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添7種鳥,今年新記錄已到帳,武漢鳥類朋友圈不斷擴大圈子

2021-01-15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1月14日訊(記者陳希 通訊員熊鶯)今日,一隻灰烏鶇閒逛武漢大學時,被愛鳥人士拍照定格,成為2021年在武漢發現的第一個鳥類新記錄。

遠東尾鶯 王雪峰攝影

赭紅尾鴝 桂文軍攝影

「剛盤點完2020年的鳥類新記錄,今年的新記錄就已『到帳』,可喜!」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笑著說。

叉尾太陽鳥 鍾永樂攝影

去年武漢鳥類新記錄共有多少?「武漢新發現7種鳥,其中遠東葦鶯、鷗嘴噪鷗、紅嘴巨燕鷗和黑浮鷗這4種鳥還成為湖北省的新記錄。」顏軍說道,他們既不是候鳥也不是留鳥,是將武漢作為中途驛站的旅鳥。

鷗嘴噪鷗 張虹璇攝影

小杓鷸 楊睿攝影

這些來武漢旅遊的新朋友是何時何地偶遇的呢?去年4月4日,觀鳥會員桂文軍在漢口江灘三期發現赭紅尾鴝;去年5月2日,梁子湖畔,觀鳥會員楊睿和周玉棟巧遇小杓鷸,同在這一天,觀鳥會員邱鴻在湯遜湖千畝塘有了新收穫,遠東葦鶯闖入他的視野;去年5月5日,鷗嘴噪鷗途經天興洲,被觀鳥會員張虹旋撞見;去年5月22日,觀鳥會員楊睿在府河入江口碰見紅嘴巨燕鷗;黑浮鷗是觀鳥會員孫驕趙宇辰於去年9月19日在湯遜湖千畝塘發現的;去年11月27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內,觀鳥會員鍾永樂用望遠鏡捕捉到叉尾太陽鳥的身影。

紅嘴巨燕鷗 楊睿攝影

顏軍介紹,這些新發現的鳥類朋友中,還有稀客,比如,黑浮鷗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黑浮鷗 孫驕攝影

鳥類朋友圈的不斷擴大,對生態環境、鳥類繁衍有哪些暗示和提示?顏軍細說道,比如叉尾太陽鳥多在南方活動,在武漢也能瞅見它的身影,說明這種鳥的種群在擴大擴散;越來越多的鳥選擇來漢做客,說明武漢生態環境大趨勢向好;同時,觀鳥愛鳥的市民朋友也在不斷增多,才會有更多新發現。

截至今日,武漢鳥類記錄種數已達422種,鳥類朋友圈還在不斷擴大圈子。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罕見小濱鷸首次來武漢做客!武漢鳥類朋友圈今年已添加4個新夥伴
    楚天都市報4月30日訊(記者陳希 通訊員趙琴 王海芳)紅胸黑雁,銅藍鶲,灰冠鶲鶯,小濱鷸……今年才過4個月,就已發現4個鳥類新夥伴做客武漢。今日,武漢市觀鳥協會發布了這一喜人的訊息。4月20日,鳥類攝影愛好者彭光華在武漢經開區的硃山湖畔抓拍到一隻小濱鷸,這是首次在湖北省記錄到該種鳥類,同時也為武漢市鳥類名錄再添1個新成員,武漢鳥類名錄已達410種。彭光華介紹,當天上午晴好,他一早來到硃山湖,觀察黑翅長腳鷸和反嘴鷸繁殖。正在拍攝黑翅長腳鷸時,突然飛過來一隻小型的濱鷸,落在身前不遠處,低頭在泥灘上覓食,於是趕緊抓拍這一畫面。
  • 新疆發現2個鳥類新記錄、6個罕見鳥種
    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類朋友圈又添新夥伴新疆鳥友記錄到2個鳥類分布新記錄和6個罕見鳥種據新疆觀鳥會副理事長秦雲峰介紹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2020觀鳥大年」活動截至目前鳥友從「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以來
  • 神農架新發現7種鳥 全區野生鳥類記錄增至438種
    新發現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靴隼雕。 (山西野保協會隊發現記錄)  ▲綠背姬鶲雌鳥。 (視界網 黃雄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漢澤、通訊員王欣、鄧凱)10月15日,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落幕。
  • 武漢去年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 喜鵲和我們天天見
    喜鵲 顏軍攝於沉湖溼地記者高萌 王亞欣 通訊員趙靜武漢人好福氣,喜鵲天天來報喜。4月1日至7日是「武漢愛鳥周」,武漢觀鳥會今天將正式發布的《2016年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說,全市去年共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喜鵲。
  • 小濱鷸過路硃山湖 湖北省鳥類又添新記錄
    4月下旬,武漢地區迎來春季候鳥遷徙高峰,鴴鷸鳥類開始過境。20日,鳥類攝影愛好者彭光華在地處武漢經濟開發區的硃山湖畔拍攝到一隻小濱鷸,首次在湖北省記錄到該種鳥類,同時也為武漢市鳥類名錄再添1個新成員。在武漢地區屬於罕見的遷徙過境鳥,此前武漢市乃至湖北省都沒有觀測記錄。小濱鷸和另一種小型涉禽紅頸濱鷸極為相似,僅在繁殖羽時,以白色的喉部和沒有那麼鮮豔的臉及胸部區分。
  • 武漢去年鳥類家族新增8位成員 今年疫情對鳥類監測影響不大
    圖為,紅胸黑雁 姚波 攝(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去年鳥類家族新增8位成員 今年疫情對鳥類監測影響不大中新網武漢4月1日電 (趙旋 徐金波)4月1日到7日,為湖北省愛鳥周。武漢市觀鳥協會1日發布的《2019年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顯示,該市去年觀測記錄野生鳥類342種,為歷年最多,其中含湖北省鳥類新記錄1種,武漢市鳥類新記錄8種。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闕品甲等共收集到了408篇/本相關論文或專著,研判了5899條觀鳥記錄,並且還有針對性地檢視了保存在四川大學博物館和西華師範大學標本室的相應標本,再結合個人和其他朋友具有確切旁證的觀察記錄,依據目前主流的分類系統整理得到了四川鳥類的最新名錄。名錄顯示:四川現有野生鳥類757種,在種類數量上超過了全球的167個國家。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神農架發現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靴隼雕
    經專家評審確定,本次賽事共記錄到有效鳥種219種,其中包括靴隼雕在內的神農架新記錄種7種。靴隼雕也是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10月12日,2020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在神農架林區開幕,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34支觀鳥隊深入木魚、神農頂+紅坪、大九湖三大賽區,穿行在低山、中山、亞高山、溼地等鳥類生境,尋訪飛羽精靈的蹤跡。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市鳥類增至673種
    掌上春城訊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
  • 灰冠鶲鶯現身武漢 鳥類分布名錄又添新成員
    近日,有市民在武漢解放公園內發現一隻灰冠鶲鶯,刷新了武漢市鳥類品種新紀錄,至此武漢市鳥類分布記錄達到409種。隨後,武漢市觀鳥協會多位會員到現場拍攝了這隻鶲鶯的影像資料。
  • 重慶觀鳥愛好者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
    這兩年,通過他們的鏡頭,在重慶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其中更有13個新記錄來源於重慶都市區。今天,我們跟隨他們的鏡頭,一起去探尋春天的奧妙。鏽胸藍姬鶲、點斑林鴿「鳥痴」保安:發現總在無意間新增的30個鳥類新記錄中,「鏽胸藍姬鶲」和「點斑林鴿」,就是在照母山森林公園和鴻恩寺森林公園發現的。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在數量上,每年調查錄到的介於4581隻到20553隻之間;在種類上,多的年份能記錄到65種,少的年份則只有49種。  歷年累計記錄到81種水鳥,其中數量較多的為白鷺、環頸鴴、青腳鷸和慄樹鴨。從類別上看,鷺鳥和鴴鷸類的數量較多,其次是雁鴨類和鷗類,其它水鳥極少。  「10年間我們發現的海南鳥類新記錄有16種。」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
  • 近3年洛陽市已發現的鳥種新增21個
    灰卷尾  「觀鳥會上癮」,這是觀鳥人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上癮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熱衷於尋找新的鳥種。目前,我市已發現的鳥種有323個。其中,近3年我市新記錄的鳥種有21個。通過對周邊山區和溼地的調查,我市觀鳥愛好者近3年新記錄的21個鳥種包括:黑冠鵑隼、靴隼雕、彩鷸(yù)、流蘇鷸、闊嘴鷸、棉鳧、卷羽鵜鶘(tíhú)、寶興歌鶇(dōng)、褐頭鷦(jiāo)鶯、斑文鳥、銀臉長尾山雀、白喉林鶯、慄頭鶲(wēng)鶯、酒紅朱雀、橙翅噪鶥(méi)、小灰山椒鳥、長尾雀、白腹短翅鴝(qú)、紅尾歌鴝、黑喉紅尾鴝、灰卷尾。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鳥友袁開放10月22日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記錄到的白喉斑秧雞,系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進入秋季,候鳥進入遷徙期。成都觀鳥會重點對猛禽、雀形目鳥類和水鳥等展開調查監測。
  • 神秘嘉賓造訪滴水湖,竟是中國鳥類新物種
    它是什麼鳥種?又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查資料、問專家,經過一番忙活,終於「破案」:原來它的名字叫「絲絨海番鴨」,此前從未在中國境內出現過。它的到來,也意味著中國鳥類再添新物種。   滴水湖來了只奇怪的「黑鴨子」   元旦前後,一位「鳥友」在滴水湖發現了一隻罕見的黑海番鴨雌鳥,它上次現身上海還是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