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聽說過一隻斑尾塍鷸(音:橙玉)的傳奇?
在2007年9月遷徙的時候,
用8.2天時間,日夜兼程,不吃不喝不停歇,
它微微上翹的長嘴,
像一根小指揮棒,
引領著圓滾滾的小身體,
在風裡雨裡,
在日月星辰的光裡,
飛越山川海洋,一直向前,
行程11587公裡,
從逐漸變冷的阿拉斯加飛往紐西蘭越冬,
它的勇敢和堅韌令人驚嘆和感動。
斑尾塍鷸:體長37-41cm,重量190-630克。攝影:李玉強
攝影:清渠
鴴(音:橫)形目鷸科全球有90多種,大多在北半球繁殖,國內有80多種,《泰山鳥類圖志》(2018年8月第一版)中錄入了25種,鷸科種類體型小或中等,體色以灰、褐和紅棕色為主,嘴細長,直或彎曲,頭頸長短不等,翼尖而狹長。大多數的鷸是遷徙性候鳥,它們很少像E7那般急性子。在旅途中,累了餓了,通常就降落在海洋、河流的灘涂溼地,多以蚌類、蠕蟲、小魚小蝦為食,及時補充體能,然後繼續前行。
春夏之交大汶河溼地,水流緩慢,露出來大片的灘涂和淺水區,成為長途遷徙的鴴鷸類鳥兒青睞的加油驛站。當你在河岸走過,就可以聽到它們啊啊呀呀呼朋喚友,有的粗糙沙啞、有的聲如陶笛、清脆悠揚,唱得如痴如醉。如果你帶著望遠鏡,可以看到它們在埋頭樂吃、吃嘛嘛香的樣子,說不準你也會倍增食慾,隨喜同歡。
4月20日,
淺水區竟然吸引來一位小貴客,
老耕農老師在溼地拍鳥時,
記錄到了一隻陌生的小可愛,
經青島觀鳥會徐克陽老師確認,
這是國內非常罕見的小濱鷸,
為泰安第一筆影像記錄。
小濱鷸體長12-17釐米,體重17-44克,嘴黑色,腳灰黑色,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到,這隻小濱鷸已穿上了華麗的婚裝,頭頸胸呈現出紅色的繁殖羽。其後幾天,多位觀鳥者帶著望遠鏡前去探望,卻已不見倩影。北極苔原尚遠,祝福它沿途不愁吃喝,平安順利抵達,早日成家,生兒育女。
小濱鷸(泰安市第一筆影像記錄)攝影:老耕農
5月1日,天剛蒙蒙亮,張紅巖老師夫婦就一起來到溼地觀鳥,看到了灘涂上一隻長著細彎長嘴的大鳥,下午將圖片發到觀鳥群,被確認為大杓鷸(音:大彪鷸或者大勺鷸,大家習慣稱之為後者),徐克陽老師說,「大杓鷸遷徙時,一般途徑沿海灘涂進行停歇補充食物,大家原以為它們不進內陸,驚現於汶河溼地的這位遊俠,刷新了大家之前的認知。」
大杓鷸是是我國體型最大鴴鷸類,體長53-66釐米,體羽為暖褐色及皮黃色,體重390-1350克,為瀕危物種。大杓鷸的出現,使泰山鳥類名錄新增到337種,根據張老師提供的位置信息,多位觀鳥者有幸一睹芳容,它那令人銷魂的挖蟲大勺子,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它時而將長喙深入水下的泥灘覓蟲,時而抬頭張望,在灘涂上優雅漫步,在清冽的河水中,用爪撩水洗臉,沐浴理羽完畢,乾淨利落起飛,雙翅舒緩有力,氣質平穩大方。這真是鳥界送給大家的假期大禮包,至此,中國的四種杓鷸:大,中,小和白腰杓鷸,也終於讓攝影家們集齊了!
大杓鷸(泰安市第一筆影像記錄) 攝影:張紅巖
大杓鷸翼展88-110釐米 攝影:清渠
夕陽隱去,
暮色青藍,
黑翅長腳鷸、大杓鷸,
扇尾沙錐和睦相處
共享溼地美食。
喜歡水邊草地生境的小杓鷸,體長29-32釐米。 攝影:懷念汶河
少見的旅鳥中杓鷸,體長40-46釐米。攝影:高不在手
白腰杓鷸,體長僅次於大杓鷸,57-63釐米。攝影:清渠
紅頸瓣蹼鷸 體長18-22釐擅長遊泳,不畏人,罕見旅鳥。音樂高清拍攝於2017年5月
紅頸瓣蹼鷸 體長18-22釐擅長遊泳,不畏人,罕見旅鳥。音樂高清拍攝於2017年5月
會遊泳的鶴鷸,正在更換為繁殖羽 攝影:鬍鬚飛揚
鶴鷸:常見於汶河溼地,體長26-33釐米。攝影:鬍鬚飛揚
4隻林鷸和扇尾沙錐 攝影:孫玉慶
林鷸:遷徙季節常見的旅鳥,體長19-23釐米。攝影:鬍鬚飛揚
躲貓貓的扇尾沙錐,體長24-30釐米,喙長超過頭的2倍。攝影:清渠
扇尾沙錐喜歡的生境 攝影:清渠
澤鷸 體長19-26釐米,辨識要點:嘴細直長,黑色,遷徙季常見 。攝影:清渠
黑尾塍鷸 體長36-44釐米,與斑尾塍鷸的區別是嘴長直。攝影:高不在手
身上灑滿芝麻粒的白腰草鷸:體長20-24釐米,汶河溼地常見的獨行俠,冬季有少量留鳥。攝影:清渠
紅腳鷸,非常少見的旅鳥,體長26-29釐米。小樹攝於2020年5月5日
紅頸濱鷸 體長約15釐米 攝影:高不在手
彎嘴濱鷸 體長19-23釐米,為較大的濱鷸,圖片為繁殖羽。攝影:清渠
老山羊老師放生救助的丘鷸(體長32-42釐米)攝影:音樂高清
在汶河溼地觀鳥的山東農大學生 攝影:清渠
在汶河溼地觀鳥的小樹小朋友(11歲,公眾號@小樹觀鳥)攝影:張老貓
小樹父母有空時,總是帶著他去觀鳥。準備一支8倍或10倍的雙筒望遠鏡,如果再加一個長焦數位相機就更好了,穿一雙舒服的防滑鞋,衣著樸素地領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關注、了解鳥類,聽一聽鳥鳴,遠遠地看一看那些美麗的羽毛。同時,帶好垃圾袋,帶走自己的垃圾,也可順便撿拾一些腳下的垃圾,保護自然人人有責。總有一天,孩子的好奇心、責任感,一定會讓你驚訝於他美好的成長曆程。
五月的汶河溼地充滿生機,
一群一群鴴鷸來來往往,
也許,每一隻都有一段傳奇,
也許,恰巧就看到鷸蚌相爭的那一隻,
和小編一起去看鷸,約不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倪方圓 供稿 清渠 申衛星 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