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2021-01-07 中原新聞網

白喉斑秧雞  攝影 袁開放

鴛鴦

寶興歌鶇

11月14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夏秋季2020.07.01—10.31)》(以下簡稱《報告》)出爐。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一次罕見的調查

一天時間記錄到

大型猛禽5種共41隻

進入秋季,候鳥進入遷徙期。成都觀鳥會重點對猛禽、雀形目鳥類和水鳥等展開調查監測。

在猛禽方面,成都觀鳥會與成都鄉野走廊從9月10日到10月31日的51天內在龍泉山開展了29次調查,共記錄到猛禽24種共3384隻個體。其中數量最大的前三種是普通、雀鷹和鳳頭蜂鷹。僅10月21日這天,成都觀鳥會便在龍泉山記錄到了烏雕29隻、草原雕7隻、白肩雕2隻、短趾雕2隻和靴隼雕1隻。「單日記錄到種類和數量如此之多的大型猛禽,在國內已知的猛禽調查當中實屬罕見。」成都觀鳥會相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調查在龍門山都江堰-崇州-大邑一線,增加了趙公山東南坡、懷遠富強村等多個猛禽觀察點。「雖然大部分猛禽遷徙主要走成都平原東西兩側的龍泉山和龍門山一線,但仍有一定數量的猛禽路過成都平原或在平原區停留。」

在雀鳥方面,鶇科和鶲科遷徙鳥類種類較多,如寶興歌鶇、慄背短翅鶇、白眉鶇、棕腹大仙鶲等,椋鳥科的遷徙鳥類常集大群,沙河升仙湖溼地附近灰椋鳥和絲光椋鳥的集群有千隻以上,家燕也時有數百隻的集群。

在水鳥方面,秋末冬初已有不少水鳥踏上遷徙路途,白眼潛鴨、鳳頭潛鴨、鴛鴦陸續在河湖溼地出沒,錦江華陽段有逾百隻黑翅長腳鷸停留。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0月22日,鳥友袁開放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記錄到白喉斑秧雞,系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

生態效益進一步顯現

記錄鳥種持續增加

繁殖度夏等情況穩定

在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方面,7月後,成都市域範圍內繁殖的鳥類大多幼鳥已經離巢獨立生活,進入度夏期。浣花溪公園記錄到水雉出沒,青龍湖記錄到大白鷺,白鷺,蒼鷺,夜鷺等鷺科鳥類在成都市有較大量的繁殖與留存。紅耳鵯等在成都已有多年繁殖記錄。

在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方面,在調查監測中除發現少量鳥類因撞擊人工建築如高樓玻璃外牆和橋梁玻璃護欄等而造成的非正常傷亡之外,未發現鳥類因疫病而死亡的情況。

成都觀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地區鳥類繁殖、度夏和秋季遷徙等情況穩定正常,由於監測相對較為系統,覆蓋面也較大,所記錄鳥種持續增加,記錄鳥類數量也為今年之最。「公園城市的生態本底進一步夯實,生態效益進一步顯現。」(成都商報記者彭驚)

相關焦點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四川鳥類新紀錄:白喉斑秧雞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11月14日,成都野保部門發布了《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其中白喉斑秧雞(Rallina eurizonoides)為成都鳥類新記錄,白喉斑秧雞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截至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2020年7月1日-10月31日,成都觀鳥會於實施了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夏秋季工作。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鳥友袁開放10月22日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記錄到的白喉斑秧雞,系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進入秋季,候鳥進入遷徙期。成都觀鳥會重點對猛禽、雀形目鳥類和水鳥等展開調查監測。
  •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23年新增135種
    你知道四川現在有記錄的野生鳥類有多少種嗎?答案是757種。3月27日,北大核心期刊《四川動物》刊發《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摸清了四川境內鳥類的「家底」。四川目前分布鳥類757種,相較於1997年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記載的628種,新增135種。
  • 一年新增13種,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2020年泰山新增野生鳥類13種,其中2種為山東省新紀錄,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泰山新增13種鳥類分別是白喉斑秧雞、酒紅朱雀、小濱鷸、大杓鷸、蒙古沙鴴、小嘴烏鴉、灰卷尾、北短翅蝗鶯、斑背大尾鶯、蘆鵐、灰斑鴴、紅腹紅尾鴝、禿鷲。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這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成都觀鳥會等機構共同推出的最新研究論文《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裡發布的數據。鳥類種數超全球167個國家上一份最完整記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的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23年間,隨著觀鳥人數增多、記錄手段更新,新的觀察記錄層出不窮,卻一直缺乏專業系統的整理收集。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成都鳥類名錄發布:已知分布鳥類446種 73種近瀕危
    紅腹錦雞-攝影-牛蜀軍    成都究竟有多少種鳥類?答案是466種。4月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5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成都觀鳥會正式發布成都鳥類名錄1.0》(簡稱《名錄》)。    初步統計,目前成都境內已知分布有鳥類20目78科4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19目35科205種,雀形目43科261種。按照最新的數據,成都現有鳥種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31.9%,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從保護類別上看,目前分布在成都的鳥類中,有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位黑鸛、金雕、綠尾虹雉、紅喉雉鶉、斑尾榛雞。
  • 中國境內首次記錄的慄尾姬鶲 系在川大望江校區發現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 23年新增135種你知道四川現在有記錄的野生鳥類有多少種嗎?答案是757種。3月27日,北大核心期刊《四川動物》刊發《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摸清了四川境內鳥類的「家底」。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在眾多威脅因素中,棲息地退化和喪失成為受威脅鳥類致危因素之首,佔所有因素的80.8%。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表示,棲息地破壞直接或間接導致鳥類食物減少,從而影響種群及整個生物鏈,因此保護刻不容緩。
  • 四川鳥類家底的最新盤點
    上月27日,中國知網CNKI網站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的論文,對四川境內已知有分布記錄的鳥類進行了系統且詳盡的梳理。根據該項研究的結果,四川省目前分布鳥類757種,從全國來看僅次於雲南(截至2007年底,已記錄到903種,楊曉君 2009)而位居第二。
  • 「鳥類瀕危名錄」新增24種鳥 四川發現7種(圖)
    2015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更新,包括鳳頭麥雞(左圖)在內的多種鳥類在名錄上排名有變化,這些鳥在成都基本都可見。彎嘴濱鷸。鳳頭麥雞。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秧雞,鶴形目秧雞科的130多種瘦小的沼澤鳥類,形狀稍似雞
    秧雞鶴形目秧雞科的130多種瘦小的沼澤鳥類。形狀稍似雞,翅短圓,尾短,腳大,趾長。除高緯度地區外,遍布全球。體型大小變化很大;小者如麻雀,體長約11釐米;大者如小雞,體長約45釐米。棲於稠密的草叢中,鳴聲響亮,夜間尤然。
  • 為見它,各地鳥類攝影發燒友都來了!
    近日,中國鳥網籤約攝影師、德陽觀鳥愛鳥協會志願者羅義華在旌湖清晰拍攝到藍胸秧雞,他在朋友圈分享之後,受到了全國各地鳥類攝影發燒友的關注。9月1日,來自全省各地的眾多鳥類攝影發燒友們頂著烈日,齊聚在我市旌湖北公園邊拍攝珍稀鳥類——藍胸秧雞。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列入名錄
    它的鳴聲被收集起來,它的基因序列被反覆分析,終於,它收穫了自己的名字:四川短翅鶯。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第37屆「愛鳥周」啟動 青島境內已記錄鳥類398種
    根據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島城發現並記錄的鳥類種類已經上升到398種,包括冬候鳥、夏候鳥、留鳥和旅鳥。【現場】樹枝懸掛鳥巢「為鳥安家」「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山海相依、植被繁茂、溼地類型多樣,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是山東省鳥類種類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
  • 記錄66種鳥類 第七屆成都限時觀鳥賽順利落幕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2020年10月25日上午,第七屆成都限時觀鳥賽在成都錦城公園順利落幕。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成都觀鳥會鳥種記錄委員會主任朱磊博士擔任主評委,經評審和答辯,鳥友高暢以觀察記錄42種鳥類獲得冠軍。經核對、整理本次比賽共記錄鳥類66種,比2019第六屆觀鳥賽增加了10種,觀測種群數量也較為穩定。
  • 雲南大理&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昆蟲記錄
    接上篇,我這動物記錄的不多,順帶記錄,主要以鳥類和昆蟲為主鳥類:有些鳥太遠拍糊了,忽略掉哈哈雀形目鵯科 黃臀鵯,雄鳥紅色為主體雀形目長尾山雀科 黑眉長尾山雀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交接地區雀形目山雀科 綠背山雀分布於西南及中部地區,黃綠色的背不是方便見到,腹部黃綠色,被胸前黑色條紋貫穿。
  • 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首現內江 全球僅存500隻
    2012年底至2013年初,全國對青頭潛鴨開展不完全同步調查,僅在湖北網湖、江西南磯、江蘇鹽城和四川青龍湖4地有零星記錄。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說,「中國西南地區、緬甸、泰國等均是青頭潛鴨的越冬地,它會出現在內江並不奇怪,只是以前條件所限,未能觀測到。」每逢遷徙季節,數十萬隻候鳥路過四川,有些則停留越冬,青頭潛鴨就是其中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