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農曆「小雪」後的揚州,色彩繽紛,宛如調色盤。眾多的顏色中,明亮「杉色」無疑是很醒目的。
池杉是「低調」的樹種
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在揚州農村地區,有兩種樹是主推綠化樹種,分別是水杉和池杉,其中又以水杉種植最多。
揚州,是江蘇最早種植水杉的地區。早在1973年,江都曹王林園場就引種水杉,並以此為中心「開枝散葉」,包括長春路、瘦西湖景區的水杉,都是在那一時期栽種,而種苗的來源,就是曹王林園場。1976年,全國水杉池杉科技協會會議在江都召開,這極大推動了水杉和池杉的種植,如今見到的水杉林、池杉林,大多是那時栽種的。不過,相對而言,水杉的數量要比池杉多得多。
無論水杉還是池杉,它們都是良好的綠化樹種。在城市,池杉雖然數量上低調,但在秋色上,卻比水杉要高調。揚州職業大學園林園藝系教授陳衛元說,秋天水杉的色彩,是一種赭色,這種色彩看起來比較暗淡一點;而池杉,色彩更接近橙黃色,看起來很明快。
池杉有「不朽之木」的美譽
水杉和池杉,都耐水溼,一般依水而植。不過,相對水杉,池杉還耐水澇,即使被淹沒在水中,也不會澇死。陳衛元介紹,池杉的耐水澇特質,讓它獲得了「不朽之木」的美譽。
雖耐水澇,但池杉跟水杉一樣,木質一般,這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揚州農村地區很少種植的原因。但在近些年,揚州在綠化選材時,又開始注重水杉和池杉的應用,這是因為人們看中了它們的景觀效果。如在S353省道綠化時,就選用了不少水杉和池杉。
「其實,池杉是舶來樹種。」陳衛元介紹,池杉引入中國的歷史並不長,到今年剛好是120個年頭。在一些地方,池杉已成為秋季旅遊的重要資源,人們欣賞的正是它亮麗的葉色。
這些地方可以欣賞到池杉
在瘦西湖東門附近(鄰近揚派盆景博物館),有一個四面環水的近圓形小島,島上種植了數十棵池杉。
運河三灣風景區,池杉依橋依水而植,色彩明亮。
蜀岡西峰生態公園、香茗湖公園、趙家支溝、攬月河公園、文匯路中心河岸都有種植。
此外,江都的淥洋湖公園和高郵的東湖溼地公園都有。
記者 向家富 文/圖