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瘦西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如果你能在月圓之夜來到中國的月城揚州,也許你還能站在五亭橋上欣賞十五之月的美景。
五亭橋
五亭橋是瘦西湖和揚州的象徵。五亭橋上建有五個具有南方特色的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子上有一個寶頂,亭子內畫有天花,亭子外掛有風鈴。五亭橋橋墩由12塊青石組成,形成了厚實有力的「工」形橋墩基礎。清秀橋身與渾厚的橋基為何如此協調?在橋洞中,五亭橋的橋身是由不同尺寸和形狀的卷洞組成。空心拱頂與堅實的橋梁基礎、橋基在直線配上橋洞的曲線,以及自然流暢的比例,達到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
白塔
揚州的白塔高27.5米,下面是一個八面四角的束腰須彌塔座,每面三龕,十二生肖雕像被雕刻在龕內。不同於北海白塔,揚州白塔有一個很好的比例,玉立亭亭,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
大虹橋
一提起揚州瘦西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虹橋。虹橋風景優美,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切磋詩文,舞文龍墨,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跡和動人的故事。康熙年間,王漁洋曾寫過一首詩:「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膾炙人口,甚至乾隆皇帝也寫詩來讚美虹橋的風景。如果《瘦西湖比作古典美女,是虹橋揭開了她的蓋頭。
釣魚臺
位於湖心處的釣魚臺原本是一個吹奏絲竹樂器的地方,據說乾隆皇帝曾來此垂釣,然而,瘦西湖里的魚卻不聽話,乾隆皇帝已經釣了半天魚,卻一條魚也沒釣到,揚州的鹽商們都很著急。他們悄悄地挑選了一些水性好的人把活魚帶到水下,拿著荷葉,靠蓮梗呼吸。乾隆的魚竿一落,下面的活龍魚就上鉤了,這下乾隆爺自然是龍心大悅了。
二十四橋
人們心目中的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簫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的兩側有24級臺階,周圍有24道白玉欄杆和24道欄板。關於第二四座橋指的是哪座橋,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最好扔掉那些瑣碎的考據,細細品味杜牧詩歌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意境。
長堤徐園
長堤在湖的西岸有幾百米長,河堤邊的柳樹和桃子是欣賞春天的好地方。「長堤春柳」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
長堤的盡頭便是是「徐園」,它是辛亥革命時期軍閥徐寶山的祠堂。花園裡的聽鸝館 得名於「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首詩。館內的楠木罩隔是揚州現存罩隔的代表作。聽鸝館門前的兩大口鐵鑊,是1500多年前的鎮水神器,當年揚州冶煉業的發達的揚州經濟的繁 盛由此可見一斑。
下面欣賞揚州瘦西湖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