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季,觀鳥的好季節。這不,揚州鳥友錢治華有了新的記錄——在高郵湖拍攝記錄到兩隻半蹼鷸,它們還是頭一次在揚州被發現。揚州「鳥家族」的成員也因此增加到了278種。
「稀有物種」現身揚州
半蹼鷸,也是「鷸蚌相爭」中鷸鳥的一種。跟很多鷸鳥一樣,長長的嘴巴是它最為明顯的標誌之一。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一書中,半蹼鷸被列為「稀有物種」。
「稀有物種」半蹼鷸在揚州屬「過境鳥」。從北方開始南遷的它們,翻越千山萬水,途中必須要補充食物,當遇到合適的地方,它們就會停下來作短暫的調整休憩。
作為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揚州已記錄過很多的「過境鳥」。就一個地區的鳥類記錄而言,「過境鳥」也是「鳥家族」的成員之一。
揚州資深鳥友朱傑說,候鳥過境時也是觀鳥最好的時候,因為有機會看到多種鳥兒。
夏候鳥已陸續離開揚州
天氣轉涼,夏候鳥也開啟了南飛之路。注意觀察會發現,原本常見的白鷺等鷺鳥,已不如以前那麼多了。
揚州鳥友杭德泉說,早在10天前,他們就發現鷺鳥即將南飛的跡象,「遷徙前,很多鷺鳥會聚集在一個地方。」
當然,即使在冬季的揚州,也能看到滯留在揚州的「夏候鳥」,如小白鷺。而且,近年來,類似的「滯留」的情況越來越常見。
冬候鳥陸續抵達揚州
夏候鳥陸續離開,冬候鳥也陸續抵達。在高郵湖上,錢治華拍攝到了大群鴨子紛飛的鏡頭。
在揚州的「鳥家族」中,冬候鳥這一群體特別大,不僅種類多,數量也多。以白骨頂為例,在高郵湖上曾記錄了數以萬計的白骨頂,「當它們飛起來時,天都黑了」這是高寶邵伯湖漁管辦漁政員夏晶的形容。
近年來,揚州鳥友先後在高郵湖、邵伯湖、登月湖、長江溼地、廖家溝等地,記錄了多種冬候鳥,如鴻雁、灰雁、小天鵝、翹鼻麻鴨、鴛鴦、赤膀鴨、羅紋鴨、黑鸛、白琵鷺、黑臉琵鷺、普通鸕鷀等。
冬候鳥中,最為人熟知的,除了各種鴨子外,就是紅嘴鷗了。從近年來的觀鳥記錄來看,相對而言,紅嘴鷗抵達揚州的時間較晚,通常在11月後。紅嘴鷗在揚州很多地方都能見到,荷花池公園、古運河、廖家溝、淥洋湖、邵伯湖、公道河、新民灘、江都小紀等地,都曾記錄過大群的紅嘴鷗。
候鳥保護行動已開啟
候鳥飛到揚州越冬,揚州就也成為它們的「故鄉」(棲息覓食地)。為了保護候鳥,市自然資源局野保站已開啟候鳥保護行動,在全市排查毒鳥、網捕鳥等違法行為。
作為多種鴨類、小天鵝等的越冬棲息地,高郵湖、邵伯湖一直是是候鳥保護的重點區域。市野保站站長曹兆陽表示,今年將持續加大對湖區鳥類的保護力度。
(來源:揚州發布 編輯/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