥類監測記錄,結合攝影愛好者提供的影像資料,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13種。其中有7種保山市新記錄。
  • 雲南省再添2種鳥類新記錄 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攝影愛好者在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東方鴴、短趾百靈。經專家鑑定,均屬雲南省鳥類新記錄。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增至279種。(東方鴴 蔡慶彪 攝於青華海)嘴短,黑色。(短趾百靈 郭康 攝於青華海)短趾百靈(也叫亞洲短趾百靈)是體型小而緊湊、沙褐色較深的百靈,與大短趾百靈很相似,但無頸上的黑斑,且三級飛羽不延伸到初級飛羽末端。嘴較粗短,胸前具細縱紋,腹部很白很乾淨。站姿甚直,上體滿布縱紋且尾具白色的寬邊而有別於其他小型百靈。分布於蒙古,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中國北部和東北部至渤海灣、吉林和黑龍江,南至山東。棲息於乾旱平原及草地。
  • 【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原標題:【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日  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飛來「新朋友」  經專家鑑定發現  新增記錄鳥類13種  其中  7種為保山新紀錄  來  點擊高清大圖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市鳥類增至673種
    掌上春城訊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
  •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
    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 2020-07-26 06: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再次現身雲南青華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圖為雲南保山青華海監測到的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1月9日攝)。新華網發(段紅蓮 攝)自2020年監測到4隻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後,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1月9日再次監測到1隻青頭潛鴨。青頭潛鴨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根據2020年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顯示,青頭潛鴨種群數量在1500隻左右。據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2020年度累計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
  • 「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日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飛來「新朋友」經專家鑑定發現新增記錄鳥類13種其中7種為保山新紀錄(灰眉巖鵐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記錄為戈氏巖鵐)(棕臀鳳鶥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記錄為棕肛鳳鶥)截止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為265種(鳥類名錄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查看),其中包括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II級重點保護鳥類24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2種、瀕危2種、易危2種、近危9種。
  • 雲南保山青華海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記者張雯)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據悉,青頭潛鴨為遷徙性鳥類,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部,主要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東部繁殖,在中國南部和緬甸、泰國、孟加拉國、印度、日本均有越冬。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因素,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
  • 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9種。>其中,東方鴴為雲南省鳥類新記錄,保山市鳥類新記錄6種,分別是東方鴴、斑胸濱鷸、黑腹濱鷸、三趾濱鷸、短趾雕、棕尾鵟。
  •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新增20餘種鳥類
    今冬又添20種「新市民」 鳥類物種、數量均增加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典型的河流沙洲複合體溼地,擁有大面積的沙洲、卵石灘及草甸交錯的溼地景觀。天清氣朗的生態環境涵養了豐富多樣的鳥類資源,公園內吸引了大量的鳥類在此停留。
  • 「鳥類科普」跟著「鳥叔」去看鳥
    近日,越來越多的候鳥陸續抵達青華海,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鳥。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清楚地看到來青華海越冬的候鳥,體驗觀鳥的樂趣,今天上午10點半,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張浩輝教授以及其他來自雲南鳥類學習群、保山觀鳥群的觀鳥愛好者來到青華海開展觀鳥推廣活動。
  • 「高清組圖」43隻紅腳鷸現身雲南保山青華海
    4月20日下午,43隻紅腳鷸現身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它們時而閉眼休息、時而梳理羽毛、時而覓食、時而飛翔。在碧藍的水波間,紅腳鷸橙紅色的長腳杆非常醒目,遠遠望去就像是踩著紅色的高跟鞋翩翩起舞,優雅而靈動。
  • 溼地公園鳥類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在剛剛過去的國際愛鳥日,無錫收到一份「厚禮」:隨著無錫梁鴻國家溼地公園2018年度鳥類調查報告的出爐,這份長達81頁的專業鳥類調查報告成為無錫首個系統、持續的溼地公園鳥類年度調查報告。去年,梁鴻國家溼地公園委託第三方對園內鳥類開展調查,希望通過專業、持續的鳥類調查,掌握公園內不同季節、不同生境的野生鳥類資源狀況,從而為持續改善公園的溼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提供科學依據。據介紹,梁鴻國家溼地公園於2011年10月正式入選國家級溼地公園,是全國首批12家國家溼地公園之一。
  • 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鳥類安全棲息地
    近日,記者在位於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北緣的紅崖山水庫南壩牆附近看到,大批候鳥在這裡聚集覓食,鳴叫聲、戲水聲此起彼伏,成群的赤麻鴨不時從天空中飛過,這裡儼然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開展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調查
    12月15日,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工作人員對西涼湖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開展調查,了解赤壁市越冬候鳥種群數量等情況。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調查組深入湖區沼澤等地帶,仔細辨認鳥種、清點數量,拍攝記錄溼地鳥類生存情況。據統計,此次西涼湖調查記錄鳥類39種3955隻,西涼湖西涼村老湯屋調查記錄到28種1234隻,西涼湖衙門咀調查記錄到22種2721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